鹧鸪天·致李娟
填词/李含辛
题记:阿勒泰作家李娟,46岁独居乡野,以文为伴,拒都市繁华,守一方天地。感其志,填此词。
漠上孤烟接野庐,
三更灯影五畦蔬。
猫眠雪径风翻页,
人坐秋庭月写书。
云淡淡,水徐徐,
梨花落笔自成渠。
人间若问归何处,
笑指青山是故居。
附录
李含辛《鹧鸪天·致李娟》:
天地为书斋的文人风骨
一、意象构建:孤高与自然的共生
词作以“漠上孤烟接野庐”开篇,苍茫的孤烟与荒野中的茅屋构成一幅辽远寂寥的画面,既点明李娟远离尘嚣的独居生活,又以“孤烟”暗喻其文字中的孤高气质。颔联“猫眠雪径风翻页,人坐秋庭月写书”通过“猫”与“人”、“雪径”与“秋庭”的动静对照,将自然物象与文人生活巧妙融合。风翻页、月写书以拟人手法,将自然元素转化为创作伴侣,凸显李娟“以天地为书斋”的洒脱。
二、下阕升华:纯净与永恒的归宿
下阕“云淡淡,水徐徐”以叠字对仗,音韵舒缓如流水,与上阕的静谧一脉相承。“梨花落笔自成渠”是词眼:梨花喻其文字的纯净无瑕,落笔成渠则暗指创作如自然流淌,毫无刻意雕琢。末句“笑指青山是故居”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的典故,将青山视为精神原乡,既回应李娟拒都市繁华的选择,又赋予其隐居以哲学意义——真正的归宿不在红尘,而在与自然的共鸣中。
三、格律与隐喻的匠心
全词严守《鹧鸪天》正体格律,平仄工稳,下阕叠字“云淡淡,水徐徐”更添音韵回环之美。隐喻运用尤为精妙:“风翻页”“月写书”将自然拟作文房,“梨花落笔”则将创作比作自然生长,三者层层递进,最终凝练为“青山是故居”的终极隐喻。这种技法既贴合李娟“万物皆可入文”的创作观,又赋予词作超越字面的哲思深度。
结语:文人风骨的当代诠释
李含辛以词为镜,映照出李娟的文人风骨:在孤寂中坚守,在自然中寻得永恒。词中每一处意象皆可视为其精神的注脚——猫的闲适、月的清辉、梨花的素净,共同勾勒出一幅当代隐士的画像。而末句“笑指青山”的洒脱,更将这种选择升华为对生命本真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