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七章 妒妇心转
盛夏午后,赵守一在庙前槐树下乘凉,忽见一衣着华美的妇人由丫鬟搀扶着踉跄而来。这妇人姓王,是城中米商周员外之妻,此刻却发髻散乱,双目红肿,脸上犹带泪痕。
周夫人见到赵守一,未语泪先流:“仙师……求仙师救我!我……我快被自己逼疯了!”
原来,周员外近日纳了一房妾室,年轻貌美,颇得宠爱。周夫人妒火中烧,日夜煎熬,时而哭闹,时而寻衅,弄得家宅不宁。周员外愈发疏远她,她则更加痛苦,甚至萌生过毒害妾室的恶念,又因恐惧而止,内心撕扯,几近崩溃。
“仙师,我为他操持家务二十年,人老珠黄,他便如此待我!叫我如何不恨?”周夫人泣不成声。
赵守一静待她情绪稍平,缓声道:“夫人之痛,贫道知晓。然则,你可知这妒恨如毒火,灼伤他人三分,却灼伤己身七分。你抗拒夫君纳妾之事实,抗拒容颜老去之自然,故心陷牢狱。”
他取出一面铜镜,递给周夫人:“夫人且看,镜中人眉目扭曲,可是你本来的端庄模样?妒恨已然改变你的容颜。”
周夫人对镜一照,见镜中自己面目狰狞,吓了一跳。
赵守一道:“真接纳,是接纳世事无常,人心易变。接纳夫君确有他心,接纳妾室已入家门。此非认命,而是先让心从抗拒的焦灼中解脱出来。心能平静,方能生出智慧。你二十年结发之情,持家之劳,是你之根基,非年轻貌美可轻易取代。何不将精力用于修养身心,善待己身,展现正室之风范与智慧?你若从容大度,反令人敬重;若一味吵闹,只会将夫君推得更远。”
周夫人若有所思。赵守一又授她一法:“每当妒意升起,便静观此念,如观乌云,知其来,观其去,不随之起舞。同时回想夫君昔日待你之恩情,培养感恩之心,冲淡怨恨。”
周夫人归去后,尝试依言而行。初时极难,但渐渐发现,当她不再整日盯着妾室寻衅,而是读书、插花、管理账目,周员外反而对她多了几分敬重。家中氛围渐趋缓和,她自己的心境也平和了许多。虽偶有波澜,但已能自主调伏。她送来厚礼感谢,赵守一只取一束鲜花,余者皆婉拒。
---
第十八章 游方道人
秋高气爽,一位游方道人途经山神庙,见赵守一气度不凡,便入内攀谈。这道人自称云阳子,言谈间颇显玄虚,好论金丹大道、飞升之术,对赵守一所说的“日常接纳”之理颇不以为然。
“赵道友,”云阳子捋须道,“你我修行之人,当时刻以出世为念,勤修秘法,以求超脱轮回。终日沉溺于世俗琐事,解人忧烦,岂非舍本逐末?这‘接纳’二字,更是着相之谈,真修行当破相显性!”
赵守一知此人执着于“出世”之高妙,尚未悟“出世”不离“入世”之理。他也不争辩,只微微一笑,起身为云阳子斟茶。恰逢此时,庙外传来孩童嬉闹声,原来是几个村童在追逐一只折翅的蝴蝶。
云阳子皱眉,显是嫌吵闹。
赵守一却走出去,温和地叫住孩童,小心地将那受伤的蝴蝶捧起,检查其伤势,然后寻来草药,细心敷上,将蝴蝶置于阳光下的花丛中。整个过程自然平和,充满慈悲。
回屋后,赵守一方道:“云阳道友,方才之事,可是着相?修行若连一只蝴蝶的苦痛都不能慈悲接纳,又如何能普度众生?大道至简,不离日用。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担水砍柴,无非妙道。‘接纳’当下一切际遇,心不粘不滞,便是最朴实的修行。若一味追求玄奥,厌弃平常,此心早已分别执着,何谈破相?”
云阳子闻言,面红耳赤,沉思不语。他在庙中盘桓数日,观察赵守一待人接物,只见其行住坐卧,语默动静,无不安详自在,仿佛与周遭一切融为一体,毫无造作。反观自己,口谈玄妙,心却常有厌烦、分别。
临行前,云阳子对赵守一深深一揖:“多谢道友点拨!贫道往日确是舍近求远,执药成病。今日方知,真道场不在名山,而在当下真心也!”
赵守一还礼,知此人根基不差,此番点破,或能助其回归修行正途。野狐禅之妙,在于应机施教,不拘一格。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