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一章 商贾痴念
腊月将至,年味渐浓。青州城里的商贩们愈发忙碌起来。这一日,一位身着锦袍、满面愁容的中年商人来到山神庙,他姓钱,是城里一家绸缎庄的东家。钱掌柜一见赵守一,便长吁短叹起来。
“赵先生,您给评评理!我苦心经营二十载的‘瑞福祥’,眼看就要被对街新开的‘云锦阁’挤垮了!他们不知从哪弄来些新奇花样,价格还压得极低,这分明是要逼死我啊!”钱掌柜捶胸顿足,“这些日子我寝食难安,恨不得……恨不得一把火烧了那铺子!”
赵守一请他坐下,玉珠微温,眼前浮现景象:这钱掌柜祖上便是经营绸缎的,将铺子看得比命还重,平日最忌旁人说他生意不如人。而对街的云锦阁东家,实是苏杭来的年轻商人,带来了新颖的织法和经营理念。
赵守一缓缓道:“钱掌柜,你将这绸缎庄看得太重了。铺子不过是安身立命之器,如同舟船,载人渡河而已。若因他人舟快,便心生妒恨,甚至要凿沉对方的船,岂非连自己的船也要倾覆?”
钱掌柜急道:“可这祖业……”
“祖业可贵,在信誉与匠心,而非一块招牌、一处门面。”赵守一打断他,“你抗拒新铺,是因恐惧失去。但愈是抗拒,心愈是困在焦虑之中,反而无暇思考改进之道。何不‘接纳’这市场竞争之事实?接纳自家确有不足,方能虚心学习;接纳对手确有长处,方能取长补短。”
他继续开导:“譬如两棵树,若只顾争夺阳光,互相倾轧,终难成材。若能各自扎根深处,向上生长,反能成一片荫凉。生意之道,贵在特色与诚信,不在挤垮旁人。你若能静下心来,发扬你家老店工艺扎实、童叟无欺的优势,再适当借鉴新意,何愁没有知音?”
钱掌柜沉默良久,怒火渐熄,颓然道:“先生说的是。是我……是我太执着了。”他告辞离去时,脚步虽沉重,却少了那份戾气。
月余后,钱掌柜再次来访,脸上竟带着几分释然的笑容。原来他听取了赵守一的建议,不再整日盯着对门生气,而是专心整顿店内事务,推出了一批质量上乘、价格公道的老工艺绸缎,还诚心向几位老裁缝请教,设计了几款兼具传统与新颖的样式。虽然生意未能立刻恢复到从前,但稳住了老主顾,还吸引了一些看重品质的新客。
“多谢先生点醒我。”钱掌柜诚恳道,“如今想来,当初那份与你死我活的痴念,真是可笑。做好自家生意,问心无愧,便是最好。”
第十二章 老僧残梦
年关前,一位云游的老僧挂单山神庙。这老僧眉发皆白,面容清癯,但眼神中却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疲惫与执念。他每日除了例行课诵,便是对着东方怔怔出神,有时甚至彻夜不眠。
赵守一察觉有异,一日送斋饭时,便温和询问:“大师心中似有挂碍?”
老僧长叹一声,道出一段往事。原来他年轻时曾在一座古刹修行,因与师兄争持方丈之位未果,负气离寺,云游四方。如今垂垂老矣,得知师兄早已圆寂,那寺庙也因年久失修,香火寥落。他心中悔恨交织,一方面悔当初意气用事,另一方面又执着于想回寺重整山门,证明自己,此念成了他最大的心魔。
“贫僧一生修行,自以为看破名利,临老却困于此念,实在惭愧!”老僧捶打着膝盖,痛苦不已。
赵守一静听完毕,道:“大师之困,在于将‘回去’二字看得太重。回去为何?为弥补遗憾?为证明自己?还是为佛法本身?若心系佛法,处处是道场,何必执着于那一砖一瓦?若心系证明,即便回去,亦是在修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与佛法背道而驰。”
老僧浑身一震,如遭雷击。
赵守一借狐仙智慧,继续道:“真放下,是‘接纳’过往一切,包括当年的选择与其后果。接纳自己曾有的争胜之心,接纳寺庙如今的荒芜,如同接纳四季轮转。心能如此,则回归故寺亦可,云游四方亦可,皆能随缘度日,安心办道。若心不能安,纵居宝刹,亦如牢狱。”
老僧默然良久,两行清泪滑过布满皱纹的脸颊。他向着东方原寺庙的方向,深深叩拜三次,然后对赵守一合十道:“多谢居士棒喝!老衲痴缠数十年的残梦,今日方醒。回不回去,已不重要了。”
当夜,老僧安然坐化。赵守一按其遗愿,将遗体火化,骨灰随风撒入山林。他望着飘散的灰烬,心中澄明:无论商贾之痴、侠客之嗔,还是老僧之执,归根结底,皆是“不能接纳”。而野狐禅的要义,便是于一切境缘中,练习这颗心的包容与放下。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