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章 镜花水月
秋意渐浓,南山层林尽染。这一日,赵守一正在溪边打水,忽见上游漂来一盏极为精致的莲花河灯。灯以彩纸糊成,花瓣层叠,中间烛火虽已熄灭,却仍可见其做工精巧,非寻常百姓之物。
他捞起河灯,发现灯座下系着一方丝帕,帕上以清秀字迹题着一首小诗:“红叶题诗付水流,幽情空锁望仙楼。此身愿化中天月,照彻离人万里愁。”诗旁并无落款,只绣着一朵小小的兰花。
赵守一心中微动,隐约感到这灯背后有一段情缘纠葛。他将灯与丝帕带回庙中,置于案头。当夜打坐时,胸前的玉珠泛起温润光泽,眼前竟浮现出一幕幕景象:
青州城中,深宅大院,一位气质清冷、眉宇含愁的官家小姐,常于夜深人静时,对月焚香,默默垂泪。她名唤苏婉清,其父欲将她许配给一位权势煊赫的将军为续弦,以巩固家族地位。而苏婉清心中所系,却是一位早年相识、如今已漂泊在外的寒门书生。这盏河灯,便是她万般无奈下,寄托愁思之物。
景象再转,又见那书生在异乡客栈,对着一轮明月,辗转反侧,手中紧握着一方与丝帕上相似的兰花绣帕。
赵守一叹息一声,此乃“求不得”之苦。世人皆渴望花好月圆,却不知世事如镜花水月,看似美好,往往难以把握。次日,他借进城化缘之机,寻到那苏府附近,果然感应到与河灯上一致的气息。他并未贸然拜访,只是每日在苏府墙外僻静处静坐片刻。
数日后,或许是心念感应,苏婉清在丫鬟陪伴下出门散心,恰见静坐的赵守一。见他虽衣着朴素,却气度不凡,目光澄澈,不由得多看了两眼。赵守一抬眼,与她目光相接,平和地问道:“女施主眉间深锁,可是心中有化不开的结?”
苏婉清本欲回避,但见赵守一神色恳切,鬼使神差地停下脚步,轻声道:“道长何以知之?”
赵守一并未点破河灯之事,只淡淡道:“世间烦恼,多因执着于虚幻之相。譬如水中月,镜中花,虽则美丽,终究触不可及。若强求之,徒增烦恼。”
苏婉清聪慧,闻弦歌而知雅意,眼圈微红:“道长是说,小女子所念所想,皆是虚妄?”
“非是境虚,是心执著。”赵守一缓声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执着于‘常圆’、‘常聚’,便是抗拒天道自然。真接纳者,是明了缘起缘灭,珍惜当下所有,而不强求未来必如何。若缘分已尽,强求无益;若缘分未了,自有重逢之期。心能如此,则聚散皆坦然,犹如观月,圆缺皆美。”
苏婉清默然良久,似有所悟。她向赵守一微微一福,转身回府。此后,赵守一感知到她的气息虽仍有哀愁,却少了几分焦灼绝望。他知此女心性灵慧,已能在困境中寻得一丝心灵的自在。至于她最终能否与书生重逢,或是否另有机缘,已非他所能干预。他点破的,只是一个“执”字,剩下的路,需她自行去走。
第十章 侠客嗔心
秋去冬来,第一场雪悄然落下。这日傍晚,风雪交加,一位身负长剑、劲装结束的彪形大汉叩响了山神庙的门。此人名唤雷震,是江湖上颇有名气的侠客,性格刚烈,疾恶如仇。此刻他却面色晦暗,嘴角起泡,眼中布满了血丝,似是遇到了极大的困扰。
雷震进门便抱拳道:“赵先生,雷某是个粗人,不懂那些弯弯绕。近日遇一事,心中憋闷,如鲠在喉,听闻先生善解人忧,特来请教!”原来,他半月前路见不平,出手惩戒了一个欺男霸女的恶少,谁知那恶少家中权势滔天,反诬他为江洋大盗,广发海捕文书拿他。他虽仗着武功高强几次脱险,但眼见清白受污,恶人逍遥,心中愤懑难平,杀意沸腾,几乎要走极端,血洗那恶少满门。
“先生!你说这世道,为何好人受气,恶人嚣张?我行侠仗义,何错之有?这口恶气不出,雷某誓不为人!”雷震说得激动,一拳捶在桌上,震得茶碗乱跳。
赵守一静待他情绪稍平,胸前的玉珠已映出雷震内心如烈火烹油般的嗔恨。他缓缓开口:“雷壮士,你行侠仗义,本心是善。然则,你如今心中充斥嗔怒,与那恶少之恶,又有何本质区别?不过是以暴制暴,以恶增恶。”
雷震不服:“难道就任由恶人横行?”
“非也。”赵守一摇头,“惩恶扬善,方式多矣。嗔心一起,智慧即灭。你若此时持剑前往,纵然杀了那恶少,自身亦成杀人犯,律法不容,内心亦将永堕仇恨之狱,此岂是侠者本心?你当初出手,是为‘义’;如今欲杀人,是为‘嗔’。一念之差,天堂地狱。”
他借狐仙之言引导:“真豪杰,当能‘接纳’世间有不平事,有枉曲人。接纳并非认同,而是认清此乃世间常态,心不因此失去平衡。在此清明心境下,思量如何以智慧化解,而非凭血气行事。或可搜集证据,诉诸清官;或可借助舆论,公之于众;即便暂时无法昭雪,亦能保全有用之身,以待时机。心中无嗔恨之毒,行动方有智慧之光。”
雷震是直性子,但并非愚钝。他仔细品味赵守一的话,又回想自己这几日被怒火烧灼的痛苦,确实与行侠仗义的初衷背道而驰。他长叹一声:“先生之言,如醍醐灌顶。雷某受教了。只是这口闷气……”
赵守一道:“气由心生,亦由心灭。你且尝试,静观此怒,如观山火,知其炽盛,但不添柴薪(不继续思量恶人恶行),火势自会渐弱。接纳你有愤怒之情绪,但不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雷震在庙中住了一夜,依言静坐。次日清晨,他虽仍未完全释怀,但眼中血丝已退,杀气消敛大半。他对赵守一拱手道:“多谢先生点拨。雷某知道该怎么做了。这便去寻那恶少罪证,依律行事。若事不可为,亦不强求,但求问心无愧。”
赵守一颔首,知这位侠客已迈过心魔最险的一关。嗔恨如毒,能伤敌,更能伤己。而“野狐禅”的接纳之道,正是化解此毒的一剂良药。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