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地的雨,下得确有些奇。先是淅淅沥沥,继而滂沱大作,竟不肯止歇。今日雨又至,街道上的积水汇成一片片浅塘,浮着转瞬即逝的水泡,打着旋,生成又破灭。水流沿道沿倾泻,如无数细小的江河,奔涌不知去向。
有人说,北方雨水丰沛,是生态转好的征兆;也有人说,这样的年景,往往预示九州腾飞。这些话自然都是好话,叫人听得心安,仿佛天地自有其定数,人只需静待佳期。可水中泡沫起灭,何尝不是无常的示现?人总习惯从混沌中找规律,于无常里求恒常,大抵是内心本能的趋避。
雨丝拂面,并不很冷,但凉意已暗自蔓延。一场秋雨一场寒,是自然铁律,再多雨水也逆转不得。雨不断地下,夏日的余温便一点一点消尽了,如炉中残存的星火,终于全数熄灭。四季轮回本是平常,可每当季节交替,人心总不免浮动,仿佛自己也随天地更迭而蜕变了形质。
看眼下经济形势,也如这天气一般,叫人难以捉摸。有的行业如雨水漫溢,横流四处;有的却如秋叶凋零,萧条不堪。街谈巷议总说“难”,报章文字常见“困”。可困顿之中,又偏有许多新事物生出,像雨后的菌子,不知来历,却鲜活生长。经济之路,从来不是笔直向前,而是迂回曲折,有涨有落,正如这雨水,积了又退,退了又积,终会找到出路。
转眼年关又近。时光流逝之快,总令人惊讶。昨日仿佛还在年初,今天却已立于岁末之门槛。人又要长一岁,步入新的运途。“运道”二字,细想甚有意思。运者,动也;道者,路也。运道便是行路之动态,而非静止之一点。人生于世,本就要动,要前行,即便一时困顿,也不过是途中的坎坷。
雨水终会停歇,积水必将退去。水退之后,土壤反而更润,利于来年生发。经济之困、人生之坎,又何尝不如此?一时之困,或许正是蓄势待机。
此刻雨声渐密,敲击窗棂,似在诉说什么。仔细听去,却并无言语,只是纯粹之声。明天的路或许依旧泥泞,但行走之人若能心不乱、情不困、不惧将来,便是真正开始腾飞。
九州之腾飞,本不在雨水多少,而在人心是否振作。雨只是雨,人的作为,才决定它是甘霖还是潦涝——
而这人心之振作,在今日之中国,便是万众一心、不畏艰难的写照。我们的祖国历经风雨而愈加坚强,正如这土地承受雨水却更显丰沃。她不以强凌弱,却亦不惧任何强权挑衅,始终持守着一份亮剑般的勇气——这剑不为攻击,而为守护;不为侵略,而为自卫与和平。
在这变幻莫测的时代,中国正如雨后的青松,扎根自己的土壤,向着阳光生长,既不回避风雨,也不畏怯寒霜。我们深知,和平犹如清新的空气,是万物生长的前提。因此,祖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之理念,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替代零和,为世界贡献着东方智慧与力量。
雨势终会减弱,天终会放晴。而中国的前行之路,不会因任何阻碍而转向。她以沉稳而坚定的步伐,走自己的道,护众人的梦——这何尝不是另一种“腾飞”?无声而磅礴,温和而有力,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持续书写着复兴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