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章 狐仙论道
夏末秋初,山间已有凉意。这一夜,月明星稀,赵守一在庙前石台上焚香静坐,回味近日经历。刘魁的转变,让他对“心能转境”之理有了更深体会,但一些细微处的疑惑仍萦绕心头。
香气袅袅中,白须狐仙的身影悄然凝聚,坐在他对面的石墩上,含笑问道:“小友,观你神色,于‘接纳’二字,似又有新得,然亦存新惑?”
赵守一恭敬道:“前辈明察。近日见证刘员外转变,晚生确有所悟。知其恶而行劝化,看似抗拒其恶,实则亦是接纳其有向善之可能。只是……晚生有时自问,若遇十恶不赦、冥顽不灵之徒,或遇天地不仁之灾劫,又当如何‘接纳’?岂非徒然?”
狐仙捻须,目光深邃如夜空:“此问更进一层。且听我言:真接纳者,非仅接纳顺遂如意,更要接纳世間本有之残缺、人性本有之幽暗、因果本有之不爽。譬如农夫,接纳沃土,亦需接纳砾石;医者,接纳康健,亦需接纳疾疫。此乃大道之全貌。”
他顿了顿,指向夜空:“你看那月,有圆有缺。若只爱满月,憎厌弦月,便是执着,便是抗拒天道循环。真修行人,见月缺,知是过程,心不生怨;见月圆,知是暂时,心不生贪。于人事亦然,见善人,随喜赞叹;见恶人,知其亦是因果缠缚之可怜悯者,心不起嗔恨,亦不强行攀缘,度化须待时机。若时机未至,则守心自持,不被其恶所染,这便是‘接纳’其当下之恶。”
“至于天灾劫数,”狐仙语气转沉,“此乃共业所感,非一人一时之过。面对劫数,接纳非是坐以待毙,而是明了此乃众生业力显现,于心不怨天尤人,于此基础上,尽己之力救灾纾难,能救一人是一人,能减一苦是一苦。心住于‘应做之事’,而非‘为何有此灾’之愤懑,便是于劫难中修行。”
赵守一恍然:“晚生明白了。接纳是心地功夫,是面对一切境缘时保持心境的平和与明了。在此心境下,该劝化则劝化,该救助则救助,该回避则回避,一切行动皆从清明心流出,无有执着。如同明镜,照美不增,照丑不减。”
狐仙颔首微笑:“善!然此境界,非一蹴而就。需在日常琐事中反复磨砺。接下来,或有更微细的考验等你。”
第八章 书生心魔
狐仙话语落下不久,考验便至。秋闱将近,青州城内书生们躁动不安。一日,一位名叫张文远的年轻秀才慕名来访。他衣衫虽旧却整洁,面容清癯,眼神中却交织着渴望与焦虑。
张秀才对着赵守一深深一揖,言辞恳切:“晚生张文远,久慕先生善知人心。此次秋闱,恐是晚生最后机会,家中已无力供读。近日心绪不宁,夜不能寐,深恐考场失利,特来请教先生,如何能安心应试?”
赵守一请他坐下,胸前的玉珠已有感应。他凝神观之,眼前浮现景象:并非考场失利,而是这张文远即便高中之后,亦终日患得患失,恐官位不保,恐遭人嫉恨,生活并无真正安乐。其心魔非在考场,而在对“得失”的极度执着。
赵守一并未直言将来,而是问道:“张秀才,若此番高中,你待如何?若不幸落第,你又待如何?”
张文远一愣,答道:“若高中,自当光宗耀祖,尽心吏治。若落第……晚生……晚生实不敢想。” 他双手紧握,指节发白。
赵守一缓缓道:“你之不安,根源不在考场之胜负,而在将一身之荣辱、一生之希望,皆系于‘中第’二字之上。心为形役,神为物牵,如何能安?譬如登山,若只盯着险峻处,步步惊心,自然疲惫恐惧;若留意脚下,欣赏沿途风景,反易至顶峰。”
他接着借狐仙之言阐释:“需‘接纳’两种可能。接纳高中之可能,则需明白,功名乃外在标签,得之我幸,然并非生命之全部,勿以此骄人;更要接纳落第之可能,明白人生道路千万条,柳暗花明又一村,失之我命,亦非世界末日。如此心无挂碍,反而能从容发挥。”
张文远若有所思,但仍眉头紧锁:“先生道理通透,然晚生心中焦虑,如影随形,难以驱散。”
赵守一知非空理可解,便授一实用法门:“你且尝试。静坐时,观想焦虑如云,来来去去,你只是天空,容纳云彩,却不被云遮。每日抽暇如此观想,不抗拒焦虑之来,不执着焦虑之去,只是觉察、接纳。久之,心自能沉淀。”
又赠他八字真言:“但问耕耘,莫问收获。”
张文远将信将疑,依言试行。数日后,他欣喜来告,虽仍紧张,但已能睡稳,读书效率亦提高。秋闱放榜,张文远果然中举。他特来拜谢,言道考场之上,心中默念“接纳”二字与八字真言,竟前所未有地镇定自若。
赵守一见他喜形于色,提醒道:“功名虽好,勿忘心魔之源。日后为官处世,常保此‘接纳’之心,方能持盈保泰。”
张文远凛然受教。此事让赵守一体会到,“野狐禅”不仅度人厄难,更能医人心病,于细微念头处下功夫,方是真修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