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大学读书的日子
文/秋草红枫 河南·方城
“恁说这日子,就跟那黄河水似的,哗啦啦地往前跑,一眨眼,我在山东菏泽新闻学院读书的那几年,就成了老黄历里的事儿啦。”每回跟老同学唠嗑,一提起在菏泽新闻学院的日子,我这心里头就跟开了锅似的,热乎又感慨。
初入校门,满眼新奇
俺刚到山东菏泽新闻学院那会,就跟个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似的。一进校门,好家伙,那楼一座挨着一座,整得规规矩矩的,路两旁的树绿油油的,风一吹,叶子沙沙响,像是在欢迎俺们这些新来的学生。
“恁瞅瞅,这学校可真大啊!”俺跟同宿舍的一个兄弟扯着嗓子喊。他叫大壮,菏泽本地人,一口地道的菏泽话,说起话来那叫一个带劲。他拍着俺的肩膀说:“老弟,往后这儿就是咱的‘地盘’啦,可劲儿造!”
宿舍在五楼,俺们几个大小伙子,扛着大包小包往上爬。到了宿舍,一推开门,八张床整整齐齐地摆着,窗户透进来的光,把屋里照得亮堂堂的。俺把铺盖往床上一扔,就开始跟大壮他们唠上了。这一唠才知道,宿舍里的兄弟来自五湖四海,有潍坊的,有济宁的,还有从东北过来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那热闹劲儿,就跟过年似的。
课堂时光,梦想启航
新闻学院的课堂,那可真是别有一番滋味。老师们一个个都厉害得很,讲起课来头头是道。记得教新闻采写的李老师,戴着一副眼镜,文绉绉的,可一开口,那故事就跟机关枪似的,“哒哒哒”往外冒。
“同学们,新闻采写可不是件容易事儿,得像侦探一样,到处找线索,还得像作家一样,把事儿写得活灵活现。”李老师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写画画。俺们听得那叫一个入迷,眼睛都直勾勾地盯着黑板,生怕漏掉一个字。
有一回,李老师带我们去校外采访。俺们分成几个小组,到大街小巷里去找新闻线索。俺跟大壮一组,我俩在大街上瞎溜达,瞅着哪儿人多就往哪儿钻。突然,俺看到一个小摊前围了一堆人,俺俩赶紧凑过去。原来是个卖手工艺品的老大爷,他的手艺那叫一个绝,一个个小玩意儿做得栩栩如生。
俺赶紧拿出采访本,开始跟老大爷唠起来。“大爷,您这手艺跟谁学的呀?”“俺这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都好几代啦。”大爷一边说,一边手里的活还不停。俺一边问,一边在本子上记,大壮则在一旁用相机“咔咔”地拍照。采访完,俺俩那叫一个兴奋,感觉找到了个大新闻。
回到学校,俺们赶紧写稿子。写的时候,俺满脑子都是老大爷那专注的神情和他那些精美的手工艺品。稿子写完后,交给李老师看。李老师看完,直点头:“不错不错,有生活气息,这就是新闻的魅力。”听了李老师的话,俺心里那叫一个美,感觉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校园活动,情谊升温
在新闻学院,除了上课,还有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什么运动会、文艺晚会、新闻作品展,一个接一个,把俺们的生活填得满满当当的。
印象最深的是那次运动会。俺报了个长跑项目,比赛那天,操场上人山人海,彩旗飘飘。俺站在起跑线上,心里“砰砰”直跳。随着一声哨响,俺撒开腿就跑。一开始,俺还跑在前面,可没过一会儿,就感觉腿像灌了铅似的,越来越沉。
就在俺快坚持不住的时候,突然听到看台上传来一阵熟悉的喊声:“加油!加油!”俺抬头一看,原来是宿舍的兄弟们,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彩旗,扯着嗓子给俺加油。俺心里一热,咬了咬牙,又加快了脚步。最终,俺冲过了终点线,虽然没拿到第一名,但俺心里却比吃了蜜还甜。
还有那次文艺晚会,俺们宿舍的几个兄弟排了个小品。排练的时候,大家可没少下功夫。为了一个动作,为了一句台词,能争论半天。到了正式演出那天,俺们穿着租来的演出服,紧张又兴奋地走上舞台。当灯光打在身上,音乐响起来的那一刻,俺们完全投入到了表演中。表演结束后,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一刻,俺们几个兄弟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眼里都闪着激动的泪花。
毕业离别,泪洒校园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到了毕业的时候。那天,校园里弥漫着一股伤感的气息。同学们穿着学士服,在校园里各个角落拍照留念。
俺跟大壮他们来到操场,坐在那棵老槐树下。这棵树,见证了俺们在学校的点点滴滴。俺们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回忆着这几年的时光。
“老弟,以后咱可就见不着面啦,可得常联系啊。”大壮说着,眼睛有点红了。
“那必须的,咱是一辈子的兄弟,不管走到哪儿,这份情谊都不会变。”俺拍着大壮的肩膀说。
说着说着,大家的眼泪都忍不住流了下来。那眼泪里,有对过去的不舍,有对未来的迷茫,更有对这份深厚情谊的珍惜。
毕业典礼那天,校长在台上讲话,他的话句句都说到俺们心里去。“同学们,你们在山东菏泽新闻学院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这里留下了你们的欢笑和泪水,也留下了你们的梦想和希望。希望你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听着校长的话,俺的心里五味杂陈。是啊,这几年在新闻学院的日子,就像一场梦,有欢笑,有泪水,有奋斗,也有收获。如今,梦醒了,俺们也要踏上新的征程了。
“恁说这日子,过得咋就这么快呢。”如今,俺已经离开了山东菏泽新闻学院,但那些在学校的日子,却永远刻在了俺的心里。每当回忆起那些日子,俺的心里就充满了温暖和力量。俺知道,无论将来走到哪儿,俺都不会忘记在山东菏泽新闻学院读书的那段时光,不会忘记那些一起奋斗过的老师和同学们。因为,那是俺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