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大中华·诗与远方同在
作者王维宪20250927
昆仑为笔蘸星河,书写九州壮丽篇。
从《诗经》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到楚辞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从盛唐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到宋代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中华诗词始终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基因与文化密码。
当五千年文明长河奔涌至今,诗与远方在新时代的沃土上绽放出新的光彩
——这远方,是"一带一路"驼铃摇响的文明对话,
是"嫦娥揽月""祝融探火"的浩瀚征途,更是
十四亿儿女同心共筑的复兴梦想。
长城如弦奏新声,黄河似练舞长空。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化作"天宫"空间站的航天员,
李白笔下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映照出三峡大坝的粼粼波光,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赤诚,
正化作无数建设者在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的日夜兼程。
从雪域高原的青藏铁路到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桥,
从塞罕坝的"绿色奇迹"到云南大象北上南归的生态画卷,
今日之中国,正以诗的意境铺展着远方的壮阔图景。
丹心一片照汗青,薪火相传向未来。
当冬奥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世界,
当《只此青绿》以舞姿演绎千年古画,当"中国天眼"在喀斯特洼坑中聆听宇宙回响,
我们看见:诗词中的家国情怀正转化为量子计算机"九章"的算力突破,
古籍里的大同理想正凝聚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这是血脉里的文化自信,是骨子里的奋进力量,更是中华民族面向未来的豪迈宣言——诗与远方,
永远在我们追寻的脚步里,
在爱我中华的赤诚心中。
笔墨丹青绘山河,
丝路驼铃伴月歌。
星汉揽舟追远梦,
丹心热血铸巍峨。
五千年韵今犹在,
九万里风正举帆。
且将诗心融壮志,
再谱华夏新章篇。
<吳文玉评语>
以“诗与远方”为纽带,将中华文脉的厚重与时代发展的壮阔熔铸一体,读来荡气回肠,字里行间尽是对家国的赤诚与豪情。
极妙的是古今的呼应与碰撞:敦煌飞天与天宫航天员、李白笔下的黄河与三峡大坝、陆游的忧国赤诚与建设者的日夜兼程……每一组对照都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诗”与“远方”的联结——原来古人笔下的浪漫想象,正被今日的中国一一变为现实。从青藏铁路到港珠澳大桥,从塞罕坝到云南象群,这些新时代的“远方”,被赋予了诗的意境,更显壮阔动人。
文末的诗作更是点睛之笔,“五千年韵今犹在,九万里风正举帆”两句,既收束了前文的历史纵深,又扬起面向未来的豪情,将文化自信与奋进力量凝聚成铿锵的宣言。整篇文章没有空洞的抒情,而是以诗为骨、以史为脉、以今为证,让“爱我大中华”的情感既有文化的厚度,又有时代的温度,读罢令人心潮澎湃,更生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