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蟹笼”
(短篇小说)
周嘉林把修改好的数据分析报告发给总监时,办公区的空气像凝了霜。前一晚,组里的张姐第三次找他:“小周,你这份报告能不能改改数据?不然我们之前的工作都像没做。”他没点头,第二天报告里,那些被“美化”的业绩依然原样标注着异常。
这不是第一次。刚入职时,他像块软海绵,同事让代做PPT、帮写周报,他从不说“不”,工位上总堆着别人的文件,连茶水间都有人喊:“小周,顺手带杯咖啡呗?”那时大家都笑,说新来的大学生脾气好、懂眼色。
直到上个月,公司要推新业务,总监让每人提方案。周嘉林熬了三个通宵,把市场调研、风险评估做得滴水不漏,汇报时,坐在旁边的组长突然打断:“年轻人别太冒进,咱们组向来稳扎稳打。”他没接话,反而补充了两个组长方案里没覆盖的盲区。散会后,组长拍着他的肩:“小周,以后多跟老员工学学,别总想着出风头。”
从那天起,“好脾气”变成了“不合群”。有人故意在他写报告时外放语音,有人把他的办公用品挪到角落,张姐还在茶水间跟人说:“你看他,天天加班学这学那,不就是想踩着我们往上爬?”周嘉林听着,想起小时候在老家湖边捉螃蟹,竹篓里一两只螃蟹时总是跑了,后来捉的螃蟹愈来愈多,装在篓里的螃蟹却都在,细一观察,他明白了:只要有一只想爬出去,其他螃蟹就会伸出钳子把它拽下来,最后谁也出不去。
这天加班到十点,周嘉林抱着刚打印的专业资料进电梯,正好碰到组长邹瑜。对方扫了眼资料,忽然笑了:“小周,你就不怕大家都不跟你来往?职场里,合群比能力重要。”
电梯在缓缓上升,指示灯在墙上投下移动的光斑。林舟看着那片光,轻声说:“邹哥,我老家住在湖边,家里养过螃蟹,知道它们为什么爬不出笼子吗?我只是不想做笼子里的螃蟹,也不想拽着别人不让走。”
邹组长的笑僵在脸上。电梯到一楼,周嘉林走出轿厢时,听见身后传来一声冷哼,可他没回头——玻璃门上映出的自己,手里攥着书,脚步比任何时候都稳。
黄州教育文化博物馆
戴 志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