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弘度,原名张剑扬,湖北黄梅人。医生,企业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文学终身签约作家、诗人。武汉市洪山区创业优秀标兵。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金奖获得者。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2019年小说《翻车》获《中华文学》二等奖,2020年获《中华文学》“十大杰出诗人”、2021年获《中华文学》凤凰诗歌一等奖。2022年度获中华文学格律诗组二等奖。2023年《讨债》获中华文学短篇小说二等奖。2024年《萍水相逢》获中华文学短篇小说二等奖。大量文章发表于《中华文学》《岭南文学季刊》《精短小说》《中华诗词》《已作丰收》《三角洲》《中国诗歌精选》等杂志或专著。
大侠张五风
张树帆口述 弘度 记录
黄梅地处长江边。过去官府无能,水利设施匮乏,洪灾频发。据黄梅县志载:1901年—1949年的48年间,大的水灾就有12次,大的旱灾3次,每次灾民都达一二十万,饿莩无数,哀鸿遍野......
民国十四年,春播时连续三月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黄梅张英楼村门前,十万亩水面的张湖干涸见底。乡亲们只能靠因吃树皮、观音土充饥。结果一个个倒下,死亡相继……
族人张五风(谱载大异公、字旭东)身材高大,眼神明亮,一身蓝布长褂,靠教书为生。由于村民多流亡,私塾被迫停办,他只好赋闲在家。眼见全村都要饿死,他心急如樊,决定带领族中老少孱弱五十余口,外去讨饭,谋一条生路。
一天,张五风带领乡亲们来到县城,见城门口围着一大堆人,靠近一看,是一张黄州专区的告示,说凡黄州专区灾民,凭盖有县政府公章的灾民证明公文,可到本专区各县乡政府接受救济。张五风和族人喜出望外,真是瞌睡碰到枕头! 众人纷纷挤进城门,赶到县政府门口,盼望申领公文,一赶到才发现,政府大门被成堆灾民围得水泄不通,根本挤不上前。
张五风正踌躇间,就见政府人员出来大声宣布:本月灾民救济名额已满,请大家散去不要再等。接着就见军警强行驱赶灾民离开。
张五风又气又急又失望,回头看着跟在自己身后的老弱族人,只见个个面黄肌瘦,虚弱不堪,全都饿病了,估计连今晚都熬不过。他心如刀绞,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千斤重。他们可都是活着跟着自己出来的啊,如果死着回去,将无面目见父老乡亲啊!
情急之中,他心生一计,赶到集市上买回一块酱豆腐、一个小刀、一盒印泥、纸和笔墨,来到城门口,将政府告示上的公章字样默默记在心里,然后走到城墙外河边一棵大树下,施展往日练习的雕章子的手艺,偷偷用酱豆腐,雕了个一模一样的黄梅县府公章。然后展开笔墨,刷刷几笔伪造一篇灾民证明的官样公文,盖上自己雕的章印,揣在怀里,呼叫一众族人跟好自己,跑到二十公里外的金林镇政府,大模大样的走进镇长办公室,出示灾民证明公文,大声要求救济。
金林镇政府连日来已被灾民搅得焦头烂额,一点救灾资金早就捉襟见肘,不但不予接待,还叫人将他们赶出去。
身材魁梧的张五风一急,伸出大手,一把拉住镇长的胳膊,对着族人大喊道:
“乡亲们,金林镇不执行上级命令,见死不救,我们将这狗官捉去县衙评理去!”
“好啊!好啊……!”众族人一呼齐上前,就要捉拿镇长带走,吓得他连连拱手求饶,即刻安排人煮了几十斤米,款待大家吃饱喝足。
接下来,张五风又如法炮制,带领更多的族人到武穴、蕲春、罗田、黄州等没有灾情的地方,领受各级政府的救济,使众族人平安的度过了荒年,再没有饿死一人。
民国十五年,又逢大水灾,张英户上千人口赖以生存的湖田全部被淹,村民又频临饿死绝境。众族人纷纷请求张五风想办法。张五风思虑再三,为了父老乡亲,决定重出江湖。
想起去年自己凭假公章走南闯北,也没被看出破绽,他突然来了注意,决定只身一人,出去闯闯看。
那时邻县宿松县城有一家非常有名的货栈——义和盐铺。老板吝啬贪婪,经常短斤少两;又仗势欺人,恶名远播……张五风决定趁机教训他一顿。
过去银元紧缺,大的买卖都使用台票(一种可以兑换银元的纸质票证,上面盖有各个钱庄的印章)。张五风找到曾经在逃荒途中认识的灾民宛黄一。他是一个临摹高手,长得浓眉广额,腰宽体胖。两人悄悄制作了几张黄冈著名的“德茂”钱庄台票,由宛黄一戴上金镯银链,扮做大老板,拿出以假乱真的台票,上义和盐铺购盐。
义和盐铺一见宛黄一那副大佬的派头,需求量又大,丝毫不疑有诈。不但好酒好菜招待他,还奉上差旅钱做回扣。不到三天功夫,两人就将义和盐铺一万多斤食盐骗购一空……
五天后,义和盐铺老板发现被骗报官。此时,张五风和宛黄一早将食盐拉倒蕲春,低价倾销,均分了银两,各自分开,无影无踪……
随后张五风将卖盐所得的钱财都用来救济族人。缺粮的送粮、缺衣的送衣、生病的送药,帮助一众族人,平安地度过了大荒之年。
族中耆老树帆爷说:一九九六年,他上县城碰到外地熟人,还有人问起张五风的故事,可见他行侠仗义的英勇事迹,早已深入人心!
张英户22世孙 弘度 2012年11月5日 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