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故里游
作者:刘汉生
杜甫故里,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巩义市境内。二零二三年初,在王锡贵大队长、胡振江政委的率领下,我们一行十四人曾到此一游,但事与愿违,及至到杜甫故里处,却是大门紧闭,当日不开放,只好匆匆在景区大门外合了个影,以表达来过此地之意。今日得宽余,便又欣然而往了。
杜甫故里的大门为红色。翘檐青瓦,显得古朴典雅。门首冠以郭沫若题写的“杜甫故里〞四个大字。进得门去,园区的正中央开阔的空地上,是杜甫高有四米的大型石雕像。往里走,便是诗圣堂,堂里端坐着杜甫的大型白玉雕像。雕像上方,有“诗圣千秋”四字。往里走,依次为杜公祠、杜甫诞生窑。诞生窑居于笔架山下方。园区的设计者为了其游览需要,在诞生窑两侧修建了十孔窑。窑洞外部装饰的虽然考究,但仍不失窑洞的形貌。最神奇的就是窑洞上方的笔架山了,它就像山字形的笔架,屹立于整个景区的后侧。山上草木茂盛,蓊蓊郁郁。景区为了更真实的需要,没有对山上屹立的三个土柱进行修缮,如今土质已经松散。我猜想,用不了三年五载,笔架上的三个柱可能就会被雨水淋湿而塌落,几千年留下的笔架山的山形笔架立柱,可能就要荡然无存。有基于此,我还是希望当地政府想方设法对其进行保护性的修缮。园区内还修建有瞻学阁、壮游园、三友堂等去处,所到之地,无不浸润着诗人那忧国忧民的诗情氛围。
我去过成都的“杜甫草堂”,并写诗记述。但杜甫草堂的建筑体量虽然较大,游人也较多,却并不符合杜甫的行事风格和实际境况,尤其那么多的房舍和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更不能表达杜甫当年穷困潦倒的窘况。在这里。建筑是真实的记述,它呈现了杜甫儿时及少年遭遇、为学的艰辛和自然环境。
“国破山河在,城春万木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更能显现出杜甫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并传接后世,永远激励着后人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此处有诗一首以贊诗圣杜甫。
一声婴啼洛阳东,寒洞枣林笔架峰。
万里长空千片雪,十年晓梦满窑风。
与生忧国称诗圣,至死思民杜部工。
千里漂泊思故地,今宵露白月光明。
202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