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山西省政协副主席王立伟带领的2025年著名作家“杏花村汾酒文化采风团”一行走进汾阳市贾家庄,先后探访马烽纪念馆、贾家庄作家村与种子影院,在文字遗产与文化新地标中追溯乡土文学根脉,感受乡村文化的传承与新生。

采风团成员有:《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梁鸿鹰,云南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范稳,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骏虎,湖北省作协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修文,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久辛,天津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龙一,山西省文联原副主席、诗人郭新民,《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华语青年作家奖获得者陈涛等。



在马烽纪念馆,作家们驻足于青黑大炕与斑驳书桌前,凝视着88件珍贵手稿、156幅历史图片及众多影像资料,聆听着讲解员生动讲述马烽在贾家庄断续居住40余年的件件往事,仿佛触摸到“山药蛋派”文学巨匠与泥土相依的创作脉搏,深切体会到“扎根人民才能写出好作品”的深刻内涵。

在贾家庄作家村,6栋民国风格建筑分别以焕章别墅、正清金屋、徽因水坊、德生雅间、天霖精舍、慕义红楼等命名,以纪念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汾阳生活工作过的冯玉祥、林徽因、梁思成、费正清等多位历史文化名人。徽因水坊门口放大的梁思成老照片,定格着先辈与乡土的文化联结。作为山西省第一个为作家群体打造的专业创作基地,浓厚的创作氛围让作家们驻足交流,得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报告文学作家王宏甲每年都会在此驻留采风,酝酿以贾家庄为原型的纪实文学,大家纷纷感慨:“这里不仅是纪念先贤的场所,更是当代作家汲取灵感的‘文学原乡’。”

作为工业遗迹活化的典范,种子影院给作家们带来强烈的视觉与思想冲击。这座由50万吨水泥厂渣矿车间改建的空间,保留了原有砖墙结构,又以不规则玻璃窗和彩色玻璃楼梯注入现代活力,内部新浪潮书店、咖啡水吧与放映设施相映成趣。当了解到马烽当年的电影创作曾为少年贾樟柯埋下艺术种子,而贾樟柯又重返故乡打造短片周与实训基地,让“种子”生根发芽时,作家们纷纷赞叹:“从文字到光影,这里完成了文化精神的接力传承。”
此次贾家庄之行,为作家们提供了近距离观察乡村发展的鲜活素材,为创作反映和美乡村、美好乡情的文学作品增添了动力源泉。
来 源:贾家庄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为授权转载发布,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