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长安美丽侗乡之系列
作者:殷汝才
(三)长安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长安位于湘桂黔三省边境交界处,地势偏僻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论是正义之师或是乱世军阀,自古以来,都把这里作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1.历代苗民起义的策源地
明朝英宗六年(1436年)四月,由长安大寨人蒙能、李天保(祖籍芷江),在这里领导苗民起义队伍扩大到30多万人。蒙能从1436年至1461年苦战了25年,攻打到绥宁、新宁、靖州、会同、新化等地。朝廷调动三个省的兵力征剿,义军败退广西后仍继续战斗。1451年蒙能又杀回长安,与李天保并肩战斗,在攻击贵州平溪卫(今黎平)战斗中被火枪击中牺牲。此后,李天保又接着战斗了五年,队伍又扩大到几十万,景泰七年(1456年)四月李天保自称武烈王,制定年号为“建元武烈”,筑将台高9丈余,悬挂黄白旗,建立长安金銮殿,设长宁(坪)府,大寨县。“长宁府,大寨县,长安有个金銮殿”的口头禅,在长安及周边流传至今。
明朝命南和伯、方瑛为总兵,从四川调兵7万围剿,终因力量悬殊,义军惨遭失败,但仍坚持前赴后继。蒙能之子蒙聪(原为义军骁将)又打起李天保的旗帜坚持奋战一年多,直到天顺五年(1461年)因寡不敌众而战败。
明弘治十四年(1501)茶园李再万(传说其原籍在长坪村兰头秀才弯)领导“五峒四十八寨”苗民起义,横岭峒民纷纷响应,将官占民田收归农民,镇压地主豪绅,斗争持续了35年。
时过40年至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横岭峒吴光亥又以这里为根据地,带领各族农民起义,也遭到朝廷重兵镇压而终。
1598年后,时至清乾隆五年(1739年)四月,粟贤宇(注:清代前期苗民起义档案史料上册 P324-325 称……“为恶猖首长坪粟贤宇辈”)和杨清保又在横岭峒和莫宜峒(蓬洞、五团)一带领导苗、瑶、侗、汉等各族人民在长安坪起义,参加者达四万人。势力波及湘、桂、黔三省边境10多个县府,朝廷派钦差大臣张广泗,镇筸(今凤凰县)总兵刘策铭,从五省调集官兵13000多人,从1739年至1740年8月22日,分五路围剿,使义军和苗民共牺牲25000多人,其中被俘9600多人。(内:义军4631人,妇孺5000多人,军民被捕后遭斩杀541人,在*牢里病死 4627 人)。粟贤宇、杨清保相继被捕,后病死牢里,还被戳尸示众,并将其家属发配给官兵中“功臣”为家奴,又将被俘的10多人割了耳朵作记号,以示惩戒。义军才被镇压下去了。
(注:据84岁高龄的老干部粟怀义告诉我,他和粟裕大将都是粟贤宇的后代。粟贤宇原名叫粟昌福,是侗族,家住长安龙王庙后面,被清廷处决后为逃避“灭九族”的危险,部分幸存的眷属就分三路逃生,分别逃往通道、会同的源头寨、木树脚和遵义附近一个不知名的地方落户至今。)
2.川兵万人洗劫长安。
民国14年(1925年)七月,熊克武率川兵万多人,进驻城步,在咸宜、扶城骚扰后,又进入长安洗劫。川兵与土匪无异,抢劫、拉夫、强奸,无恶不作,将老百姓的粮食吃光、抢光。连菜园里的辣椒叶都吃光了,又将民房拆下做柴烧,还往菜坛子和水缸里屙屎拉尿。人们讲到过川兵就毛骨悚然,心有余悸,不堪回首。
3.国军驻兵修碉堡,挖战壕
1933年至1934年三月底,又有国军先锋部队某部刘连长奉命从四川率全连官兵,在这里驻扎了四个多月、长坪堡半边街也驻了兵,这是奉蒋介石之命,应付“国共合作”,来长安这个军事要地挖战壕,以应付日寇从广西方向入侵进犯的。国军在长安各村寨征集了800多民工修筑战壕。民工一到工地就不准回家(包括过年),否则,轻者挨打,重者枪毙,在重压之为下,只花了一个多月,就修了五里长的战壕,遗址至今可见。最骇人听闻的一件事是“办逃兵”。1934年正附月18日晚上,一个姓张的士兵痛恨国军的所作所为,连夜逃跑到龙胜的小江,住在一个肖姓农民家里。刘连长发现走了人,就命令白排长派了一个班把小张抓了回来。第二天白排长将小张五花大绑,头朝下脚朝上倒吊在伍家屋檐下,叫士兵们一顿棍棒之后又要每个士兵去捅一刀,士兵不从,白排长就亲自将逃兵的两只眼皮割一刀,将眼皮遮住视线,血流不止奄奄一息时,再押到城门外枪毙了。众士兵义愤填膺,四月初部队开拔到广西丁丁界,在抗日战争中士兵们先将白排长打死在阵地上为小张报了仇,再奋勇杀敌又了一个大胜仗,长安营镇多数老人都知道此事。
1937年,李宗仁也派了正规军加地方部队约200多人入驻长安,强抓民工,又在长安村的兰头坳、戴家坡、五川隘、观音堂等处修筑战用碉堡4座。五川隘的碉堡遗址至今可见,长4.9米,宽4米,每座都有射击孔,可应对各个方向来犯之敌。
相传,这是李宗仁为抗衡蒋介石,特派干将徐彪而为,原准备以大南山为军事大本营,对抗湖南的赵锡恒,后国民党内部有人向蒋介石告了密,蒋又急令赵锡恒派了三个团的兵力到长安围攻,李宗仁的部队被击溃,碉堡也随之被废弃。
4.徐君虎率抗日武装转战南山和长安
徐君虎(湖南省原政协副主席),早年以南山为根据地,带领部队在南山一带练兵。抗战前夕,爱国将领李济深在共产党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的感召下,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徐君受李济深之托,在广西龙胜瓢里组建了“湖南湘西抗日救国义勇队”,徐任司令。1936年义勇队在瓢里训练了2个月后,由徐带领部队两百多人,挥师至80里大南山集训,遭到国民党湖南省保安团的围追攻击。徐君虎率军奋起抗击,将保安团打败,缴获了轻机枪步枪一批,义勇军也牺牲了一些指战员,徐司令对此痛心疾首,部队驻扎南山整训了一个多月。一边操练军事技能,一边开展政治动员,张贴布告,要求政府抗日,宣传团结救亡,把日寇赶出中国去。南山脚下的农民,纷纷自发参军卫国。如西岩青年祝子胥带领肖盛岳、李育甫、刘再禄、刘廷振等10多人上南山参了军。保安团惨败后,谎称义勇军有2000 多人,要求派兵增援,于是蒋介石又下令“湘黔联防”的罗启疆在贵州设堵,湘军保安团在湖南追击,穷凶极恶地围剿义勇军。直到将义勇军追击到长安营、横坡等地。义勇军在苗侗同胞的帮助下,凭借高山密林,避实就虚,突然袭击,粉碎了敌人的军事围剿。但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劣,伤员医治困难,徐司令为保存实力,决定先化整为零,化大为小,分散部队,暂时各奔前程。徐即离开这里前往广西梧州向李济深汇报。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全国抗日统一战线实现了,国民党当局才下令将义勇军改编为“北上抗日独立旅”。任命徐君虎为旅长,徐即收集旧部集结在新安。北上抗日中在上海激战三个月,伤亡惨烈,独立旅包括南山参军的祝子胥等10多人全部壮烈牺牲,为国捐躯。
我小时候,也听说过在南山曾经有一支叫徐虎的部队,长坪也有人上南山参过军,现在才知道徐虎就是徐君虎。这是鲜为人知的长安史实和故事。
5、红军长征两次过长安
我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游击战的专家,能有效地巧妙地利用和发挥地势险峻的独特作用。长安当然就是理想的选择路线。红军长征经过长安总行程约300里,路过20个村寨。
第一次过长安:1934年9月,中央党代表任弼时、军团长肖克、政委王震、参谋长李达等同志率领红六军团 9700多人,于9月8日从广西资源县车田镇出发翻过湖南界进入城步。10日在横水界大败国民党李觉保安军23团。9月11-12日在下团莲花桥又击溃了追敌李觉所部后,红军经丹口、上围州界(当时为横岭乡所辖)、应声岩,翻过孟公坳以北的乌鸡山,进入绥宁的上堡、界溪、赤(qia)坂再入通道临口。
第二次过长安:1934年12月9日,红军九军团主力25000多人,从南山下到长安宿营。红三、五军团部分后卫部队从江头司到达南山大坪、鸡爪坪宿营,10日-11日九军团兵分两路出发,一路途径三浪田、地闷、浸山口进入通道县境;一路下长坪,经大寨、岩寨、老寨、六马、六甲一带过绥宁的平溪,进入通道。红三、五军团后卫部队10日从南山到长安营,11日从长安营经三浪田、浸山口进入通道。在通道集结后转兵贵州。沿途与敌发生多次战斗。12月12日在长安堡上宿营的12名伤病员,机智勇敢地打败了妄图围歼红军伤病员的伪乡长、团总罗亨沛,击毙了剿共义勇队队长龙仲林。30多名残敌吓得屁滚尿流,一哄而散。战斗现场——长安营村杨进美家的木板墙壁上留下的弹孔和红军写的抗日歌曲“打倒日寇,打倒日寇,除汉奸,除汉奸!大家武装起来,大家武装起来,救中国,救中国!”现在还历历在目。
红军过境,沿途留下了很多军爱民,民拥军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红军一路宣传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严守纪律,秋毫不犯。一般只住桥庭庙宇、屋檐
下,天井里。万一需住进民房也要征得户主同意,而且临行前还要捆好床铺草,上好门板,打扫好生,道了谢才走。对百姓亲如兄弟,又一路打富济贫,惩治土豪恶霸和劣绅。在长安打击了伪县参议员周芝德,为民除害,深得民心,还规定:不是土豪的猪不杀,米不动。在长安营村宿营的战士失火烧了农民兰老富的屋,当即赔银元40块,并严厉地处理了当事人;在长坪又有一战士失火烧了杨盛葵的民房,赔了款,又将失火的战士押到子可田准备枪毙时,房主追赶到现场,跪着向首长苦苦哀求,才免除了该战士的处死,部队开拔时,该战士特意到杨家道谢,哭哭啼啼,跪谢救命之恩。红军严明的纪律,深深地感动了沿途的各族人民,百姓纷纷主动为红军服务。据资料统计:沿途为红军送茶送饭,治病疗伤,带路送信的共达390多人次。典型事例不胜枚举。例如:长安天王庙老尼姑为救小红军龙兴年(原名何兴年),在敌人追捕到庙里时,巧妙地认定小龙是自己收养防老的小孙儿,并跪求天王菩萨快显灵,口中念念有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求天王菩萨快来收拾这些丧尽天良的恶人”。伪枪兵生怕菩萨真显灵就溜走了。小龙得救了,从此小龙为报恩,留下了奉养奶奶一辈子,直到送终。
在岩寨,村民汪家洪从文昌阁背回一个红军伤员小张,在家养伤,伪枪兵闻信后就到汪家来抓捕,汪家洪夫妇马上将小张打扮成广西来探亲的小外甥,机智勇敢地骗走了枪兵,救了小红军,并留下给他治好伤,又送他重新上路。
老寨苗民吴光耀,在回家的山路上遇上三个不能动弹的红军伤员,天快黑了,又不敢带回家,但又担心坏人或老虎来侵害他们,就分三次将红军背到山上的牛栏里藏着,又赶回家送来饭菜和草药,使红军缓解了痛苦,避免了危险,第二天又勉强出发上路
在长坪,侗民游庆美从三里远的大寨桥上背回奄奄一息的红军重病号谢军回家治病,小谢自感病危,不忍影响游家,多方劝留不听,偷偷地独自爬进河边军阳庙住,经游家再三治疗无效,死亡后游大爷又妥善地将他埋在对门的枫林山下。村民殷杏村和大儿子汝贤,看到红军伤病员躺在古庙里呻吟可怜,就主动带了三个伤员回家疗养,邻居也同情就带走了两个,殷家留下一个重伤员小刘。经过细心治疗调养,几个月痊愈后,部队走远了,也不知去向了,小刘就不肯走了,执意要留下来,帮助殷家盘家养口以报恩,与殷家亲如一家,共同砍柴卖,打零工,挑脚担,去广西担盐度日,历时一年多,才启程回江西老家。离别时小刘跪谢两位老人救命之恩,全家人哭作一堆,依依难舍。
在兰头山,周世忠老人给红军做了饭吃,红军无以回报,就留下一条棉裤做纪念,周家三代人都舍不得穿,把棉裤看作宝贝,珍藏80多年至今还完好。
长坪的群众,看到城隍庙里住起了几十个红军病员,伤病交加动弹不得,就主动从家里凑来柴米油盐、蔬菜和炊具,在庙里打灶做饭、熬粥,为伤病充饥解渴。红军千谢万谢感动不已。红军和侗乡人共同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情的真实颂歌。
但是,仇和亲,阶级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恶霸对红军却恨之入骨,红军大部队过后,就对散落伤病员进行疯狂的报复,残酷地杀害。伪乡长罗亨沛以突然袭击的手段,带领民团武装,深夜到长坪城隍庙将伤病员团团围住,强行抢走枪支40多条,用来武装他后来组建的伪自卫队,罗依仗自卫队在横岭乡横行霸道,欺压百姓。罗后来对其亲信(伪乡队副)杨某讲他的“盛况”。
杨解放后思想进步,成了县政协工作员(统战人士),亲口将这些情况告诉了我。解放初期罗亨沛当了匪首被枪毙了。罗被逮捕后交代他先后杀了6个红军。此外,在长安营村,一个红军伤员在东门街上向一妇女讨吃的,谁知她是一个富农婆,一转背就用镰刀朝红军颈上用力一拖,红军就倒在了血泊里;在岩寨,伪保长恶霸杨盛珍将在自己家做工的红军战士骗到鸟坡山上,要红军自己挖坑,趁其不备,用岩石将坑里的红军打晕,立即填土,将红军战士活埋了(土改时杨被枪决);在长坪兰头冲,两个从南头山下来讨吃的红军被反动富农杨通利指使两个长工将红军绑在树上砍头而死。此外,红军大部队过后,伪乡长罗亨沛与保安部队桂系匪军勾结,四处清剿捕杀红军伤病员,仅10余天里,就在南山、清塘、长安西门外、北门口、炮台脚、三浪田、黄土坳、猴子坳、得龙冲、单龙冲、火烧桥、冷水濠、杉树弯等地捕杀红军伤病员 120 多名,杀害了10多人,幸存的被押送县城、邵阳惩办。反动派对红军的报复残杀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作者简介】
殷汝才,笔名兆平,男,中共党员,汉族,初中文化。1934年6月生于长安营乡长坪村。历任过村、乡文书、副乡长、乡(公社)党委书记、副区长、副科、局长、县委工交办副主任、组织部正副部长、县革委财贸组组长、生产指挥组副组长、政工组组长、县革委常委、县委常委兼纪检会书记、党校校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市政协委员。
退休后担任过县委党史联络组副组长、县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县老科协正、副会长、省、市老科协理事、市老干书协理事、县老干书协、县老年体协、县诗协、县苗学会、县夕阳红艺术团顾问。为中国老年书法艺术家协会、省老年书协、省苗学会会员。“一五”普法时被评为市、省及全国普法先进个人。多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及市退休老干部先进个人。先后出版过《夕阳曲》诗集等7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