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的核心
——《永远的丰碑》作品赏析
文/小龙大成
作品《永远的丰碑》核心呈现与细节刻画,作为长安画派代表性画家,苏荣山老师在《永远的丰碑》中,将画派“以形写神,笔墨苍劲”的特质与红色主题深度融合,以写意山水的笔墨语言,让南湖景致与红船精神在画面中具象化,情感化。
从整体构图来看,画面采“远岫近水虚实相生”的布局。远景以淡墨积染的方式勾勒南湖周边的山峦,墨色由浓至淡渐次铺展,似有薄雾萦绕山间,既营造出江南水乡温润朦胧的地域特质,又通过由远及近的空间感,暗含红船精神跨越百年的历史纵深。山间偶见几株以焦墨点化的林木,笔触道劲利落,打破了远景的柔和,如同革命历程中坚定的精神坐标,为画面注入刚劲气息。
中景与近景聚焦于南湖水域,是作品的核心叙事区。水面并非以直白的线条勾勒, 而是用淡墨与留白交织,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模拟水波微动的质感,形成浪花——靠近红船水域墨色稍重,是水波因船身轻漾而形成的涟漪,让静态画面生出动态韵律;远处水面则以大面积留白为主,仅用极淡的红色霞光和天空的彩云,霞光交织,既凸显了南湖的开阔澄澈,又为红船留出视角重心。
画面的灵魂——红船,以“写意兼工”的手法刻画,成为视觉焦点。船身轮廓未做细致写实描摹,而是用凝练厚重的朱砂红与赭石色交织渲染,色彩饱和却不艳俗,在水墨为主的画面中格外醒目,既象征革命火种的炽热,又暗含“红船”的主题标识。船头与船尾的线条以中锋运笔勾勒,线条沉稳有力,让人感受到船身的坚实;船舱部分以淡墨轻染,隐约可见舱内轮廓,既保留了写意画的含蓄意境,又引发观者对“中共一大”历史长大遐想,让红船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是承载历史记忆的精神载体。此外,画家在船身周围点缀了几缕浅红色的浪花与水纹,似霞光映水,就似火种蔓延,为画面增添了温暖而庄严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丰碑”精神寓意。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其核心内涵可包括以下三点。
首先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南湖红船上宣告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事变,打破了旧中国的黑暗局面,体现了敢于突破,开创历史的勇气。
其次是坚定的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红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初就确立的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理想信念。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党始终克服艰难险阻,以奋斗的姿态推动国家发展,这一精神是支撑党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
红船精神还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红船精神正是这一宗旨的集中体现。从革命时期为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到新时代为人民幸福谋发展,党始终以奉献精神践行对人民的承诺,这是党赢得人民支持的基本原则。
作者简介:李双扣,家居洛南县麻坪镇云蒙山村,精通水电安装,勤劳质朴,乐观向上,愿结识志趣相投的朋友一并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