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词用谱》论
于中华
词之为体,“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词谱便是这格律的具象化呈现,为填词者提供了规范与依循。自明清以来,词谱之作代不乏人,各有千秋,亦各存局限,而我独偏爱《钦定词谱》,盖因其兼容并蓄,不失灵活之故。
谈及词谱,首推《词律》。明末清初万树所著《词律》,凡二十卷,收词牌六百六十馀调,是词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其最大优点在于考证精审,辨伪存真,纠正了此前诸多词谱的讹误,奠定了词谱的科学体例。然其缺点亦甚明显:收录词牌虽多,却仍有遗漏,且对部分词牌的变体收录不全,时有过于拘泥个别字句、失之偏颇之处。
继之而起的《白香词谱》,由清人舒梦兰编选,选录常见词牌百调,每调附以唐宋名篇为例。其优点在于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所选词牌皆为流传甚广、易于上手者,堪称初学者的入门津梁。但其局限性亦随之而来:收录范围过窄,未能涵盖更多复杂或稀见的词牌,且对格律的标注较为简略,缺乏对变体的详细辨析,难以满足深入创作者的需求。
至现代,龙榆生先生的《唐宋词格律》则代表了词谱研究的新高度。其优点是体例清晰,采用现代标点,对每个词牌的不同体式均有详细说明,并附以经典词作对照,便于读者理解和比较。同时,书中对平仄、押韵的标注更为精准,兼顾了学术性与实用性。不过,其缺点在于收录词牌数量有限,且部分标注过于严苛,对初学者而言可能显得繁琐,少了几分创作的自由度。
而当今有好诗词爱好者之所以独钟《钦定词谱》,实因其 “求广而不求苛” 的特点。作为清代官修巨著,《钦定词谱》凡四十卷,收词牌八百二十六调,二千三百零六体,堪称集大成之作。其最大优点在于 “全” 与 “宽”:收录范围最为广博,几乎囊括了历代所有词牌及其变体,为创作者提供了极大的选择空间;更重要的是,它在格律标注上兼容并包,对同一词牌的不同写法多有收录,并不强求一律,给了填词者一定的变通余地。相较《词律》的严苛、《白香词谱》的简略,《钦定词谱》既保证了格律的规范性,又不失创作的灵活性。
语言大家王力先生在其《诗词格律》一书中曾明确指出:“今天我们如果也写律诗,就不必拘泥于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 此语虽针对律诗而言,但其精神内核同样适用于词的创作 —— 格律是为情感和内容服务的工具,而非束缚思想的枷锁。过于严苛的格律要求,往往会限制创作者的艺术想象力,使作品显得刻板而缺乏生气。而《钦定词谱》的 “宽泛” 与 “不死板”,恰恰为这种 “不拘泥” 提供了实践的可能。它给予创作者在遵守基本声律规范前提下的自由,让才情与思想能够自然流淌,这正是许多诗词作家偏爱它的根本原因。
总而言之,各代词谱皆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而《钦定词谱》以其宏大的规模、兼容的气度,成为许多诗人填词时最得力的助手,让我们能在格律的框架内,更自由地抒发胸臆,挥洒才情。
2025年9月27日于三和书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