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的本质是探究与创新
汪小波
从小学到博士教育,探究性学习的比例在逐渐提高,现成已有知识的学习比例在逐渐减少。应试教育既是一个口诛笔伐又是一个难以摆脱的教育模式。刚刚脱离应试教育模式的大学生,如何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值得深思与研究。1957年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成为刺激美国加强创新性研究的动力,引领全世界走上了“教育先行”之路。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在美国,许多大学内容纷纷下放到中学阶段的数理化教材中。改革开放后,全国首套统编高中教材中,也出现了用大学内容刷新教材体系的情形。“教育投资对经济増长的贡献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増加要重要得多”(诺奖得主舒尔茨)。
高科技要产生创新成果喷泉,经济要实现腾飞,必须拥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必须依赖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中科大的量子计算机和亚纳米分辨单分子光学拉曼成像成果,将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四川大学(以下简称川大)张兴栋院士对人工骨和人工牙的研究成果对口腔医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在国际学术界享受崇高地位,其成果也产业化了。
国家的财富蕴藏在教育中。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教育快速满足了日本对人才的需要,甲午战争是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开出的一朵罪恶之花。教育强则国家盛。西方学者认为,俄罗斯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创新。
以色列的中小学没有统考,但高科技领域在国际上却占有一席之地。截至2017年,犹太裔诺贝尔奖得主共有203人,占所有得主的22.5%。又如缝合伤口的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尽管合成原理十分简单,却要大量从日本进口;除青蒿素少数药物外,大多数药物的知识产权掌握外国人手里;光纤制造设备的知识产权全部依赖进口;中国在高科技和高技术领域热衷于引进而忽视创新,应试教育模式普遍被社会接受,没有形成鼓励创新的氛围。英国林思教授:“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民族之一,其智商明显高于欧洲人,为什么华人获诺贝尔奖人数却很少?”。英国生物化学家李约瑟:“中国古有四大发明,但近代的量子论、相对论、信息论、宇宙大爆炸学说、DNA双螺旋结构等却没有产生在中国?”。虽然我国在人工合成蛋白质和核糖核酸、杂交稻、量子计算机、3D打印、激光技术、生物化学、航空航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基础研究和高科技领域处于较低水平,经济难以实现质的腾飞。我们要鼓励创新,反对死读书。创新需要胡思乱想和异想天开,欲与众不同就必须挑战陈规,追求卓越。
美西方的脱钩政策,刺激了中国人的创新热情,特别是在芯片领域、人工智能领域和新能源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创新始于问题。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描绘的世界与现实宏观世界完全不同,科学家们对诸多难以想象的问题进行超常智慧的研究,才科学回答了20世纪物理学天空中飘来的两朵乌云。对时间和空间的研究,创建了相对论;对波粒二象性的研究,创建了量子力学;对“物质为什么有质量”的研究,成为诺贝尔奖成果;德国生产的一种药物“反应停”,能使减轻孕妇的痛苦,结果生下的婴儿缺胳膊少腿,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让不对称合成成为90年代有机化学的研究热点,川大冯小明院士在该领域的卓越贡献引起关注;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巨大的临床需求使川大利用3D打印技术研制出了一种肝脏仿生的新型解毒装置这一项重大创新;川大华西口腔医学院已去逝的胡静教授也将3D打印应用于口腔医学;川大与美国科学家以氧化钴纳米粒子为催化剂用可见光快速地将水分解成了氢气和氧气的研究,为解决世界能源危机带来希望;川大柯召院士因对许多世界级数学难题的解决,成为国际数学大师;面对温室气体CO2对人类的威胁,川大谢和平院士关于钾长石矿化CO2生产可溶性钾盐的研究引起关注等等。浓厚的学术氛围是一所大学优劣标志。一流大学才能成就一流学生,川大正是一所这样的大学。
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基础,它是从给定信息中产生众多新信息的思维,具体表现为一题多解和一题多思。思路越开阔,创造力越高。清朝数学家梅文鼎用22种方法证明勾股定理。发散思维训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智慧源于想象和逻辑,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创新是人类活动的源泉。爱因斯坦凭借超人的想象力,抛弃了绝对时空观和牛顿引力观,创立相对论;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敏锐洞察力,因研究原子结构和原子辐射而获得诺贝尔奖;莫言超凡的想象力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基础,继承和发扬了魔幻超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大学生要有自己独特的批判意识,要有开放的思维和广阔的视野。保持对事物的原生态想象力和浓厚兴趣,确保创造性思维之源畅通。立体几何、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立体化学(如合成立方烷)、DNA双螺旋结构、天文学知识等都是极好的想象材料。在大学里,天文学课程是最受欢迎的大学选修课。
大学教育的研究性和实践性。大学生是一个富于创新的群体。如创建量子力学的科学家平均年龄30岁左右;中南大学学生破解了数理逻辑上一个世界难题。鼓励创新的教学才是最高水平的教学。科学实验是把深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挖掘出来的过程,智慧的火花常蕴含于实验之中。大学教育应知识与科研并重,川大“大学本科生创新训练计划”体现了大学教育的本质。
川大华西口腔有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专家学者,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享有的盛誉,使得川大华西口腔医学院成为许多学子梦寐以求的求学圣地。四川新三宝:“川菜、熊猫、华西牙”。
死记硬背抑制创新,固化神经联系,条件反射式地无意识思维问题,丧失宝贵的思考能力,失去否定错误理论而难有创新。真正的愚昧,不再是无知,而是被标准答案填满大脑后的思想瘫痪。失去质疑就不可能制备出稀有气体化合物、钠负离子化合物和电子盐。
大学不仅要传授知识,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获得发现未知世界的能力。“科学不是关于事实,而是寻找事实的过程” 。一个从生到死都背诵一个标准答案的民族,一个从生到死都统一思想的民族,注定是一个没有个性、没有创造活力的民族。打破定势思维,对事物展开丰富的联想,是创新的开始。
霓酒夜歌
汪小波
锦官廊桥夜夜歌,
霓虹水波相辉映。
杯杯美酒醉人心,
酒吧喧嚣烟缭绕。
华灯如上梦似幻,
俊男美女声声唱。
汪小波,四川省夹江中学退休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乐山市优秀人才,乐山市优秀教师,夹江县首届名教师,发表教育教学论文论著80多篇(部),有多个教育科研课题获省市成果奖,有多篇文学作品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
三苏文学2025年“三苏杯”中秋诗词大赛启事
“天上满月,人间团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是团圆的节日,中秋也是诗词的盛会,在2025年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三苏文学特举办“三苏杯”中秋诗词大赛。
1、大赛时间:9月12日一10月7日
2、截稿时间:10月6日。
3、评奖结果将于10月10日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上公布。
4、大赛收稿:赵文碧,微信名/三苏文学,微信号/ZWB612462。
5、参赛对象:关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的海内外所有诗词爱好者
6、大赛主题:以中秋为主题。
7、大赛体裁:诗、词、歌、赋、散文诗。
8、大赛作品:投稿首行注明“三苏杯中秋诗词大赛参赛作品”。大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且文责自负。
9、大赛平台:初选作品将在《都市头条.三苏文学专栏》发布,入围作品將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上刊发
10、评奖要求:入围作品浏览量占50%(浏览量必须500以上)。点赞、在看、留言(占50%),点赞100个以上,在看100个以上,留言100条以上。)
11、大赛评奖:大赛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10名。
13、大赛奖品:一等奖一名,奖品为奖品为奖金300元+精美荣誉证书一本,二等奖2名,奖品为各奖奖金200元+精美荣誉证书一本,三等奖3名,奖品为各奖奖金100元+精美荣誉证书一本。优秀奖10名,各奖精美荣誉证书一本。
14、大赛期间作品赞赏10元以下不发放,赞赏10元以上60%归作者,40%用于平台运营
欢迎文学老师们踊跃报名参加。
三苏文学
2025年9月11日
赵文碧,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人,三苏文学社社长、主编,擅长写散文与地方传说,代表作品有《火烧玉蟾寺》、《丞相敬师》等,作品常见于《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江山文学网、都市头条、金榜头条、美篇、百度等。
三苏文学将在每年年底评选当年三苏文学的优秀作者,按投稿量、浏览量、评论数、获精次数、上红榜各占25%,前三名将获得精美荣誉证书及至尊奖杯,并同时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都市头条、金榜头条、今日头条、百度等平台广泛颁布彰显荣耀,到时可以做现场颁奖活动。欢迎文学老师们踊跃参加、积极支持、互相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