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男女婚事中的民俗(五)
作者:每小平
一门喜庆,两姓姻缘;百年佳偶,一世良缘。
一对新人把车下,老位家披红又戴花。新郎新娘同披红,四喜临门家兴旺。
“铺房”亦称“铺红”。需选用“全命人”(儿女团圆、福、禄、寿俱全) 的人在洞房为新郎新娘扫炕铺红毡,叠被、挂帐子等;再将红枣、核桃、花生、糖果向炕上抛撒,让娃们抢食。一来可渲染喜庆气氛,二来象征多子多福。在洞房“铺红”的同时,婚礼仪式也在正堂举行。
“三代祖宗案上边,新娘进门拜祖先。燃烛执香来供奉,跪拜叩首三鞠躬。” “一对新人堂前站,伴郎伴娘陪两边。”
拜堂也称“拜天地”,是结婚礼仪的高朝。拜堂仪式非常重要,仪式完成后新郎新娘便正式有了夫妻名份,婚姻始能成立。拜堂仪式主要有:拜天地、拜祖宗、拜父母、夫妻互拜等。现在的三拜(拜祖宗、拜父母、夫妻互拜)。如今仪式还有宣读结婚证书、舅家、姑家给新人披红插花;新人互换信物,拜天地,祖宗、父母。
新娘给公婆敬茶称呼“爸!”“妈!”公婆给红包(1001元意千里挑一)、金项链(意套住媳妇)等礼品。新人对拜,喝合卺酒,进入洞房。小姑端洗脸水,小叔挂门帘,男童压床讨喜封。
过去入洞房,新郎抢先;在炕四角先踩一脚,然后迎新娘进屋,谓之“踩四角”。
三拜礼成,新人入洞房。新娘入洞房后,头顶着红盖头坐于炕上,新郎用擀面杖插馒头揭去新娘“红盖头”。夜晚,主人家茶烟招待欢天喜地闹洞房的人,来者大多数为中青年,期间也有上年纪的人和孩童。长安婚姻习俗:三天不分大小!
至此,颂“谢仪词”,迎请女方来宾和新娘入席。来宾入席嗑瓜子、品香烟、吃喜糖、观婚礼。
宁穷一年,不穷一事。民以食为天。天遮盖着人的头顶,天便是最大了,人吃饭也是最大的事了。酒席吃的是感情,吃的是主人的真诚,吃的是全村人分享主人喜悦的心情。喝茶的,递烟的;嗑瓜籽、吃糖果;喝饮料,喝烧酒。凉菜热菜蒸碗上,热馍事酒八大碗。吃饱喝足噙根烟,脸红耳热似神仙。席毕,新亲看新人的洞房,送亲长辈与主家座谈、话别,新娘新郎等主家人告别新亲送女的人。
行礼帮忙的人接受宴请称“坐席”或“吃席面”。
昔日,环境条件差,待客多在房屋或庭院内举办,桌椅板凳、其它灶具等,多从乡邻处借用;待事过完后执事们再奉还。
从西周开始的周礼,建立了一系列完备礼仪制度……依据每个人的身份、年龄、地位来安排位置,体现“长幼、尊卑有序”原则。原则:以左为主,以右为次;以背靠神龛“中堂”为主,以面对神龛为次。原先为八仙桌,桌面缝隙(横向) 应该对着神龛,背靠神龛为上席(左为首席,右为2席,依次向两边分),每桌八人。无法安排来宾的坐次,怕影响亲朋好友的关系,就把桌缝竖对神龛……座次是“尚左尊东” 、“面朝大门为尊”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为主客” ,由主客左右手再分;八仙桌同样区分。娶媳妇娘家人为尊,嫁女是新郎一日当尊,这也是女婿在岳父家仅此一次的“殊荣”。孩子满月,姥爷、舅姥爷家客人为上宾,贺寿为门宗长者坐首席,谢师宴为老师……
安排客人坐席的人称“支席”,代表主人家。支席者得有学问、有威望、懂人情世故、了解亲戚、朋友、乡当关系等情况,然后再安排席口坐位、先后顺序等。
在长安东大、五星、滦镇这一带还有黄酒,黄酒虽然好喝,但配料中有当归、川芎、乌药等十多种中草药。掌握不好黄酒量的话,后劲很大,回去之后三五个小时头都是晕的。韦曲、杜曲昔日多用事酒招待女宾、孩童。事酒是用小麦、小米、白米、大曲或小曲发酵而成的。主家的人如果能干,在大日子之前就把事酒提前就酿造好了。事酒的酒精度数不高,黄酒是大米、酒曲、中草药酿成的;大米是好米,用小米也可以;麦仁也可以做,甚至陕北的糜子,把曲一加酿成的都很好喝。事酒物美价廉,一盆不够再热一盆子,至少酿半缸,过大事的时候,甚至用大瓮酿酒上席用。请注意,无论那桌酒席,必须有一瓶白酒,哪怕没人喝、这是礼数。
坐席的重场戏在午宴。改革开放前,宴席有四档即:八碗、十全、十二件子、十三花席等宴席。八碗居多是四凉菜四热菜,如过年、过古会、盖房上梁等。十全就很体面了、上了档次。十二件子、十三花席就是在八碗的基础上,席面菜肴多、更加丰盛、规格高,鸡、鱼、烧肉、肘子、粉蒸肉、烩三鲜、甜盘子、丸子等大菜硬菜必不可少,但在经济困难时期遇到的少。长安的肘子四四方方,肥肉和瘦肉都有,一般席上就用二指膘的肉。再有一半的瘦肉,尤其是肋条肉,不用前腿肉和后腿肉,用蜂蜜上色成深红色。下来是甜米饭、丸子汤菜等。

每小平 笔名 每牧 每文 网名 长安美 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 民俗委员会主任 区诗词学会监事长 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文艺评论分会会长 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诗词分会会员 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乡土文学委员 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 理事 副秘书长 陕西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原长安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原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长安区武术协会名誉顾问 西安地名协会特聘专家 陕西省仓颉文化研究会长安分会副秘书长 杜曲乡贤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 秦腔 社火 武术 民协文化研究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