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岱下文苑】是泰安市泰山区诗词楹联艺术家协会会刊,诚邀喜爱欣赏和创作诗词楹联的朋友们关注!
清白如月光
胡孝存
我本是一介草民,半生以工匠为业——做过钳工,任过车间正副主任、生产科长,亦是央企正科职员,还曾兼任分厂厂长,手握“一支笔”的审批权。如今退休闲居,无官无职,只以诗赋自娱,倒也落得自在。
平凡岁月里,我有过被纪委约谈的经历。数小时严肃问询结束后,走出办公楼,仰头望天时,心底只剩一声轻叹:人活一世,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才是自己最坚实的护身符。
这份对清白的坚守,早已刻在家庭的骨血中。父亲曾在机关食堂任经理,六十年代家里人口多,生计拮据到常捉襟见肘,但他在岗多年,从未从食堂拿过一粒米、一片菜回家,总说“公家的东西,沾不得”。而七岁那年的黑夜,更让这份坚守成了我刻在心底的准则。
那时生产队种着大片西瓜,用牛粪羊粪施肥,埋桐枯灰、撒石灰驱虫,从不沾半点农药。这样种出的瓜,咬一口甜透心底,连山上的老鼠都忍不住下山偷食。有次母亲在瓜棚值守,撞见菜碗口粗的老鼠正啃瓜,吓得摔在田里;那老鼠受惊逃窜时,竟能掀倒路边茅草,如今想来仍觉惊心。
母亲是生产队保管,和其他负责人轮流守棚。某天夜里,嘴馋的我摸黑跑到瓜棚,想让母亲摘个瓜吃,却被她毫不留情地赶回了家。后来外婆埋怨母亲:“孩子才七岁,哪怕给个裂了口的烂瓜也好,何必让他可怜巴巴地回来?”母亲却格外坚定:“公家的东西动不得!就算裂了口,也得卖钱。”那个漆黑的夜、母亲赶我时手中的杉簕、她斩钉截铁的话语,与父亲的言传身教交织在一起,从此深深烙进我心里。
参加工作后,我曾身处“顺境”,常与局、处领导往来,再加上手握“一支笔”的审批权,捞钱的机会近在眼前,但我始终没伸过手、乱开过口。有次去外地出差遇到大雨,会务组准备了雨伞供参会者取用,同住的地市公司老总多为我拿了一把。第二天,我就把多余的伞送回了会务组。回到家,我把会务组发的伞送给母亲,她爱不释手;听闻我送回了另一把,母亲笑着说:“你跟你父亲真是一个样,公家的东西半分不沾。”
不贪不应得之利,才能活得坦荡。这些年,我想晒朋友圈就晒,想玩抖音就玩,偶尔和人聊天吹牛、写些诗赋自娱,日子过得潇洒自在。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便我始终如履薄冰、低调做人,也难免被人算计。
曾有机会经人推荐去省临江机厂任厂长,消息刚传出去,就有人因忌惮我挡了他们的路,罗列十多条“罪状”举报我——二十年前的超生旧事、组织公益活动、请厂党委书记喝杯豆浆、夫人的正常销售提成,这些琐事竟都成了攻击我的理由。于是我被纪委请去“喝茶”,好在所有问题都能一一说清,最终毫无瑕疵地走出大门。那时我又一次仰头望天,满心庆幸:幸亏自己始终守着清白,才能来得坦荡、走得从容。可这世上,又有多少人能这般“来得了,走得回”呢?
如今退休回到乡下,我打理着菜园、养了几只鸡,还买了辆电动车,闲时就骑车去钓鱼;有时去市鳌洲书院,听听骈体赋课的写作技巧;有时应辞赋会的召唤,一同外出采风,日子平淡却满是雅趣。每当回想过往,总能清晰看见七岁那个夜晚:母亲赶我时的身影,还有父亲守着底线的模样,他们如同两轮皎洁的月光,始终挂在我心头,照亮了我往后人生的每一步路。

作者简介
胡孝存,男,网名:笑从、笑丛,一九五三年九月出生。中共党员,经济师、工程师,大学文化。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一项、实用专利五项。诗词爱好者,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萍乡辞赋、萍乡市诗词学会会员,泰安市泰山区诗词楹联艺术家协会会员,众多作品在《萍乡辞赋》《中华辞赋》《荣耀中国》《晨露诗刊》《岱下文苑》等刊物上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