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笔尖上的记录者,同时也是一名退役军人,我倍感光荣与自豪。从军营到电力新闻人41年来,我共对外发稿达10万多篇,各类国家级征文获奖过百篇,以今年为例:我共获国家级获奖6六个证书,在我不断学习、逐步成长,我的经历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第一个关键词是军魂。1984年,我身着戎装踏入军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某部队的一名普通战士,从事武装警察消防部队战斗员,虽然时间很短暂,但在部队的每一天都十分难忘。无论是寒冬时的武装拉练,还是深夜紧急集合的号角,都让我深刻体会到“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军人本色。作为一名武装警察消防部队战斗员,我更能深切体会到战场,耳聪目明、手疾眼快是基本功,做到零差赶火场,每一项技能都是千锤百炼的肌肉记忆。1985年退役转入地方石油化工总厂公安处后,从事治安维护,我带着军人的严谨与执着继续完成武装人民警察职责。1987年,我调整到国网基层县供电公司保卫股工作,笔者时时刻刻认真学习,成功通过“人民日报”通讯员招录考试,成为一名通讯员。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兵”到“人民日报”通讯员”,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忠诚、奉献、永不言弃的信念。
第二个关键词是传承。人民日报”通讯员的工作看似简单平凡,却关系着每一起新闻报道的真实、快捷、效率。作为人民日报”通讯员,我时常下乡到施工一线,办公室的夜晚加班加点阅读采访记录,邮寄与传真稿件。面对这些繁杂的工作,我始终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准时开庭,精准记录,严守保密规定,确保每一个环节“零差错”;精益求精,采访记录笔录力求字字精准,校对反复推敲,用“战时状态”对待日常琐碎工作;坚守通讯员温度,传递电力服务的人间温情。
第三个关键词是担当。今天,站在建军98周年的历史节点,我深刻体会到,军人的底色,是永不褪色的家国情怀。无论是战火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我们始终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将继续以行动践行使命,做忠诚的螺丝钉,服从组织安排,为新闻电力服务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做创新的文字排头兵,主动学习信息化技能,提升文字速录效率和新闻报道能力;做群众的贴心人,用军人的热忱架起电力服务与百姓的连心桥,让电力人服务可感可触。
战友们,军人的荣耀不仅在于战场上的冲锋陷阵,更在于平凡岗位上的默默坚守。今后,我将继续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电力新闻报道与中国文学事业的征程上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王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