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长江
文||旗袍
长江,为什么它能被称为华夏民族的血脉?为什么它跨越千万年依然激荡在中国人的精神里?难道它仅仅是地理的长吗?不!它更是一种文明的长度,历史的深度,精神的力量。今天,带你穿越长江文明史,从唐古拉山脉到东海之滨,从古老传说、诗词典章到现代中国的水脉根基,一起领略它的魅力。
长江全长6397公里,从西到东流经我国11个省,是世界第三长河,排在前两位的是尼罗河和亚马逊河,他们流经多个国家。唯有长江从青海格拉丹东的冰川之源到上海入海口的浩荡东海,奔腾6397公里,全程只属于一个国家一一中国,它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母亲河,它的源头藏在青藏高原的腹地。初中语文课本《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中描绘过那样的奇观:“冰塔林立,寒光烁烁,仿佛时间在此凝固。”正源沱沱河由此发端,蜿蜒东去,与当曲汇合后,藏族人尊称它为“通天河”,意思是直通天空的河流。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最后一难,通天河遇失经书就发生于此。流过玉树,它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一一金沙江,毛泽东笔下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写的就是这段江流的激荡险峻,更令人称奇的是,在这里,他与澜沧江、怒江并肩南行,最近处仅几十公里,却江水不相犯,形成地球上绝无仅有的三江并流的奇观,这是一段地理上的传奇,在相当于上海到南京的距离内,并列奔腾着三条世界级大河,其间耸立着梅里雪山、玉龙雪山等数十座5千米以上的高峰,汇聚了全国20%的高等植物、25%的脊椎动物种类,养育着22个民族,几乎囊括了北半球除沙漠和海洋外的所有气候类型。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一地区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称其为“世界生物基因库”和“地球生态缩影”。
金沙江,在云南境内展现出桀骜不驯的性格。在虎跳峡,它被玉龙、哈巴两大雪山紧紧夹制,江面骤缩至20余米,巨浪滔天,声闻数里,随后他做出了一个更惊人的举动,在长江第一湾处猛然的甩出了一个180°的V型大转弯。从向南奔腾转为向东奔腾,这就是著名的万里长江第一湾。若非这个奇迹般的大转弯,长江可能象澜沧江、怒江一样南流国外,中华文明的格局或将彻底改变。当金沙江流经攀枝花时,与雅砻江深情相拥,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攀枝花,不仅拥有浪漫的名字,更是名副其实的聚宝盆,这里蕴含着全国20%的铁、60%的钒和93%的钛,是名副其实的钢铁之城。在这里,金沙江终于收敛了奔放的个性,变得温顺平和,真正成为一江春水向东流。
进入四川宜宾,这座万里长江第一城,将自然的馈赠与千年匠心完美融合,岷江再次汇入,史称长江。宜宾的酿酒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五粮液古窖池群自明代持续使用至今,被誉为活文物,长江在此汲取了酒的醇香,仿佛也有了千杯不醉的海量。继续东流,长江在重庆拥抱了最大的支流一一嘉陵江,两江交汇处形成了著名的鸳鸯锅奇观,长江浊,嘉陵江清,清浊分明,经纬不乱。不远处的涪陵、乌江在此注入了长江,江畔的涪陵不仅孕育了享誉世界的涪陵榨菜,更因美国作家彼得海斯勒的《江城》而闻名世界,这位外国记者笔下的1990年的涪陵,是一个正经历巨变的中国缩影,书中既有对普通中国人生活的细腻观察,也有对长江文化的深刻思考。
过涪陵,长江进入了最壮丽的乐章一一三峡。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以“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描绘三峡的雄健。瞿塘峡是三峡之首,夔门如天门洞开,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其壮观景象被印在第五套10元人民币的背面。公元766年,杜甫漂泊至此,写下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千古绝唱。白帝城伫立瞿塘峡口,三面环水,雄居要津。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轻快与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悲壮,在这里奇妙交融;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被当地民歌感染,创作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等清新婉转的竹枝词。巫峡以幽深秀丽著称,传说瑶姬仙子带领众姐妹下凡,助大禹治水后化作巫山十二峰守护百姓,神女峰亭亭玉立,仿佛仍在眺望着江河安澜。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和落雁美人王昭君。屈原在《哀郢》中写道:“去故乡而就远兮,尊江夏以流亡。”道尽了对长江的依恋与离乡的悲怆。
当长江流至宜昌,一座现代水利奇迹巍然屹立。三峡大坝,从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最早提及开发三峡的设想,到2020年工程全面竣工,中华民族用了整整一个世纪圆此壮梦,这座全球最大的水电站,坝体混凝土用量可建100座胡夫金字塔,年发电量超1000亿度,足够照亮半个中国。船只过坝的方式充满智慧,3000吨以下的坐电梯,通过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难的升船机,垂直提升113米;更大的船只则使用爬楼梯,经双线五级船闸,耗时4个小时,逐级翻越大坝。
出三峡,长江进入了中游平原,步伐渐缓,如历史般舒展从容。首先,迎接它的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一一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范仲淹虽未亲临,却凭一幅《洞庭晚秋图》写下了传世名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了千年士大夫的精神坐标。继续东流,长江在赤壁写下了英雄史诗,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再次以弱胜强,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数百年后,苏轼误将黄州赤壁矶作为古战场,却无碍他挥就《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历史的真实与诗意的想象在长江畔奇妙交融。在武汉,长江迎来了最大的支流一一汉江。“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登上黄鹤楼,极目远眺,乡愁顿生;古琴台上,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成为了中国知音文化的源头。1852年,武汉三镇因长江而连为一体,自此得名“武汉”,成长为中国经济地理的“天元”。九江段长江,见证了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的失意,“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一曲《琵琶行》道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千古共鸣。不远处的乌江畔,西楚霸王项羽,面对滔滔江水,发出了“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悲叹,最终拔剑自刎,英雄气概,千年未息。流经安徽芜湖,天门山夹江对峙,李白赞叹:“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进入江苏段,长江被称为扬子江,这也是西方语言“Yangtze River”的由来。镇江金山寺,因白娘子水漫金山的传说而家喻户晓;王安石在此写下“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思乡之情跃然纸上。南京,这座六朝古都,与长江相依相生。李白登凤凰台感叹“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刘禹锡怀古“金陵王气黯然收”。长江,见证了南京的兴衰荣辱,也亲历了1949年4月20日那个历史性夜晚,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全中国!那一晚,江水被染成了深沉的红色,见证了一个新时代的诞生。最后,长江在上海坦荡入海,如一部宏大的史诗迎来终章。古诗写:“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把它翻译成地理语言,不过是你在青藏高原大雪纷飞,我在上海四季如春。但这简单的诗句背后,是6397公里的牵挂,是五千年的文明,是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共同的情感记忆……
江水滔滔,时光漫漫,当我们遍历这些诗词、历史与地理的印记,才会顿悟:无论是极致的壮美、深厚的文明,还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释然,长江就像华夏的血脉,静静流淌着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情怀。
作者简介:
史文,网名旗袍,苏州,喜爱中华诗词和中国文学。作品散见各大微信公众平台及纸媒刊物等。
2023年5月荣获都市头条井冈山群首届“十佳明星作者”荣誉称号;同年10月荣获历届十佳明星作者“争霸赛”二等奖第④名荣誉称号。
2024年荣获都市头条官方平台“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都市头条井冈山群智囊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