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香深处是童年
文/朱三
秋夜的雨,是踩着暮色来的。没有夏雷那样张扬的预告,只是悄无声息地,把窗玻璃染成一片朦胧的雾。起初,只是细若牛毛的雨丝,落在窗台上几乎听不见声响;后来,风也跟着来了,裹着雨珠敲打玻璃,“淅淅沥沥”“叮叮咚咚”,像有人在窗外弹起一架老旧的木琴,调子清浅,却把整个秋夜浸得柔软。
我起身推开半扇窗,风携着雨的凉意立刻扑进来,带着泥土与草木的湿润气息。珠山一路的路灯亮着,昏黄的光里,雨丝密密斜斜地织着,落在法桐叶上,又顺着叶脉滚落,滴进花坛的泥土里,溅起一点一点的水花。忽然,我瞥见路灯下的草丛里,有几点微弱的光在闪烁 —— 是萤火虫。秋夜里的萤火虫本就少见,偏又遇上这样的雨,它们却似乎不怕,翅膀裹着薄薄的雨雾,依旧提着小小的灯笼,在草丛间缓缓飞,偶尔停在草叶上歇一歇,仿佛是雨夜里执着的灯,照着自己的路。
我望着那几点微光,忽然想起小时候的秋夜。那时老家的院子里也有萤火虫,每到傍晚,它们便从院角的草丛里钻出来,绕着老槐树飞。娘见我追着萤火虫跑,笑着喊:“慢点儿,别摔着!秋夜里的虫儿也惜命呢,别惊着它们。” 那时的我哪听得进这些,只顾伸手去抓,直到手心被凉意填满,才发现萤火虫早已从指缝间飞走,只留下淡淡的荧光,像撒了一把碎星星。
如今再看这雨夜里的萤火虫,倒觉得它们比儿时的更勇敢。或许是秋意渐深,它们知道留给自己的时光不多了,才这样执着地提着灯笼,在雨里寻找着什么。就像人心里的忧伤,明知有些事早已过去,有些念头像这秋雨一样,落下就停不了,却还是忍不住一遍遍想起。方才在书桌前翻旧照片,我看见夹在相册里的一张泛黄纸条,是小学同桌 “二妮” 写的:“明天你要搬家转学啦,这个桂花糖给你,你要记得想我。” 末尾还画了个笑脸,眼睛圆圆的,像两颗桂圆。
二妮是我童年最要好的伙伴。她家就在隔壁,我们一起在田埂上追蝴蝶,一起在桂树下捡桂花,一起把桂花交给她娘,让她娘做成桂花糖。每年秋天,二妮家的桂树开花时,整个巷子都飘着香。她娘把桂花和白糖拌在一起,装在玻璃罐里腌着,过些日子打开,满罐都是甜香。二妮总是偷偷舀一勺塞进我嘴里,桂花的清甜混着白糖的醇厚,在舌尖化开 —— 那是我童年最难忘的甜。
后来我搬去县城上学,临走那天,我们在桂树下哭了好久。她把装着桂花糖的小罐子递给我,说:“等明年桂花开了,你就回来找我吃桂花糖。” 可那年的桂花一茬茬开落,我却因上学始终没能回去。
窗外的雨还在下,风裹着雨丝钻进窗帘的缝隙,落在我脸上,凉丝丝的。我这才惊觉,又是一秋。去年此时,我还在外地送孩子上学,也是这样一个雨夜,在酒店的窗边看见楼下的桂树开花,便想起二妮,想起老家的桂树,想起那些攥着桂花糖的日子。那时的心,像被雨打湿的棉絮,沉甸甸的,满是牵挂。
不知过了多久,雨渐渐小了,风也温柔起来。窗外的萤火虫不知何时已不见,大概是找地方躲雨去了。我关了窗,回到书桌前,却闻到一阵淡淡的香 —— 是桂花开了。我又推开窗,香气更浓了。原来院子里的几棵桂树,竟在夜里悄悄绽放。晨雾未散,淡淡的白气裹着桂树,细碎的花朵缀在墨绿的叶间,每一朵都沾着雨珠,像少女眼里含着的泪,又像撒在绿叶上的碎金子,娇羞地躲在叶缝里,却把香气毫无保留地送了出来。
天快亮时,雾散了。我走出去看那些桂花树,阳光透过叶隙洒下,落在花上,雨珠反射着亮晶晶的光。有老人在树下散步,手里提着小篮子,小心翼翼地捡落在地上的桂花,嘴里念叨着:“今年的桂花开得早,香气也足,腌成桂花糖肯定好吃。” 我站在树下,看着那些小小的桂花,忽然想起二妮家的桂树,想起她娘手里的玻璃罐,想起童年那一口甜。
风又来了,带着桂花的香,拂过我的脸颊。我忽然觉得,那些放不下的忧伤,那些忘不了的回忆,就像这秋雨与桂香,看似寻常,却早已融进岁月。秋雨滋润泥土,让明年的草木更旺;桂香飘荡在空气里,让每个闻到的人都想起温暖的事。就像二妮留给我的桂花糖,虽然她再也没有回来,但那份甜、那份回忆,一直留在我心里。每当桂花开,它便悄悄浮现,提醒我,在这喧嚣世间,曾有那样一段纯粹的时光,曾有那样一个人,陪我走过童年的秋。
我弯腰捡起一朵落在地上的桂花,放在手心。它很小,却很香,指尖沾着的淡香久久不散。我知道,这个秋天,会因为这场雨、这些桂花、这些旧时光,而格外温柔。而那些像秋雨一样的忧伤,也会在桂香里,慢慢化为回甘的回忆,留在岁月中,陪我走过一个又一个秋天。
[作者简介]:肖朱三,本名朱善东,山东省省诗歌学会会员,市荀子研究会会员,县诗词学会理事,《鲁南文学创作》社社长。作品散见各类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