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在时光刻度
里蒸腾的麦香
旖旎
序章:202 5.9.25 夜·鼓点唤醒千年
鼓楼的飞檐还沾着白日的光,
25日的夜色便漫过州署的砖墙。
霍州大剧院的灯突然亮了——
CCTV的镜头对准红绸,
威风锣鼓的震响撞碎暮色,
第一声鼓点,正落在南涧河的浪尖上。
劳春燕的声音裹着麦香开场,
“馍香情浓”四个字,
从剧场飘向冯南垣的窗台,
尹颂的目光扫过观众席,
与汾河对岸的星光轻轻相撞。
这一夜,霍州的名字,
要借盛典的舞台,向全国讲。
第一章:202 5.9.25 夜·馍里的光阴切片
情景剧的幕布拉开时,21点刚过,
“逢事必有馍”的故事,在舞台上活着:
——金榜题名的少年,接过印着“状元”的馍,
面粉里藏着冯南垣人家的期盼,
窗外,南游园的路灯正亮着暖黄;
——喜结连理的新人,捧着叠成囍字的馍,
麦香混着南涧河的风,漫过红毯,
像极了汾河畔春天的柳浪;
——寿辰宴上的老人,摸着刻花的馍,
皱纹里盛着岁月的甜,
背景里,州署的飞檐在灯光下泛着光。
素人演员的眼泪还没擦干,
21点30分,王朝1982的歌声起了,
《成仙》的旋律绕着剧场穹顶,
年轻的调子撞上老麦的香,
连鼓楼的铜铃,都跟着晃了晃。
随后是舞蹈《霍嬷嬷》,22点整,
年馍的揉、捏、蒸,变成台上的舞,
每一个手势,都藏着霍州人的匠心,
台下的掌声,比汾河的浪还响。
第二章:202 5.9.25 夜·标准与图腾诞生
22点15分,聚光灯打向舞台中央,
《霍州年馍制作标准》的卷轴展开,
像给千年麦香,刻下了新的印章。
吉祥物“馍宝”蹦跳着出现,
圆脸上的笑,比南游园的花还亮,
台下的孩子指着它,喊“像刚蒸好的馍!”
22点30分,“醇香无界”的环节开场,
中外面点师的擀面杖同时起落,
发酵的面团在手中流转,
中国的麦香,与世界的味道相撞。
紧接着,“霍州年馍产业研究院”的牌子揭牌,
红绸落下时,22点45分的钟声刚响,
这一瞬,霍州的年馍,
从农家的灶台,走向了产业的远方。
第三章:202 5.9.25 夜-27日·从盛典到长流
23点整,访谈的话题转向“乡村振兴”,
学者的话语里,藏着汾河的希望:
南涧河的水要浇更旺的麦,
冯南垣的炊烟要飘更远的香。
连线“央央好物”直播间时,23点15分,
镜头里的年馍堆成小山,
下单的提示音,和鼓楼的夜钟一起响。
23点30分,《灯火里的中国》前奏响起,
歌声漫过剧场,漫过州署的红墙,
漫过南游园的长椅,漫过南涧河的桥,
最后落在汾河的波上,
像给霍州的夜,披了件发光的衣裳。
当晚会落幕,25日的夜已深,
但霍州的故事,才刚翻开新章。
26日的晨光里,“麦香四季”的访谈开场,
专家们围着桌子,谈麦种、谈发酵,
冯南垣的农户赶来听,
笔记本上记满“产业”“创新”的字样;
27日的市集更热闹,“发酵美好”的旗子飘扬,
年馍、麦茶、面塑排满街巷,
南涧河的游客停下来尝,
说“这是霍州的味道,要带回去给家乡”。
尾声:岁岁年年·麦香永不散
鼓楼的钟声,从25日的夜,敲到27日的晌,
州署的碑文,又添了“盛典”的新行。
冯南垣的炊烟,还在清晨升起,
南游园的花,总在春天绽放;
南涧河的水,永远朝着汾河淌,
汾河的浪,载着麦香,流向更远的地方。
202 5年的9月,只是时光的一瞬,
但霍州的馍,已把“蒸蒸日上”的故事,
刻进每一粒麦子,每一寸土壤。
往后的岁岁年年,
当鼓楼的铜铃再响,
当汾河的浪再涨,
人们总会想起——
那一夜的盛典,那满街的麦香,
和一座城,用小馒头,撑起的大梦想。
沁园春·霍州馍韵
霍邑秋浓,鼓震剧院,馍香满庭。
看劳詹执话,情牵麦垄;尹杨论道,意系民生。
舞绘嬷嬷,歌飞成仙,情景剧中共此生。
标新立,有馍宝萌态,研院初成。
千年城郭凝情,引汾涧清波映塔明。
念鼓楼衔月,曾闻旧岁;州衙铺卷,再写新程。
南囿花繁,垣村炊暖,市集蒸腾四海名。
凭栏望,正蒸蒸日上,永续昌荣。
咏霍州馒头盛典
霍邑秋宵盛典开,馍香漫卷鼓声催。
鼓楼映月承新韵,州署凝辉溯古埃。
汾水汤汤滋麦垄,垣村袅袅起炊烟。
今朝立标传薪火,更引清风万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