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集 转机与消息
(接上一集)腊月二十二,冬至夜的寒风裹着碎雪粒,刮在派潭镇的街巷里,发出 “呜呜” 的声响。街灯的光晕被冻得昏黄,透过薄雾散在青石板路上,而家家户户窗棂里透出的暖光,却像一双双温柔的手,死死拽住这冬夜的冷意。
杜嫂坐在堂屋那张雕花红木桌旁,桌角还留着早年孩子们刻下的歪扭划痕。她手里攥着的手机已经发烫,屏幕停留在通话记录界面 —— 刚刚和三姐的通话,像块石头压在她心头。关于杜义尚撤诉的事,她问得吞吞吐吐,连声音都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三姐,是我…… 那个撤诉的事,您看…… 要是义尚真能回来,钱也还上,公司那边……”
电话那头的三姐声音沉稳,像浸了温水的棉花,熨帖着杜嫂的焦虑:“小妹,你别急。我儿媳是律师,她特地查了,只要义尚能尽早回来归还款项,再跟公司老板好好沟通,咱们就能争取不起诉。越早回来越主动,你们可得多劝劝他,别让他再躲着了。”
“可他…… 他会愿意回来吗?” 杜嫂的声音又低了些,目光落在桌案上那只缺了口的青花瓷碗 —— 那是杜义尚小时候摔的,她一直没舍得扔。
三姐轻轻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理解:“这就得看你们的了。但你得信,只要他肯回来,就有转机,总比在外头漂着强。”
挂了电话,杜嫂盯着黑屏的手机发愣。窗外的夜色浓得化不开,连星星都躲进云层,仿佛连老天都在替这个家揪心。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伴随着杜二哥压抑不住的兴奋:“杜嫂!有好消息!”
杜嫂猛地站起身,快步迎出去。昏黄的门灯下,杜二哥手里举着手机,满脸的褶子都笑开了,像被阳光晒透的老树皮:“你看!义尚联系他茂名的同学了!说同意回来!”
手机屏幕上,是杜义尚同学发来的消息,寥寥几字却重逾千斤:“义尚说想通了,愿意跟家里联系,也愿意回广州。”
大表嫂闻声从厨房跑出来,手里还攥着沾着面粉的擀面杖,脸上的笑意把眼角的细纹都挤了出来:“哎哟!这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总算能把心放回肚子里了!”
杜二哥立刻把消息发到 “寻找杜义尚群” 里,不过几分钟,群里就炸开了锅。亲戚们的消息像暖水流淌:“太好了!总算有盼头了!”“义尚这孩子,总算想通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杜嫂看着那些带着温度的文字,眼泪终于忍不住落下来,砸在冰冷的手背上,却烫得人心头发热。她拉着杜二哥的胳膊,声音带着哭腔:“这下…… 总算能松口气了。”
杜二哥拍了拍她的手背,掌心的老茧蹭得她有些痒,却格外踏实:“是啊,义尚回来就好,不管之前有啥坎,咱们一家人一起扛,总能过去的。”
那一夜,杜家堂屋的灯亮到后半夜。灯光透过窗纸,在院墙上投下温暖的光斑,像在为即将归来的孩子,提前点亮回家的路。
腊月二十六的傍晚,夕阳把天空染成一片熔金,连派潭河的水面都泛着粼粼的红光。18 点 10 分,杜二哥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飞快跳动,一条消息在 “杜家团聚” 微信群里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期待:“大姑和姑丈已经整装待发,去接咱们心心念念的义尚回家了!”
消息像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层层涟漪。山姨丈几乎是秒回,文字里满是长辈的欣慰与期盼:“这是向着光明走的踏实步子!欢迎咱们的杜少,带着故事、平平安安地回来!”
意姨的消息紧随其后,语气温柔得像傍晚的风:“真是太好了,风雨这么久,总算要见彩虹了。咱们都盼着他呢,心里这份急,全是对这孩子的惦念。”
杜仕正在自家的汽车美容店里贴膜,手里的刮板还没放下,就急着在群里回复,字里行间满是孩子般的雀跃:“大姑和姑丈出发了?这也太好啦!我现在开心得都想把手里的活扔了,就等着义尚回来一起喝两杯!”
杜义尚的同学魏明贤也很快冒泡,语气里带着朋友间的笃定:“到时候我先去见他,帮他稳稳情绪,你们在附近等着就好,一切有我。他这段时间心里肯定不好受,咱们别给他太大压力。”
没过多久,大姑在群里发了一段短视频:画面里,大姑和姑丈坐在车里,车窗外的树木飞快向后掠去,大姑手里拿着一个保温桶,笑着说:“给义尚带了他爱吃的卤蛋,还热着呢。” 山姨看到视频,立刻在群里叮嘱:“见到义尚,一定要给他个大大的拥抱,告诉他家里人都等着他,家永远是他的靠山,啥都不用怕。”
“好的,稳一点。” 杜二哥的回复简短却有力,像在给自己打气,也在给所有人定心。
杜仕一边熟练地用刮板把车窗膜压平整,一边在群里接着说:“@魏明贤,你不知道,这段时间我跟义尚偶尔联系,看着他一点点从那些糟心事里走出来,我这心里也不是滋味。有好几次深更半夜,他跟我视频,还会轻轻哼《重新再来》,那调子虽然轻,却透着股不服输的劲儿,像他心里的一束光,照着他往前走。”
“前几天他还跟我说,想把自己的车改改,特别是音响系统,说要用最好的音质,唱那些给过他力量的歌,就当是给自己一个新开始。我觉得啊,这也是他跟自己和解的法子,用音乐治治心里的疼,用喜欢的事把日子过亮堂。”
“现在他开始想以后的事了,说等回来找个踏实的工作,偶尔跟我们聚聚,哪怕只是一起吃碗面,都觉得踏实。他还说,这次总算明白,风雨过后不只是晴天,更得学会珍惜眼前的人。你说这孩子,也算没白受这一回苦,长心了。”
“我们一家人还有他的朋友,都在陪着他。有时候是陪他聊聊天,有时候是拉他去爬山,有时候就安安静静待着听他唱歌。我们都信,只要他心里还有爱,还有盼头,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我这做叔叔的,也盼着他以后每次来我这儿贴膜、改音响,都能笑着跟我聊近况。那些日子里的苦,都能变成他以后日子里的甜,变成他人生里最金贵的念想。”
说完,杜仕轻轻拍了拍刚贴好的车窗。夕阳透过清澈的膜面,在他手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一把星星。那光芒里,藏着所有人的期盼 —— 风雨过后,总有晴天。(请看下集)
作者简介:钟奎华,笔名文柯、土圭垚,中学高级教师。广州市增城区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增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坚持写作四十多年,作品收录在各种报刊杂志和网络微刊上,包括《广东作家》、《广州文学》、《梅州文学网》、《增城日报》、《荔乡情》、《海珠文学》、《灃水之水》、《南粤作家》、《神州文艺》、《作家作品》、《丹荔》和《杨梅文艺》等。作品在多个征文中获得过奖项。《增城民间文艺》第四辑主编,《胡庭兰故事集》的副主编。长篇小说《伯公艮传》的著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