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集 父爱与亲情
(接上一集)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杜二哥的手机屏幕上。他刚醒,就看到了微信群里的消息 —— 那是他写给杜义尚的第三封信,也是最掏心的一封信。
“儿子,爸爸昨天跟你大姑聊了很久,她跟我说,你从小就很懂事,不管做什么事,都先考虑别人的感受。比如小时候,你有好吃的,总是先分给弟弟妹妹;上学的时候,你帮同学补习功课,不求回报;工作的时候,你帮同事加班,从不抱怨。爸爸为你骄傲,也为之前没有理解你而愧疚。”
“爸爸知道,你现在很迷茫,不知道未来该怎么走。但爸爸想告诉你,不管你选择什么路,爸爸都支持你。你想创业,爸爸给你凑启动资金;你想换工作,爸爸帮你打听信息;你想继续跟林晓在一起,爸爸也不会再反对你。只要你能开心,能踏实,爸爸就满足了。”
杜义尚坐在出租屋里,看着手机屏幕,眼泪又流了下来。他想起自己小时候,每次遇到困难,父亲都会鼓励他,支持他。可这次,他却因为自己的任性,让父亲这么担心,这么伤心。
杜大姑在群里发消息,语气里满是欣慰:“我的好弟弟,你别太自责了。义尚是个懂事的孩子,他知道你是为他好。他过两天肯定会回来的,到时候你们好好聊聊,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山姨丈在群里发消息,语气里满是鼓励:“事在人为,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之前我们太强势,忽略了义尚的感受,现在我们改了,义尚肯定能感受到。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杜大姑连忙附和:“@山姨丈 对的对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等义尚回来,跟他好好沟通,帮他解决困难。”
二姑丈在群里发消息,语气里满是理解:“@杜二哥 哥仔,你们已经做得很好了。义尚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才会选择逃避。等他想通了,肯定会回来的。”
山姨在群里发消息,语气里满是温柔:“@杜二哥,你已经是个很称职的父亲了,义尚肯定能明白你的苦心。他以后会越来越好,会成为你的骄傲。”
杜义尚看着这些消息,心里满是温暖。他知道,家人永远是他的后盾,不管他犯了什么错,他们都会原谅他,支持他。他拿起手机,给父亲发了一条微信:“爸,我明天就回去,跟你们好好谈谈。”
杜二哥收到消息,激动得眼泪都流了下来。他立刻在群里发消息:“大家好,义尚说明天就回来!太好了!我们明天去深圳接他,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一起去。”
群里的消息立刻多了起来,有人说要跟他们一起去深圳,有人说要准备好迎接义尚的礼物,有人说要做一桌子好吃的,为义尚接风洗尘。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心里满是期待 —— 杜义尚终于要回家了,一家人终于要团聚了。
小表妹小悦突然在群里发消息,她的语气里满是天真:“我要给哥哥写信,告诉他家里的三角梅开了,很漂亮,等他回来一起看。还要告诉他,我考了一百分,想让他陪我去游乐园玩。”
杜嫂在群里发消息,语气里满是温柔:“是啊,孩子们都盼着义尚回来。义尚,你快回来吧,看看你的表弟表妹,他们都长大了,都很想你。”
山姨丈发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杜义尚小时候最喜欢的秋千,现在已经有些旧了,却依旧很结实:“这秋千还在,等着你回来摇呢。小时候你总是跟弟弟妹妹抢着玩,现在他们都等着你回来,让你先玩。”
三姑在群里发消息,语气里满是诗意:“时光虽然慢,但爱意不会变。冬至快到了,家里已经准备好了饺子,等着你回来一起吃。愿你能感受到我们的爱,早日回家。”
群里的消息渐渐少了些,每个人都在期待明天的团聚。大家相信,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能克服所有困难,就能拥有幸福的生活。
杜义尚在收到父亲的第三封信后,一个人坐在出租屋的窗边,看着外面的车水马龙,想了很久。他想起小时候,父亲背着他去看病,汗水浸湿了后背;想起高中时,父亲为了给他凑学费,每天加班到深夜;想起工作后,父亲每次打电话,都让他注意身体,别太累。
他拿起手机,给父亲发了一条微信:“爸,我明天就回去。对不起,让你们担心了。”
杜二哥收到消息时,正在给杜义尚收拾房间。他把杜义尚喜欢的模型摆在书桌上,把洗干净的格子衬衫叠好,放在衣柜里。看到消息,他激动得手都抖了,赶紧把消息发给杜嫂:“义尚说明天回来!”
杜嫂正在厨房做饭,听到消息,手里的锅铲都掉在了地上。她跑出来,抱着杜二哥,眼泪流了下来:“太好了!太好了!儿子终于要回来了!”
第二天一大早,杜二哥和杜嫂就带着行李,去深圳接杜义尚。高铁上,杜嫂一直在整理杜义尚喜欢吃的零食,嘴里念叨着:“他肯定饿坏了,这些都是他爱吃的。”
杜二哥看着妻子,笑着说:“别担心,他回来就好,以后我们好好跟他沟通,再也不逼他了。”
到了深圳,杜义尚的朋友把他们带到出租屋。推开门,杜义尚正坐在沙发上,看到父母,一下子站了起来,嘴唇动了动,却没说出话来。
杜嫂跑过去,抱住他:“儿子,妈妈好想你。”
杜义尚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妈,对不起,我错了。”
杜二哥拍了拍他的肩膀:“回来就好,过去的事咱们不说了,以后一家人好好过。”
在回广州的高铁上,杜义尚跟父母说了很多心里话。他说自己不是故意要拿公司的钱,只是想跟林晓去新加坡,却没想到林晓会跟他分手;他说自己躲在出租屋里,每天都很后悔,却不敢跟家里联系,怕父母责怪他。
杜二哥听着,心里满是心疼:“儿子,是我们错了,不该干涉你的感情,不该逼你做不喜欢的事。以后你想做什么,跟我们说,我们都支持你。”
杜嫂也说:“是啊,儿子,家里永远是你的港湾,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一起面对。”
杜义尚看着父母,心里满是温暖。他知道,自己之前的做法很自私,让家人担心了这么久。他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好好孝顺父母,好好生活,再也不做让家人伤心的事。
高铁缓缓驶进广州南站,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一家人的身上,温暖而明亮。杜义尚知道,新的生活,从这一刻开始了。
杜义尚在收到父亲第三封信的那个清晨,坐在出租屋的窗边,看着外面的车水马龙,想了很久。信里的每一句话,都像温水一样,熨帖着他心里的褶皱 —— 父亲说 “不该逼你把模型搬走”,说 “支持你做喜欢的事”,说 “家里永远等你回来”,这些话,是他藏在心里多年的渴望。
他想起小时候,自己发烧,父亲背着他跑了三公里去卫生院,汗水浸湿了后背,却没喊过一声累;想起高中时,自己想买模型,父亲嘴上说 “浪费钱”,却偷偷给他塞了两百块;想起工作后,每次打电话,父亲都会说 “别太累,想吃什么就买”,却从来没问过 “你过得开不开心”。
他拿起手机,手指在屏幕上犹豫了很久,终于给父亲发了条微信:“爸,我明天就回去。对不起,让你们担心了。”
杜二哥收到消息时,正在给杜义尚收拾房间。他把儿子最喜欢的战斗机模型摆在书桌上,把洗干净的格子衬衫叠得整整齐齐,放在衣柜最显眼的位置 —— 那是杜义尚参加工作后买的第一件衬衫,当时还跟他说 “爸,你看我穿这个是不是很精神”。看到消息,杜二哥的手一下子抖了,手机差点掉在地上。他赶紧把消息发给杜嫂,声音带着哭腔:“义尚说明天回来!咱们儿子要回来了!”
杜嫂正在厨房炖排骨汤,听到消息,手里的汤勺 “哐当” 一声掉在锅里,溅起的汤烫到了手也没察觉。她跑出来,抱着杜二哥,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太好了!太好了!儿子终于要回来了!我这就去买他爱吃的绿豆糕,再给他煮碗糖水!”
第二天一大早,杜二哥和杜嫂就带着行李去了深圳。高铁上,杜嫂一直在整理杜义尚喜欢吃的东西:绿豆糕、糖糕、卤蛋,还有她亲手做的腊肉,一样样放在保温袋里,嘴里念叨着:“他肯定饿坏了,这些都是他爱吃的。之前他总说我做的卤蛋最好吃,这次多带几个,让他吃够。”
杜二哥看着妻子忙碌的身影,笑着说:“别担心,他回来就好。以后咱们好好跟他沟通,再也不逼他了。他想做模型设计,咱们就支持他;他想创业,咱们就帮他凑启动资金。只要他开心,比什么都强。”
到了深圳,张伟把他们带到出租屋。推开门,杜义尚正坐在沙发上,看到父母,一下子站了起来,嘴唇动了动,却没说出话来。他瘦了很多,眼下有淡淡的黑眼圈,头发也长了,却还是穿着那件黑色连帽外套 —— 那是他走之前,母亲给他买的。
杜嫂跑过去,一把抱住他,声音带着哭腔:“儿子,妈妈好想你。你瘦了好多,是不是没好好吃饭?”
杜义尚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埋在母亲的肩膀上,像个孩子一样哽咽:“妈,对不起,我错了。我不该偷偷走,不该拿公司的钱,让你们担心了。”
杜二哥拍了拍他的后背,掌心的老茧蹭得他有些痒,却格外踏实:“回来就好,过去的事咱们不说了。钱的事,爸妈已经跟你公司老板沟通过了,咱们慢慢还,不着急。你想做模型设计,咱们就去学,去做,爸妈支持你。”
在回广州的高铁上,杜义尚跟父母说了很多心里话。他说自己拿公司的钱,是想跟林晓去新加坡,却没想到林晓早就跟他分手了;他说自己躲在出租屋里,每天都很后悔,却不敢跟家里联系,怕父母责怪他;他说自己喜欢模型设计,想做出属于自己的模型,让别人也喜欢。
杜二哥听着,心里满是心疼。他握住儿子的手,轻声说:“儿子,是我们错了,不该干涉你的感情,不该逼你做不喜欢的事。以后你想做什么,跟我们说,我们都支持你。你喜欢模型,咱们就把家里的书房收拾出来,给你当工作室;你想创业,咱们就一起想办法,凑启动资金。”
杜嫂也说:“是啊,儿子。家里永远是你的港湾,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一起面对。你不用怕,有爸妈在呢。”
杜义尚看着父母,心里满是温暖。他知道,自己之前的做法很自私,让家人担心了这么久。他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好好孝顺父母,好好做自己喜欢的事,再也不做让家人伤心的事。
高铁缓缓驶进广州南站,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一家人的身上,温暖而明亮。杜义尚看着窗外熟悉的风景,知道新的生活,从这一刻开始了。(请看下集)
作者简介:钟奎华,笔名文柯、土圭垚,中学高级教师。广州市增城区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增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坚持写作四十多年,作品收录在各种报刊杂志和网络微刊上,包括《广东作家》、《广州文学》、《梅州文学网》、《增城日报》、《荔乡情》、《海珠文学》、《灃水之水》、《南粤作家》、《神州文艺》、《作家作品》、《丹荔》和《杨梅文艺》等。作品在多个征文中获得过奖项。《增城民间文艺》第四辑主编,《胡庭兰故事集》的副主编。长篇小说《伯公艮传》的著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