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生席上珍
——灰汤贡鸭的生态美味密码
青雪媛
来源:南楚风光

楚湘大地,自古有珍馐。如今,一句“灰汤有贡品,鸭为席上珍”的佳话广为流传。这赞誉,指向的正是宁乡灰汤镇那场延续百年的自然约定——稻鸭共生。
在这里,温泉含氟富硒,水土丰饶。鸭嬉稻间,以虫为食;稻倚鸭肥,生态循环。天地合奏,共同孕育出风味独特的灰汤贡鸭。
稻鸭共育,生态之韵
秋风拂过,金色稻浪翻涌。鸭群穿梭其间,它们是田间的“管家”,啄食害虫,疏松泥土,其粪反哺禾苗,织就一幅零科技的原生态画卷。这片得温泉滋养的沃土,为贡鸭奠定了“药食同源”的根基,也延续着自清代以来进贡皇家的卓越品质。



一鸭多味,全席生香
现代技艺的融入,让灰汤贡鸭化身为一席层次丰富的生态盛宴。茶油焖鸭,润而不腻;虫草鸭汤,温补醇厚;酱卤制品,咸香回甘。即便是鸭掌、鸭翅、鸭脖、鸭肠、鸭肫、皮蛋、盐蛋等,亦被烹得各有千秋。当这一切佐以稻鸭共育的富硒米饭,米香与鸭鲜交织,完美诠释着“从田间到席上”的完整风味链。

匠心传承,共生新篇
在“鸭大王”罗玉林匠人的推动下,灰汤鸭产业巧妙融合现代溯源科技与电商渠道,打造出国家级生态养殖典范。今日,稻鸭共生智慧,不仅成就了舌尖上的美味,更化为带动一方共富的蓬勃产业,为乡村振兴写下了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生动注脚。
这席源自稻鸭共生的美味,是自然与人文的千年合奏,更是流淌于现代餐桌之上的生态智慧。
有楹联为证:
鸭戏田间,古法遵从成贡品,
香飘席上,匠心秘制是珍馐。
横批:灰汤至味。
(2025.9.23秋分)
作者简介:青雪媛,微信名天天好好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宁乡市老年大学学员,宁乡市诗散文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编辑:白清
链接制作:南楚风光文艺创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