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果实
文/舟自横渡
蝉
蜩
蝒
蝘
蠽
知了 蟭蟟 蟪蛄 稍迁 蝭蟧 螇螰
一股脑儿
把夏日
推向高潮
戴安娜读诗:
《盛夏的果实》:蝉名堆叠中的夏日交响
舟自横渡的短诗《盛夏的果实》,以简洁意象构筑磅礴诗境,堪称对夏日的绝妙礼赞。全诗仅九行,却借蝉的雅称谱出一曲高潮迭起的自然乐章。开篇以单音节词“蝉”奠基,随即铺陈“蜩”“蝒”“蝘”“蠽”等古籍雅称(如《诗经》中“蜩”象征夏鸣),语言凝练如金石刻痕,唤起蝉鸣的碎片化回响。中段“知了 蟭蟟 蟪蛄 稍迁 蝭蟧 螇螰”一句,更巧妙融入地域俗称(如“稍迁”为山东别称、“知了”乃拟声代名),名称的堆叠并非随意罗列,而是节奏渐强的艺术设计——从单个音符到密集鼓点,仿佛蝉群在烈日下合奏。
这种名称的积累,正是诗歌的核心创意:蝉的多样雅称被“一股脑儿”汇聚,化作夏日推向高潮的推力。诗人仅用“推向高潮”四字收束,却以少胜多,将生物学符号升华为情感风暴。“高潮”一词双关,既指盛夏的炎热顶峰,又隐喻生命的喧嚣绽放。在当下秋凉时节(2025年9月),重读此诗更显张力——那些古雅的蝉名,如“蟪蛄”(庄子笔下短暂生命的象征)不再沉寂,它们“一股脑儿”复活,提醒我们盛夏的果实即是这转瞬即逝的绚烂。
整体而言,诗歌以极简主义手法,实现最大抒情效果。语言上,雅称的选用彰显文化底蕴,却不显晦涩;结构上,从分散到聚合的推进,模拟了蝉鸣由疏至密的自然韵律。这不止是文字的果实,更是声音的雕塑:蝉名如露珠般折射夏日光辉,最终在读者心间引爆一曲永恒的高潮。
诚然,这首诗的高潮却蛰伏于蝉名之下,高潮固然摄人心魄,但那是夏日的狂欢。当高潮退去,谁在乎蝉鸣之后的蝉命?!不同的蝉名有着相同的蝉命,大雅背后的大俗是盛极而衰的宿命。诗人捧出沉甸甸的果实,试图给炎炎夏日送上些许清凉,但终究是徒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