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群言堂笔
居家生活,家里不能没有一幅中国山水画。有了这画,狭小的空间,就会开阔起来。
不仅仅是家。出门在外,譬如入住宾馆,好的宾馆,往往会在房间悬挂一幅。有了它,入住的瞬间,风尘仆仆就会一扫而光。
大多宾馆,所打造的空间都是暖色调,偏重凝视柔和。而家偏重的则是清新淡雅。
不管怎么说,无论是家还是宾馆,能悬挂一幅,居住时,定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过去,一穷二白年代,大多家庭都不富裕。过年时,为增加新年新气象,谁家没帖过画呢?老一辈,最讲究吉祥寓意,还有就是胖娃娃。
当自己真正能做主的时候,我的第一选择,一定是中国山水画,特别是大师的作品。尽管是印刷品,但也是赏心悦目地爱不释手。
现在人的品位又高了。经济宽裕时代,屋里没有用宣纸所打造悬挂的作品,就不能尽兴。
在我的印象里,特别是中堂,如能悬挂一幅,再配上两边的墨宝,即对联,家立刻就诗情画意起来。
有一年,有人就送了一幅山水加对联给我大哥,是作为新房落成的贺礼。有了这一幅,顿时家就满壁生辉。
我清楚记得,那时我还小。中堂是绿水青山扬帆远航。对联配的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每每看到这幅画,都要流连半天。
曾经我设想,倘若我也有一座新房,那我也要悬挂一幅。到时可在堂屋摆上一桌,邀请文朋诗友,来一个把酒问天,然后再聊一聊市井烟火。如等情形,那不是妙不可言。
有一段时间,我对画着迷,为此还临摹过。为临摹,我也收藏过几幅名人画卷。尽管画上署名是大师,但经过鉴定,全是临摹品。属于高仿,能以假乱真。真到连鸟一只眼睛的走向,都丝毫不差。然而懂行的却告诉我,纸张的年龄是造不了假的,碳测定,一探就知道。
从中国山水画的脉络来看,隋朝以前,山水画还没有成独立一派。所有自然风景,都是用来陪衬人物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受道家思想影响,此刻山水画才体现了美的价值。
也可这么说,隋朝以前,山水都是“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唯展子虔在绘画中运用“丈山,尺树,寸马,豆人”的比例关系,才创造了“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的视觉效果。
鼎盛时期,最出名的当是唐吴道子,被后人称为“百代画圣”。遗憾的是,无一真迹留世,只存在历史记述之中。
明,戴进与沈周,也是山水画高手。清有石涛,此刻山水画才成了一个独立的画种。现代的吴昌硕,用墨用到炉火纯青,比如《万山红遍》,敢用红色入画者,唯他独创,开一代先锋。
在中国当代绘画史上,黄宾虹的山水画,也独树一帜,比如他早期的《山水》,创作宗旨就是清新淡雅,人们称这一时期为“白宾虹”。晚年如《湖山秋晚图》,提出“五彩七墨”法,五彩即平、圆、留、重、变,五种笔法。七墨,即浑、淡、破、泼、渍、焦、宿,七种墨法。此期称作为“黑宾虹”。风格显淋漓,浑厚与深邃。
民间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画家画画也是这样。黄宾虹,能把山水画到形神兼备,气韵不凡,是和他善于吸收,又能融合古今,加上又不断创新,故才能修得大师的名号。
坦然,中国画并不是仅山水这一种。风格题材也是多样的。比如齐白石善画虾,徐悲鸿善画马,范曾善画仕女,等等。各人都有各人的特点。综合起来就是两字:意境。似乎这些画家都有一种神明,每一幅画作里,都贯穿着一神脱俗的精神。不为物而物,而是用灵动鲜活的气韵,把平凡中的不平凡一网打尽。
其实,中国山水画的本意,就是用你所看到的形,用墨与色彩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神。并且站在不同的角度,都能有所发现,妙就妙在七分现实,三分流白的意象间。
另外,看画,赏画,也是一种乐趣。它能激发你去寻找大自然,又能在大自然中宁静而致远。这是其他类中国画做不到的。
如果非得给中国山水画下一个结论,我的理解就是王维曾给诗下的一个结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了这样的意境,想不爱都难。
个人简介:群言堂笔,本名孙学良,作品曾在《南京晨报》《金陵晚报》《金山》《小小说月刊》《传奇故事》《天采》《孤山泉》《高粱红了》《风雅句曲》等发表和结集出版。有诗作入选《中国城市优秀作品》《当代实力诗人的崛起》《诗乐园典藏卷》等。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诗文曾获全国性多种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