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儿归(小说连载之九)
第九集 借钱与留言
(接上一集)微信群里的消息像潮水一样涌来,每个人都在努力拼凑着关于杜义尚的信息。杜大姑发的位置是深圳南山区的一家咖啡馆,离杜义尚租的房子不远。她在群里发消息:“大家别着急,虽然我们现在不知道义尚具体的想法,但警察已经在咖啡馆附近布控了,只要他来,就能跟他见面。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别打草惊蛇。”
小舅在群里发消息,语气里满是急切:“@杜二哥,经侦大队的人有没有说,义尚从公司拿的钱是分批转的,还是一次性转的?这能看出他是不是早有预谋,或者有没有同伙。”
杜二哥叹了口气,回复道:“警察说是分批转的,从上个月开始,分了五次,每次转几万,手法很隐蔽,都是通过不同的账户转出去的。要不是这个月对账,还发现不了。看来他是早有准备,只是我们没发现而已。”
内侄杜仕在群里发消息,语气里满是担忧:“@所有人,我们不能只等警察,也得自己想办法。义尚平时有没有什么固定去的地方,比如常去的网吧、健身房,或者喜欢去的公园?我们可以去这些地方找找,说不定能遇到他。”
杜大姑在群里回复,语气里满是无奈:“他最近很少跟我们联系,我也不知道他常去什么地方。之前他跟林晓在一起的时候,经常去深圳的欢乐谷,还有世界之窗,我们可以去这些地方看看,说不定他会去那里散心。”
梁生是杜义尚的发小,他突然在群里发消息,语气里满是回忆:“@所有人,我想起来了,年初的时候,义尚跟我借过五万块,说要跟朋友一起搞投资,说是高科技项目,回报很高。我当时觉得不靠谱,就没借给他。现在想想,他是不是跟那个朋友一起拿了公司的钱,然后跑了?”
二姑丈的眼睛一亮,回复道:“@梁生,你还记得那个朋友叫什么名字吗?是哪里人?我们可以找警察查一下这个人,说不定能找到义尚的下落。”
杜二哥的语气里满是坚定:“@所有人,梁生的线索很重要,我现在就跟经侦大队的人说,让他们查一下这个朋友的信息。另外,大家再想想,义尚有什么其他的朋友,或者提到过什么项目,有消息立刻在群里说。”
小舅在群里发消息,语气里满是鼓励:“@所有人,这是一场持久战,我们不能放弃。义尚是我们的亲人,不管他做了什么,我们都要帮他,让他知道家里永远是他的后盾。大家加油,我们一定能让他跟我们回家。”
两天后,夜色已经很深了,微信群里的消息依旧不断。利利在群里发消息,语气里满是焦虑:“现在有最新消息吗?我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担心义尚出什么事。”
杜大姑的消息很快就来了,语气里满是安抚:“利利,别担心,义尚的手机步数每天都在更新,昨天走了五千多步,今天走了六千多步,说明他还在正常活动,身体应该没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微信运动,知道他每天的大致情况,只要他还在走,就说明他没事。不过大家别给他点赞,他之前跟我说过,不喜欢别人给他的微信运动点赞,说会让他觉得有压力。”
利利叹了口气,回复道:“好,我知道了。只要他没事就好,我们多给他发些关心的话,比如告诉他家里的情况,还有我们都很想他,说不定他能看到,会主动联系我们。”
意姨在群里发消息,语气里满是温柔:“我有个想法,我们这些至亲,比如叔叔阿姨、姑姑姑父、表哥表姐,还有他的好朋友,每天都在微信上给他发一条留言,不用太长,就说一些关心他的话,比如‘义尚,今天家里做了你喜欢吃的红烧肉,我们等着你回来一起吃’,或者‘义尚,你小时候爬过的老荔枝树结果了,等你回来摘’。就算他不回复,也能让他知道我们一直在等他,关心他。说不定哪天他心情好了,就会回复我们了。”
群里的人纷纷赞同,有人说要每天给杜义尚发家里的照片,有人说要给他发小时候的视频,有人说要给他发亲戚们的祝福语音。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对杜义尚的关心和思念。
杜二哥坐在家里的沙发上,手里拿着手机,给杜义尚发了一条微信:“义尚,爸爸知道你遇到了困难,也知道你心里不好受。不管你做了什么,爸爸都不会怪你,家里永远是你的港湾。你要是想通了,就给爸爸回个消息,爸爸去接你回家。”
杜二嫂也发了一条微信:“儿子,妈妈给你洗好了你最喜欢的格子衬衫,放在你的衣柜里。家里的饭永远为你留着,你要是饿了,就回来吃,妈妈给你做你喜欢的糖醋排骨。”
杜大姑发了一条微信:“义尚,大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但是逃避解决不了问题。我们一起面对,不管什么困难,我们都能解决。大姑在深圳等你,我们好好谈谈。”
夜色更浓了,微信群里的消息渐渐少了些,每个人都在期待杜义尚的回复。虽然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回复,但大家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他会看到这些消息,会感受到家人的爱,会主动回家。(请看下集)
作者简介:钟奎华,笔名文柯、土圭垚,中学高级教师。广州市增城区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增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坚持写作四十多年,作品收录在各种报刊杂志和网络微刊上,包括《广东作家》、《广州文学》、《梅州文学网》、《增城日报》、《荔乡情》、《海珠文学》、《灃水之水》、《南粤作家》、《神州文艺》、《作家作品》、《丹荔》和《杨梅文艺》等。作品在多个征文中获得过奖项。《增城民间文艺》第四辑主编,《胡庭兰故事集》的副主编。长篇小说《伯公艮传》的著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