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丹
文/李广昌
在金缘酒家王总的百草园中,几十株新近扦插成活的植物正静静生长。它们开着细碎的白花,清雅素净——这便是白花丹。凝望着这片本草,我不禁想起一段关于它的传说。
相传,有位樵夫在山中砍柴时不慎伤了脚踝,疼痛难忍之际,他随手拨起脚边一株开着小白花的野草,将叶片嚼烂敷于伤处。不久,疼痛竟渐渐缓解。樵夫如获至宝,将其移栽回家,并尝试用于跌打损伤,每每见效。后来,人们便将这种植物命名为“白花丹”,并逐渐发现它还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等药用价值。
白花丹,属白花丹科常绿蔓生亚灌木,高可达2至3米。枝干、花轴与萼管皆被腺体,触之有黏手感。叶片互生,光滑无毛,边缘平整。穗状花序轻盈秀美,花冠呈白色或微带蓝意,形如高脚碟。果实为膜质蒴果,别具一格。
白花丹别名众多,如白雪花、一见消、假茉莉、千里及等,每个名字背后,都藏着一段生动的民间记忆。
作为一味民间常用草药,白花丹的全草与根均可入药,味辛、苦、涩,性温,然具一定毒性。其功效主要为祛风除湿、行气活血、解毒消肿,常用于风湿痹痛、血瘀经闭、跌打损伤、痈肿瘰疬、疥疮瘙痒及毒蛇咬伤等症。
使用白花丹需格外谨慎。孕妇禁用,误食易致中毒,表现为麻痹症状,孕妇更可能引发流产。外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刺激皮肤起泡红肿。若外用引起不适,可用清水或硼酸水冲洗,糜烂处可敷硼酸软膏。如误服鲜品中毒,应立即服用蛋清、糖水或活性炭缓解,出现麻痹症状须尽快就医。故内服务必久煎,外用也应避免触及健康皮肤。
民间应用中,白花丹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经验:
风湿性关节炎及腰腿痛、陈旧性关节扭伤、肝脾肿大、心胃气痛:取白花丹适量,水煎服(需久煎3至4小时以上)。
血瘀经闭:白花丹根适量,加瘦猪肉同煎。
肝脾肿大:以白花丹根浸酒服用;重症者取叶与糯米共捣为丸,蒸熟后于夜间服1丸。
跌打损伤:鲜品捣烂外敷,15至30分钟后取下,防起泡;或取根水煎服。
扭挫伤:以根泡酒外搽。
骨折:全株研末,调糯米粥外敷;另取根水煎服。
瘰疬未溃:取根加猪瘦肉水煎服。
厚皮癣:茎叶捣烂敷患处。
小儿胎毒:叶烧灰研末,调茶油外涂。
眼翳:鲜叶捣烂贴印堂穴,起泡即去。
胼胝(脚底硬结疼痛):鲜叶加稀饭、食盐共捣敷贴。
疟疾:鲜叶揉烂,于发作前2小时敷手腕,灼热感显时去除。
疮疖、毒蛇咬伤:鲜叶捣敷,觉灼热即取下。
牙痛:鲜叶揉烂嗅其气味。
现代研究揭示,白花丹含白花丹素、β-谷甾醇、香草酸等成分,其中肌松素为其毒性来源。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肿瘤、抗生育、抗凝血、抗菌、镇咳祛痰等多种活性。临床亦发现,白花丹素所制眼药水对沙眼、结膜炎疗效显著。
站在这片白花丹前,我思绪万千。作为地方习惯用药,它至今仍以自产自销为主,民间多用以外治跌打与皮肤疾患。药谚有云:“毒愈甚,效愈奇。”在中医药振兴的春天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能否借现代科技之力,解开白花丹治疗顽疾的密码?这一切,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