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期
《写给孩子》
文/余定武
诵读:语棠
1994年7月10日,刊登在《黑龙江日报》副刊上的这篇小文,现在读来仍然亲切,回味曾经的岁月,不免浮想联翩……
《写给孩子》
文/ 余定武
当孩子呱呱坠地时,作为父母的我们欣喜若狂,手舞足蹈:“儿子?我们有儿子了!几昼夜的潜心推敲,我们庄重地为儿子取了浸透父母亲情与期望的名字--余跃海。从此,孩子象神奇的小太阳,给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温馨与快慰。 跃海这名字颇有寓意,出自庄子《逍遥游》:“北冥(海)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怒(奋力)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天边垂悬的云彩)。”这个传说中由鲲变化的鹏,不甘心北海寂寞,遨游苍穹去南海,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九万里。气势之磅礴,惊天动地,蔚为壮观。借此典故,用“跃海”突破“鱼(余、于)儿离不开水”一类的惯势思维,企盼孩子:立凌云之志,展鲲鹏之翅。 为哺育这个小“鲲”,饮食起居无微不至,极尽父母之天职。孩子刚会走路那阵,迫于家境拮据,只买了一碟冰糕,细心地喂哺他,我们眼巴巴看着,却舍不得尝一口。若是孩子生了病,我们更是心急如焚,彻夜不眠,精心照料,孩子的每一细微变化都拨动着我们悬着的爱心。尤其是几度替儿子寻找好的学习环境,我们真不知费了多少周折,恳求了多少亲朋。 儿子是独生子,但不是小皇帝。小时候,他跌倒了,我们从不曾扶起过他;五周岁,他就能独立的洗脸、刷牙、洗脚、叠被,洗手帕。后来,他步行40分钟上小学,锻炼了韧劲;学会了烧菜做饭,增强了自立能力;护理久病卧床的姥姥,发扬了孝敬老人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孩子不写完作业不看电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要求他诚实、节俭、勤奋、进取,似乎过于严厉、尖刻——“可怜天下父母心”,因为,要搏击时代长空,笑迎万里鹏程,需要睿智的头脑,强健的双翅。 当然,他还是个孩子,存有不足和遗憾,有时学习不够用功,有时缺乏竞争意识。对此,我们有过求全责备,但更多的是鞭辟入里,情真意切的开导与教诲。 孩子,你应该懂得:你不仅属于我们,更属于国家,你每一点成绩,都让我们分享无尽的欢欣;你每一次进步,都使我们产生美妙的遐想。那天,我们目送你第一次骑自行车上学,你在朝阳下是那么自信、果敢、神彩飞扬,渐渐地融化在灿烂的晨光之中。我们顿时感到,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的亲切,春风是那么的温柔。于是,向着鲜红的太阳舒展双臂:看啊!我们的雏鹏终于起飞了。


余定武:(笔名:愚悟)男,中共党员,1955年11月4日,出生于湖北省广济县梅川镇。现为国家文学二级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会员,黑龙江省地方文学研究会会员,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会员,哈尔滨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黑龙江省湖北商会党委委员、组宣教育工作部部长。在各级媒体上,发表过小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主笔参与编撰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满族乡志》、《幸福乡民主村史》,“组工调研文章”连续6年、“党员电教片解说词”连续8年,在中共哈尔滨市委组织部获奖;曾被评为中共哈尔滨市委组织部部刊《党建月谈》优秀通讯员,中共哈尔滨市委机关报《哈尔滨日报》优秀通讯员。


图片制作:仇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