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叙事抒情诗)
文/李平先 (山东泰安)
诗在脚下,诗在远方。外出旅行的时候,诗便装进了行囊。
春天,春的气息使我心花怒放。春姑娘送来满山遍野的花草,馨香沁透了我的心房。
夏日,欣赏着那急风暴雨的疯狂。雨后天边那片温柔的白云,在诗歌中多情而悠闲的游荡。
秋天,广袤的田野一派繁忙。机车的轰鸣和人们的喜悦,在诗歌中欢快的荡漾。
冬日,那壮丽的北国边疆。片片雪花如持针线起舞的仙女,为山川织上了洁白的靓装。
优美的诗句,难以描绘这旑旎的四季风光。诗歌在如画的山野中前行,诗歌在如幻的王国里徜徉。
来到了,辽阔无垠的海洋。在诗画般的大海中畅游,诗歌中奔腾着汹涌的风浪。
来到了,如画的草原牧场。在笔下的诗行里,奔跑着一群群健壮的牛羊。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诗情染绿了美丽的雨林之乡。参天古树在大风中吟唱,雨林中悠闲着罕见的野生大象。
在大漠孤烟的沙漠里跋涉,欣赏着长河落日的瑰丽夕阳。悦耳而悲壮的沙漠驼铃,诉说着丝绸之路的艰辛与辉煌。
那荒袤的戈壁,诗歌描绘着飞沙走石的苍凉。那无情的雪霜风雨,涤美了守护戈壁的株株胡杨。
在春风不度的玉门关,诗歌吟诵着远古的沧桑。那雄伟的嘉峪关城壁,刻印着血与火的枪痕与剑伤。
来到了,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之上。欣赏着那雄伟的万里长城,激动的泪水汇入了黄河长江。
从各地的风土人情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化给养。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获取了无穷的知识和力量。
这是赞美祖国的的山川画卷,这是讴歌祖国的的江河音响。伴随着诗歌与梦想的脚步,续写着祖国山河的壮丽篇章。
山河如画,江山是诗。诗在脚下,诗在远方••••••
七绝·警笛长鸣 勿忘国耻
文/任玉京(山东泰安)
云幕低垂警笛传,裂空声里忆当年。
东瀛血债书难尽,不斩楼兰岂息肩?
佳作赏析:
任玉京老师的《七绝·警笛长鸣 勿忘国耻》是一首以历史创伤为背景、充满民族气节的爱国诗作。诗人以警笛之声为契机,抒发了对国耻的铭记与对民族责任的坚守。
首句“云幕低垂警笛传”,以阴沉的天空烘托肃穆氛围,警笛声划破寂静,瞬间将读者拉入庄重的纪念场景。一个“传”字既写声音之远播,亦暗示历史教训的代代相告。
承句“裂空声里忆当年”,以“裂空”强化警笛的震撼力,在声音的撕裂中展开对往昔的追忆,时空在此刻交错,情感张力骤显。
转句“东瀛血债书难尽”,直指历史伤痛,用“书难尽”三字凝练表达苦难的深重与文字的无力,悲愤之情溢于笔端。
结句“不斩楼兰岂息肩?”化用李白“不破楼兰终不还”之典,将古代戍边壮志转化为当代民族复兴的决心,“岂息肩”以反问收束,如铮铮誓言,彰显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全诗由景入情,由忆而志,层层递进。语言凝练如刀,情感炽烈如火,既保持了七绝的含蓄韵味,又迸发出金石般的铿锵之力,堪称一首激荡人心的警世之作。
赏析人:狄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