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州地坑院
文/李兴高
早有参观陕州地坑院的想法。记得有一年春节,中央电视台专门对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景区作了介绍,我看到景区门前悬挂的充满喜气的大红灯笼、深藏于地下充满烟火气的家庭院落,更有一种到此一游的冲动。2024年暑假的一天,在家闲着无聊,我就打开高德地图,百度一下路线行程,一个人驾车直奔三门峡而去。
因为是夏天,白昼时间长,虽然洛阳距离三门峡有一百多公里,但我也并不急于赶路。为了节省开支,我没有上高速,而是沿着310国道向西奔驰。车出洛阳市区、过新安县城,红灯较多,除去这些路段,大部分行程都是快速通道,车速控制在60到80公里,行驶并不慢。所以,我上午十点左右已经到达三门峡城区附近,再查看一下地图,距离陕州地坑院还有几十公里。我转念一想,来一趟三门峡也不容易,如果只参观一下陕州地坑院就打道回府,有点不太划算,不如走马观花,多看几个景点。于是,我继续查阅地图,看看三门峡市有哪些著名景点。高德地图告诉我,到了三门峡,如果想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可以参观虢国博物馆、三门峡水库坝址、天鹅湖国家湿地公园和陕州地坑院。于是,我按照距离远近,依次进行参观游览,最后一站去往陕州地坑院。
我行程第一站先去了虢国博物馆。虢国博物馆是一个遗址类博物馆,面积不大,但是藏品丰富,我在此停留了一个多小时。虢国博物馆位于三门峡市湖滨区六峰北路,建立在西周虢国墓地遗址之上,是国家二级博物馆,2000年10月建成开放,占地2100余平方米。 馆内珍藏文物包括铜方彝酒器、昶伯”匜(读yi)(青铜水器)、阳燧(古代取火工具)等。展览《虢国墓地遗址与文物陈列》分为五个部分:一是《虢国春秋--虢国简史陈列》,展现虢国的历史沿革;二是《虢宝撷英--虢国墓地出土文物陈列》,展示虢国墓地出土的珍贵文物;三是《梁姬风韵--虢季夫人墓出土文物陈列》,表现虢季夫人墓的考古发掘成果;四是《车辚马箫--虢国车马坑遗址陈列》,反映虢国车马坑的遗址文化;五是《虢君觅踪--虢季墓遗址陈列》,展示虢季墓的遗址风貌。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车辚马萧》展厅,展示了虢国大型车马军阵遗址群的陈列,这些陈列原状呈现了国君虢季、虢季夫人梁姬及太子墓陪葬车马坑。展厅遵循原地、原物、原状的保护原则,并展示了已清理的车马坑遗迹。此处共展出三个车马坑,分别为虢国国君陪葬的一号车马坑、为国君夫人陪葬的二号车马坑以及为国太子陪葬的三号车马坑。 通过参观虢国博物馆,可以看出三门峡有着悠久的历史。
走出虢国博物馆,我来到它对面的黄河公园溜达了一圈。黄河公园,顾名思义,必定是与黄河有关,所以,我对它产生了极大兴趣。因为三门峡市本身就是一个因黄河而兴的城市。坐落在黄河之上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才有了今天的黄河明珠三门峡市。走进黄河公园,来到它的东边和北边,放眼望去就是淘淘的黄河,它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曲在峡谷里,顺流而下,一泻千里。因为我看到了黄河,立刻有了游览三门峡大坝的想法。一查地图,大坝距此还有二十多公里,并且路况不太好,因为要下到河谷里。我的驾车技术不够熟练,路线也不熟,加上时间紧,最后打消了去参观三门峡大坝的念头。面对黄河,我不禁想起诗人贺敬之的著名诗篇《三门峡——梳妆台》:“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上百丈崖。黄水劈门千声雷,狂风万里走东海。......”从这些诗句中就可以领会到三门峡大坝的雄姿,稍稍弥补一点百闻不如一见的遗憾吧!
走出黄河公园,下一站准备到天鹅湖黄河湿地公园。天鹅湖黄河湿地公园,作为三门峡的5A级景区,来了怎能不进去转一转。 查看一下地图,参观游览陕州地坑院,刚好顺路经过湿地公园。驾车二十来分钟,我就到达天鹅湖国家湿地公园入口处。把车停在服务区,然后直奔大门。因为是夏天,并且是中午时分,天气很热,参观游览的人不多,也不要门票。走进湿地公园,满眼都是芦苇、水草和树木,时而听到天鹅的叫声,但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影。我猜想还是因为天气原因,天鹅都躲在阴凉水丰的地方休憩吧。我走上一个观景平台,终于看到在芦苇边上有两只天鹅在觅食。夏天来此观鹅,可能不是时候,但总算看到天鹅了。我沿着参观路线继续向北走,下一步想去看看黄河,触摸一下黄河水,因为到了三门峡,怎能不去黄河边上转一转呢。向北走了二三里路,终于来到黄河边,夏日的黄河水有点浑浊,向西望去不远处就是黄河大桥,我拍了几张照片留作纪念。然后在岸边洗洗手,再俯瞰一下黄河母亲的雄姿,就原路返回,走出湿地公园。
中午还没来得及吃饭,时间已经来到下午一点多。我打开车门,拿出准备好的干粮(面包、火腿、牛奶和饮料),在一片树荫下坐定,一边吃东西,一边想着下一站就是仰慕已久的陕州地坑院,心里不禁一阵窃喜,这个久违的愿望就要实现了。
吃罢午餐,继续驾车前行,把车上导航打开,直奔陕州地坑院。走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目的地。陕州地坑院,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是一处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的建造过程共分为四个步骤,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向下挖坑、四壁凿洞、穿靴戴帽、美化装饰”。营造技艺既与传统的阴阳八卦方位密切结合,又和宅主的命相息息相关,反映了古人的卓越智慧。地坑院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进入村内,只闻人言笑语,鸡鸣犬吠,却不见村舍房屋,“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就是它的真实写照。陕州地坑院作为国家4A级景区,是三门峡市陕州区政府精心打造的一个特色旅游项目。景区在地坑院原有的基础上,将22座地坑院相互打通,内设不同主题,全方位向世人展示地坑院的历史演变及陕州地区人们的生活风貌与民俗技艺。因奇、特、朴、真,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住地坑窑院、沐温泉神水、吃民间小吃、看豫西风情、成为景区旅游的亮点。我到地坑院的时候,正好赶上当地的婚俗表演,观赏到富有特色的唢呐迎亲、亲朋贺喜、新人拜堂成亲等婚礼仪式,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除了欣赏表演,还可以看到陕州剪纸、澄泥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是不虚此行。
夏天的天,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上午还是艳阳高照,热气腾腾,在我兴致勃勃参观陕州地坑院的时候,忽然就阴云密布,看来天要下雨。我匆匆参观了几处主要院落,就草草收场。其实每一处地坑院的构造都是大同小异,也没有必要把它们全部看完。当走出地坑院时,天空已经下起雨来,但是下得还不大。我一想到距离洛阳还有一百多公里车程,必须要早点回家,就二话不说,驾车踏上了返程之路。
我继续走310国道,雨却下得越大,出了三门峡市区后,因为回去和来时行走路线有点不同,加上雨下得太大,有点摸不清方向,还走错了一段路,不得不中途折返。好不容易到了洛阳地界,到新安县电厂门口时,因为道路低洼,积水严重,交警挡住不让车辆通行,我不得不下车等待。这时候雨下小了,但要等到积水退去,不知要等多久。眼看天要黑了,我心里慌张起来。忽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选择走别的路线呢,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一看地图,积水处不远有一个路口,可以上到连霍高速。这回不花钱是不行了,只要能够平安回家,什么路线都可以考虑。于是我驾车掉头,直奔连霍高速,不到一个小时,终于在晚上9点前到家。
2024年暑假的一天,因为实现了人生的一个小小梦想——到了黄河明珠三门峡,还参观了天鹅湖湿地公园、陕州地坑院。纵然返程遇上滂沱大雨,想想也是值得的,我度过了充实愉快的一天。
作者简介:李兴高,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教育工作者,有诗歌、散文、评论等百余篇作品发表于期刊杂志、网络平台。讴歌新时代,传播正能量,沟通交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