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山中的猴
小时候,听老人讲:“王屋山中的猴很精。”有的人形容某人聪明,说:“×××像猴一样精。”又说:“猴模仿能力很强,见人怎样就怎样。”
1971年7月,我受生产队长派遣,到王屋山修天坛水库,听当地人说:“这山中有猴,因修水库来人多都跑到山上去了。”一日,听传来一消息,说连部一民工去营部领草帽,担2串共120顶,走了一段路躺下休息,用一个草帽当枕头睡觉,忽听见“叽叽”叫声,睁眼一看,原来2串草帽不翼而飞,在不远处有一群猴,每个猴用一个草帽当枕头睡觉,还有4个猴因没草帽在争夺其他猴的。
民工起来去收猴拿的草帽,猴见状拿着草帽就跑,瞪着眼望他,他忽然想起了民谣,给猴做个样子,于是他把自己枕的草帽放在地上,离开一段距离观看。果然,猴学他的样子,一个个也去把草帽放起来,形成两串。最后他把草帽捆好,担下山去,回到连部,把经过说出来,大家都很惊奇,互相传说。
1973年~1986年,我到济源城、孟县、洛阳办事,多次在大街上看见一堆人中间,有人一手牵猴,一手敲锣,让其按人的意愿表演,周围的人看到猴的精彩表演,发出阵阵笑声。一会儿,表演的人向围观的人收钱。我想:猴这种精灵,却在艺人手中挨打受气,如果能用一片山地建个“猕猴公园”,让猴自由自在地活动,让人观看,那该多好!
1976年,我在太行山考察,在漭河口内发现4群猴下山喝水。后碰见克井原昌村教师李建庭,他向我介绍:这里一座山一群猴,各占地盘,相互侵略,互相征战。猴群组织性很强,在地盘内,有的了望,有的守路,一有动静或异常,马上通风报信,进行防备和攻击。猴王是四年一届,是经征战拼斗竞争出来的。被打败的猴王没脸见同伴,常去吃山区农民晒的萝卜片、干菜及庄稼,一直到死过独居生活。
1987年,听说原辛庄乡政府准备建猕猴园,成立开发旅游小组,安排专人喂猴,我去了两次,却没见到猴,拜访了山口村的喂猴人姚新才先生,他告诉我:“猴没喂熟,有时来,有时不来,这里靠207国道,车辆多,噪音大,猴一听见喇叭声就跑,游人不安全。”
我告诉他:“路边环境不好,可在西边这条沟(愁儿沟)中喂养呀。”他说:“把猴引过去还需一段时间,路远且不好,怕没人去看。”中午我在他家吃过饭后,和他一同到“愁儿沟”查看,看到这里风景优美,悬崖高峰,适应猴的生栖和游人观看,只要在这里(一片空地)修上场地,再修一条路就可建个猴园,并鼓励他树立信心,走前人未走的路,把猴驯化好。
我到辛庄乡(现五龙口镇)找到管旅游的李立政、于红等同志说明情况,李立政等同志热情接待了我。我向他说了关于建猴公园的事,他让我看了有关材料,材料中讲这猴是北方特有一种猴种,叫猕猴,属于灵长动物,大脑发达,在哺乳动物中智能很高,它们聪明伶俐,调皮可爱,憨态可掬,妙趣无穷,很有观赏价值。
为了发展旅游,他们聘请我的老馆长曹修吉当顾问。立政同志很有事业心,以后我们又多次联系,探讨旅游方面的事。如今,五龙口景区(原愁儿沟)已修了公路,建了猴场、荆浩书画院、度假村、香岩寺、观光电梯,具备了旅游条件,每天接待大量的旅客,产生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如今五龙口景区的猕猴公园有2000余只猴,它们有的在攀枝、有的在卧、有的在睡、有的在跑,相互嬉戏,根本不怕人并和人在一起相处,吃游客给的食物,逗得客人一阵一阵发笑。
现在猴也过上了幸福生活,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受法律保护不受伤害,安居乐业,食物充足,生活水平提高了,玉米花已不再想吃,专吃香焦、苹果、黄瓜、健力宝等高档食品。它可伸手去你手中夺食物,你若不给它吃,它可拽你不让你走。
它按照人的口令进行表演:上人身上、怀中,拉车、走钢丝、上竹竿等。听驯猴的南阳老匡说:“猴王办事很公道,当你喂一个猴三次后,猴王就过来张嘴叽叽叫,不让你再给,让你给其他的猴吃。如果吃过的猴去拿,它就把它赶跑。猴王很有特权,一群猴中,所有母猴任它交配,拥有多个妃子。其他公猴就没有这个资格。”
一次我和三位朋友前去参观,刚到猴区,猴子一个一个来到身边,我们把带的食品发给他们,剩一点装在口袋内。没吃到的猴就抓住我们,硬去口袋内掏,把袋内的手套、手巾、卫生纸扔掉,把食品掏出,把口袋内东西掏完才松开。有俩客人见猴去掏他的口袋心里害怕,刚要远离,猴紧紧抓住不放,口袋被撕破,客人大声斥责,用手做打状也无济于事。
猴的举动使人可气、可恨、可笑,能让你把烦恼忘到九霄云外。
为了发展旅游业,济源各个景区都饲养猕猴(未完)卢化南
2002.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