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同学郭豹虎
文/韦有义
在杨小沪同学9月17日的文章中得知,回洛宁暂住的郭豹虎与李素琴、张宪民组织了一场洛宁高中老三届中的三年级同学的一场小聚会,我也说说我的同学郭豹虎。
最早知道郭豹虎,还是来自我初中一年级的同桌郭宝魁。我夸郭宝魁的学习好,他面带愧色说:“我还不如俺的堂弟郭豹虎,他现在就是咱们学校的二年级了。”
“虎豹一身”的名字很吓人,我想见见这个人。
一年级我们642班的教室在天桥东,郭豹虎636班的教室紧依着天桥西,去食堂吃饭就在他们门前过。
郭宝魁指着那个人瘦小、碗不小的白面书生说,那就是我的堂弟郭豹虎。
有缘早晚会相会,是那个特殊年代的浪潮把我们推涌在了一起。洛宁高中三丙班的郭豹虎是毛泽东思想红卫兵的发起人、第一头头,往后才是我们二年级的曲建民、王莲清和我。
当时让我当头头,可能是考虑到我们二丙班的名气大,我还是学生会的文体部长,可连我自己都觉得,我当那种学生干部是玩的,当不了这种干事的学生头头,因此我还向班上那些有能耐的同学坦言:“人家让我干,我先支应着,等你们来了你们干!”也算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吧。
在后来的一系列工作实践中,女同学的王莲青不见了,我的位置也排在了郭豹虎、曲建民的前面,但我和郭豹虎、曲建民这些头头的关系,却是一生一世的同学加兄弟。
后来我去当兵了,再后来县里成立革委会,据说县里在物色学生头头人选时,郭豹虎表现出的是难能可贵的高风亮节。
毛泽东思想红卫兵占全校人员的四分之一,郭豹虎倡导开展的开门整风、严肃纪律,给整个组织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外面称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是文明之师,我们就是在今天回忆起来也是,红心向党不动摇,坚守善良不越矩……
文革后恢复高考,郭豹虎是比应届生高出一百分的成绩考上郑州大学的。文革前的洛宁高中与偃师高中、孟津高中,是洛阳地区的“三鼎甲”,据说:郭豹虎、杜京叶、韦旭解,也是他们班上文理全优的“三鼎甲。
”郭豹虎在郑大上学时,我和张学智同学还一块去学校看过他。见面有着说不完的话,他俩那时候都是“一头沉”,但在说到他们在农村的爱人伺候老人,又带孩子,竭力撑起一个家时,他俩是异口同声地说——就是给个大姑娘也不换……
大学毕业的郭豹虎,被分配在洛阳师专教书。在这里有趣的是,郭豹虎和昔日的好几个老师、包括班主任老师,成了同事;但又和自己高中时期的同学,成了师生。
洛阳是河洛儿女心中的圣地,师专又是这里的最高学府,郭豹虎也是信心满满要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但为了解决带家属的问题,还是去了郑州的武警干部学校。
不久以营级干部转业到郑州税务部门后,是社会命运的排列组合,又让我们相聚到了一起。
郭豹虎俺俩与杜治亚、马花珍夫妇,还是老乡同学加牌友。打牌动手动脑,又能和老乡、同学一块玩耍,也是人生的一件快事。
那时候多以马花珍同学的家为据点,我们有过一次通宵的夜战,第二天又为马花珍同学的爱人、被我们称为“侯专员”的侯成竹老大哥祝寿。
又一次是郭豹虎第二天就要住院做大手术了,也是不动声色的玩到深夜。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也把它当成了另一种“恰同学少年”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在马花珍家打牌还发现,他们家的狗,唯独给郭豹虎示弱,添腿,献殷勤。联想到郭豹虎到俺家,俺家的狗也是没吱声,我觉得这里面有文章,郭豹虎豹也就认真地说,爹娘给起的名字,起码得有点虎豹的气势。
狗很聪明,它能感觉到人身上的这种气息,要不,为啥说“狗咬㧟篮的”呢?再者跟狗不期而遇了,人害怕狗,狗更害怕人。挺着胸膛走你的路,安然无事,要是一跑就完了……
我和郭豹虎,还经历过一次生死的考验。我们夜晚在外面,与一位歹徒发生了矛盾。他仗着身强力壮,误认为我们是外地的乡巴佬,在他带着凶器向我袭来之时,是郭豹虎眼疾手快的一推,让他减少了力量、偏离了方向,就那还把我的大腿刺伤了。
如果不是郭豹虎的那一把,后果不堪设想,也没有我们后来的制服歹徒,让他接受刑事处罚。郭豹虎为人善良,肝胆相照。受人之托,尽心尽力。
有个去世已久的老干部,曾经全力关照培养过一个年轻人。郭豹虎想通过他,再深入了解一下这位老干部的情况。没想到此人三缄其口,郭豹虎怒曰:“从我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你是个忘恩负义的人……”
说的那人满面羞惭,无言以对。郭豹虎还是一个极为坚强的人。医生说他的手术做的不够彻底,要打麻药继续做,他坚持不打,硬是挺着把手术做完了。
郭豹虎更是一位有思想、有道德、有见识的共产党员。无论是时事政治、国际形势、人生感悟,都有着不同凡响的见解。
手术后的郭豹虎说:“我现在活一天,就是赚了。”
他还说,人生没有回头路,去是日月减是寿。坦荡善良永不变,随心所欲是享受……
连军分区老政委的杜治亚同学都对我说,郭豹虎真是“活”明白了。他是为自己“活”的,但也是为亲人“活”的,他的幸福健康,不也正是亲人最大期盼吗……
在郭豹虎身上,也有着许多“虎”的故事。所谓的“放虎归山”,指的是每年的5月初到9月底,他要回到老家游山逛水,打理田园,过得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
说他是“如虎添翼”,是他不顾家人的反对,硬是买了辆比较高档的小汽车,真像长了翅膀一样。
说他是虎啸风生,是他在郑州金水河畔和一帮老年人打门球,最后进球那一刻,他会嗷的一声一蹦三尺远,玩的是全神贯注的酣畅淋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