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行山水间:云漫枫红见禅心
作者:郑志伟
朗诵:孔祥会

背着行囊踩过山间的小路,
沾露的枫叶绿里透红,
叶尖悬着未坠的露——
风一吹就轻轻晃,
落与不落,全凭自然;
山不催促,我也不赶,
行囊的重量,走着走着就轻了一半。
思绪跟着脚步一颠一颠飘,
和松影叠在石阶上,
晃成细碎的凉,裹着松针的软,
杂念像雾,被风悄悄吹散。
观景台边有人对着云海发愣,
云絮裹着山尖的青,
聚了又散,散了又聚,
风里软乎乎飘,擦过脸颊像棉絮,
抓不住,也留不得,
倒不如任它绕着发梢,
带野桂的甜香漫过来。
多吸两口山中的新鲜空气,
混着野菊的淡香漫过鼻尖,
连呼吸都轻了——
琢磨道理时心总乱,
放空了,倒见着本心的简。

石阶旁的青苔像写着戒定慧的路标,
指尖碰着滑溜溜,
陡时就慢走,缓时也不贪快,
踩苔痕的软,鞋底沾着湿意,
腥气里藏着山的提醒:
脚下的路,要一步一步踩实,
就像心里的事,要一件一件放开。
平时轻放脚步,怕惊着石缝里的虫,
它蜷着藏在苔下,触须轻轻颤,
我不动,它也不躲,
众生皆是过客,何必扰彼此的安。
等谷口的风漫过来,
带着涧水的凉,裹着松针的脆响,
掠过耳际时有点痒,还夹虫鸣的细,
吹得背包带勒肩的疼都淡了——
原来“放下”不是丢开,
是像风拂过,不抓,也不恋。
踩着苔痕再往上,
石阶渐渐没进草里,
草尖染秋霜泛细碎的白,
沾在裤脚像撒了盐,
走着走着,路竟断在崖边——

行到山穷处,坐看云起时。
断的是路,不是心,
云从谷底漫上来,
没有预设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方向,
像那些以为跨不过的坎,
换个角度,就成眼前的景。
风忽然慢了,连叶落都轻了声,
虫在草里哼,枝头的红沾着暖,
我把背包往草上一搁,
草叶压出浅浅的印,
起身时,印子又慢慢回弹——
什么都留不下,倒也轻松坦然。
指尖触着石面的温,能摸到风的痕,
山石无言,却懂“空”的真:
装得下云海,也容得下星辰,
不执着“有”,也不纠结“无”,
就像前路的云、后路的苔,
远的雁鸣、近的草香,
见了,记着,过了,也就算了。
倒不用急着找方向,
云缠脚边的草,漫过膝头的凉,
涧水般贴着皮肤,清爽得很——
山用凉意醒我:
热恼都是自找,凉下来,心就宽。

远处峰尖在云里露半截,
像砚台里没蘸完的墨,
边缘晕着淡青,混着云的软,
浓淡都由着天,
不刻意求“全”,也不抱怨“缺”,
世间的美,本就藏在“不圆满”里。
手里的登山杖斜靠在石上,
影子拉得长,染着橘黄,
和松影、云影叠着,
分不清哪片是杖,哪片是影,
哪片是我,哪片是山——
物我两忘时,最是自在的安。
夕阳把山顶的石头染得暖融融,
金红的光漫过肩头的汗,
顺着脊梁往下淌,
带着点痒,还裹风的软,
也漫过枝头的枫,把叶缘描得发亮,
可再亮的红,也会跟着秋走,
就像再浓的情,也会随时间淡,
留不住的,便笑着送它远。
我在风里哼着不成调的诗,
汗湿的衣襟贴着后背的凉,
“独上高楼”时的慌,“衣带渐宽”后的畅,
原来“放下”不是失去,
是把心腾出来,装更轻的月光。

歇脚时拧开水壶,最后一口水,
混涧水的甜、野果的酸,还带石缝的凉,
舌尖碰着软,咽下去竟尝出山香——
城里的饮料装得满,却填不满心的慌,
山里的水简单,倒喝出“空”的甘。
蓦然回首时,身后的云舒成新叶的模样,
叶尖泛秋黄,边缘软乎乎,
像碰着棉絮,抓不住,却留着暖,
那是良知在长,不声不响,
就像“放下”的悟,不用寻,不用盼,
走着走着,就藏进眉眼。
把登山的累熬成山顶掠过的风,
风里裹松针的痒,夹落叶的轻扬,
落叶不恋枝,风不恋叶,
打着旋儿绕过来,吹得浑身舒畅;
把向上的奔波熬成抬头望云的禅,
云在蓝天上飘,扯棉絮的软,
不执着“高”,也不嫌弃“低”,
自在了,也就近了天。
道在登山杖里,刻风雨的痕,
更在每步踩实的土里——
踩得越实,心越轻,
放下的越多,走得越稳。

专注时把心凝成一束光,
像阳光穿透林间的雾,
雾再浓,也挡不住光的暖,
就像烦恼再多,也遮不住本心的善。
满山的野菊花开得正旺,
风裹着软,碰得瓣尖轻颤,
落了点粉,也不惋惜,
开得热烈,谢得坦然,
万物都懂“放下”的禅,
只有人,总把“拥有”挂在嘴边。
做自己的旁观者,站在转弯处看自己走,
看身影在风里晃,跟着叶的响,
叶响裹虫鸣的唱,脆生生的,带着点湿,
不纠结选错的岔路——
岔路也有野菊香,错了也是风光;
不慌前方的陡坡——
陡坡也有云的软,难了也是成长。
所有力气都用来把自己照亮,
照亮了,才看清:
心里的坎,比山路的弯更难跨,
放下了,再陡的坡也能慢慢爬。
修行从不是活成不喘气的神,
是活成自在的游人,
在三万天的日子里,
把每一步走成“放下”的痕:
风不慌,携松涛漫过岩岗,
不抓着“暖”,也不拒着“凉”;
雨不忙,润菊瓣染透秋光,
不恋着“艳”,也不怨着“霜”;
心有光,映云影掠过峰梁,
不执着“有”,也不困着“亡”。
连山穷处的云,都成路上的糖,
甜透这秋光的漫长——
人生如登山,
重要的不是背了多少,
是放下多少,
心里空了,才能装下更多山水的宽。

【作者简介】郑志伟,笔名奇峰,网名落雨听禅,号传玉居士,自由诗人。1965年5月生于辽宁辽中,现为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自幼酷爱文学书画艺术,珍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乐于用心去亲吻生活,体味人生的真谛,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亮点,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朗诵简介】孔祥会,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喜欢朗诵,愿用我的声音带给您的快乐。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今日头条《红月亮诗画艺苑》头条号创办于2018年6月18日(1月9日注册),百度《桃花艺苑》创办于2020年4月3日,都市头条《晓犁文化传媒》头条号创办于2020年10月5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余禄珍(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