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温暖普通人·平凡人成就不凡事
——那回响在一百多个城市公交车里的报站声
作者:周文庄
前不久,很偶然地在微信名“主持人小佩”的空间里看到了一个视频《我的声音 不说再见》,视频内容是博主十八年间为全国一百多个城市录制公交车报站声的故事。
后从微友留言中查知此空间的博主是河南交通广播台的主持人丁小佩老师。该视频系小佩老师录制。
在视频中,小佩老师是这样地娓娓道来的:
十八年,为全国一百多个城市录制公交车报站声,有两件事情刻在我的心里。
第一件事情是,在很多很多年前,有一位株洲的记者给我打电话,说要采访我。我说:这有什么值得采访的,这么小的一件事儿。他说:你不知道啊,当地我们有很多的乘客给媒体打电话,说要找到这位报站员,说她的声音很好听,很温暖。
我当时很感动啊。那一刻,我才明白,原来几句饱含真情的公交报站声,它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它可以成为一种温暖的陪伴。
第二件事情是,我录制公交报站声很多年了,我家人,还有我的朋友都不知道。有一天,我接孩子幼儿园放学,坐公交车。我说:你听,这是妈妈的声音。他还不信,他说:真的是你的声音吗妈妈?我说真的是。孩子说:妈妈,你太厉害了,你的声音能陪这么多人回家。然后,孩子那几句简单稚嫩的话呀,就像是星星一样点亮了我。
十八年了,时光飞逝,你已经从少年变成了爸爸妈妈,也从爸爸妈妈升级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少年走向成熟,青丝变成白发。也许当年陪你挤公交的人已经远行,也许你早已习惯了私家车、网约车、地铁出行,你熟悉的那辆公交车早已不经过你熟悉的站点。
以前我很少在镜头前露面,但是现在,我也想极力地留住一些什么,留住这份陌生人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温度。也许以后你在公交车上再也听不到我的声音,但是,十八年,为一百多个城市录制不计其数的公交线路报站声,我的声音能陪一代人长大、变老,我的声音能被你记住,我的声音能够成为你所在城市的背景音,值了。
人生能有多少个十八年,感谢互联网,让我们能在下一个十八年,记住彼此。科技服务出行,人声抚慰心灵,它们可以并行不悖,共同丰富我们的世界。不说再见,我的声音永远在回忆的站台,等你。
该辑视频随后播放的是河南南阳市一辆公交车驶离公交站台时的车内视频,传出的是小佩老师和缓、贴心的报站声:“哆咪唆--(此为音乐声)车辆起步,请坐稳扶好。下一站,光武大道明山路口,下车的乘客请准备。”
看着这辑视频,听着传出的报站声,我瞬间感受到了大千世界普通人与普通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内心立刻被温暖所包围。
视频的感染力也推着我去看了小佩老师的其他视频,看到了其他因她的声音陪伴而引发的件件感人故事和引来的句句情深留言。
在视频《城市很大 路程很长 我的声音陪你想起某个人 某段路》中,小佩老师说:
八年前,她陪着他,每周三次坐公交车去医院看病。
后来,他走了。
八年后,她看到我那期104路的公交车报站声视频,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是104路公交车的常客。8年前,每周坐三次,从紫荆山上车,到河医(郑大一附院)给我老公看病,针灸。我非常喜欢104路的美女姑娘们,我要感谢每一位公交女车长!”
我回复她:“这是你和你老公的独家记忆,104路见证你们搀扶彼此的点点滴滴 ”。
她再次回复:“可是我老公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我还是要对104路的姑娘们,敬佩,感谢不尽!”
短短几句话,温暖而朴素,泛着生命的光泽。
有些人的爱情是鲜花和礼物,有些人的爱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有些人的爱情是病床前的端水喂饭,还有些人的爱情是他(她)走了,他(她)还在念着、想着、疼着……104路公交车依旧日复一日地行驶,我的公交报站声响起又落下,仿佛在替你记住每一段真挚的感情,哪怕一个人已到终点,但爱会继续驶向光明。祝福所有听过我公交报站声的你,在你人生的每一段旅途中,始终有爱相伴。城市很大,路程很长,我的声音会陪着你想起某个人、某段路,希望你在回忆中获得力量,在晨光中勇敢前行!
在小佩老师其他的视频及视频后的留言中,我还看到了全国各地的乘客、司机和小佩老师的同业人写下的许多让小佩老师倍受感动、鼓舞的留言以及她动情、真诚的回应:
湖北“丽丽”:
美女太棒了! 你美妙的声音频率传递着温暖,让上班族都能安全去工作,放心回家来!
小佩老师回应:
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每天在大街小巷回响的这个声音,就是一份安全温暖的陪伴,愿你带着力量奔波,愿你平安归家!
山东“深谷幽兰”:
还以为各地的公交车报站声都是本车站的员工录制的,原来都是你的声音,大赞
小佩老师回应:
我觉得我是幸福的,能做一件为这么多人服务的事情,很感激
武汉“Lao(+虎的图像)”:
平凡岗位。不平凡!
小佩老师回应:
我们都是万万千千的平凡者,但是我们都在自己的人生中闪耀着不平凡的光
安徽“行者无疆”:
了不起
小佩老师回应:
我们每个人都了不起,都在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河南“彩虹”:
默默做着幕后那份普通的工作十多年,有多少人在意过这样的播音主持呢?从视频中了解了我们生活中有你日常的悄然陪伴,特别喜欢和感动!无名英雄更了不起,虽然你未在银屏闪亮登场,可是却会在每个乘客的心里熠熠生辉!
小佩老师回应:
谢谢您的肯定、支持,给我莫大的鼓舞,我继续力所能及传递声音的温度
河南“小何家具”:
谢谢你,美好的声音陪伴整个城市
小佩老师回应:
好感动
哈尔滨“毕欧”:
丁老师,在这11年里,每当在118路听到你的声音,我就会觉得很安心,可是现在换成AI了,真的还想听到那句熟悉的“欢迎您乘坐118路,本车开往中国集金色城邦方向,请您文明乘车。终点站,中国集金色城邦到了,请您携带好随身物品,下次乘车再见” 能安排吗?
小佩老师回应:
没问题!
新疆石河子“今磨坊牛哥”:
我听了好几遍,哭的稀里哗啦的。
小佩老师回应:
感动于您对我声音的回忆
加拿大“弹动人生”:
开门请当心,听到后有点破防,多少年没听到过了
小佩老师回应:
想回家看看了
…………
感受着乘客、司机、小佩老师同业人与小佩老师的情感交流,看着视频里小佩老师那温暖、谦和、恬适、亲切的笑脸,听着传出的小佩老师那温柔、清晰、悦耳、动听的轻声细语,恰如那春风拂面、秋雨润心,好个暖意融融,真是令人感动。
是啊,这就是普通人温暖普通人,普通人感动普通人。在全国一百多个城市的公交车上,一位虽普通却始终怀有爱心的报站员,用她那温暖人心的报站声陪伴着多少人送走了秋冬,又迎来了春夏。
在我们普普通通平凡人日复一日的生活、劳作中,会有许许多多也似平常的人就生活在我们的周边。他们也都有行为、有话语、有思想、有情感,人心的向善也会经由身边的这些普通人,在不知不觉中把他们的爱传递给我们,温暖着我们的心。也许此时的我们尚未感觉到爱正在向我们传递,尚未感觉到我们就生活在爱的海洋中。但是,尚无这样的感觉,往往不是周边的人缺乏这种对他人的爱,而是我们被爱了却未认真地去感受、去体会;而是我们尚未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并不是一定要在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中才能迸发、才能展现、才能获得,爱也藏在日常许许多多不那么起眼的微微笑意、轻轻言语中,藏在一个一个不易察觉的很细小动作、很不起眼作为中──就像小佩老师对他人温馨、温暖的爱就蕴含、深藏在那一声声轻言细语的报站声中一样。
小佩老师说得对:“饱含真情的公交报站声,它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它可以成为一种温暖的陪伴。”
也如微信中我在转发小佩老师视频时在附言中所说的那样: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该有多少能够温暖他人的人曾经或现在陪着我们一路同行。你温暖我,我温暖你,让人间充满温馨。
是的,人间确有不少坏人存在,但同时还有更多好人相伴。当我们意识、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人心是向善的,会有许许多多的人在爱的驱使、推动下关心、关爱着他人时,我们就较容易在周边发生的许许多多事情中,感受到这种温暖人心的爱,并且相互取暖,让爱更浓。这里的关键是首先需要我们能摘掉有色眼镜,相信人心是向善的,需要有意识地去搜寻、去体味、去感悟、去获得。若不相信人心向善,若把他人对别人的这种关爱视为理所当然或者视为虚情假意、别有所图,我们就永远感受不到这种温暖,也就永远不可能从这些关爱中获得感动、获得营养、获得力量、获得成长,从而也让自己在这种感动中更自觉、更快、更好、更坚定地去成为也这样去关爱他人、感动他人的人。
后来的资料搜索更让我知道了小佩老师还有着她并不声张、更加耀眼的不凡事迹和相当厚实的思想底蕴;正是有这样的思想底蕴,才会有她从报站声中传递出来的那些温暖。
循这些信息查询,才得知她是2021年河南郑州“7·20地铁列车被困”事件中沉着冷静、临危不惧,通过现场直播连线、电话联系等方式协助消防救援人员精准定位、施救五百多人,又主动留下来参与现场急救到最后的那位“最勇敢记者”(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评价)。在参与现场急救过程中,当看到郑州人民医院于逸飞医生因个别乘客没能被救活而哭了起来时,她还心疼而动情地抱了抱于逸飞,并对他说:“弟弟,你是英雄,你太伟大了,我见证了你最无畏的一刻,我见证了你拼死救人的一刻,谢谢你们!”这一细节,也凸显出了小佩老师内心爱着他人的柔暖一面──有如她平日播报到站声中所透出的温暖他人、爱着大家的温情一样。
还有,2021年“7·20地铁列车被困”事件后的第四天(7月24日),当小佩老师回到新密白寨镇老家,与妈妈相拥失声痛哭、抱起幼孩泣不成声、诉说着“7·20”事件中自己的担忧与恐惧时,分明显示出她也是千千万万有着常人喜怒哀乐情感的普通老百姓中的一个。但即便这样,因了她内心更有着的向真向善向美底色,所以,平常的日子里,她能够用温暖的声音,抚慰、陪伴、帮助着工作、奔忙在交通线上的众人;危急关头,她亦敢于担当,挺身而出,成为安定众人心、协助解大难的英雄记者。而且,她会视“7·20”事件中所做的一切为理所当然、应该做到,所以,即便她在“7·20”事件中的突出表现在媒体上广为传扬并事后也获得了很大荣誉,尽管她一直载誉在身(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河南省广电局青年岗位能手、第八届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优胜选手”等等),她却不把这些挂在嘴上。她的微信号里没展示这些,微信号的身份说明也只是“省台主持人/十多年来,为全国100多个城市公交车报站配音”这寥寥几句,若不是进一步查找,我根本就不知道她还有这么光荣的历史。
知悉这一切,更让人感到,其实,我们普通人中的许许多多人,可能既普通,也不普通。普通在只是亿万百姓中小小的一个,全天下该有多少?不普通,则在于,他们的内心都有着向真向善向美这一最美好底色。所以,平时普通的日子里,他们都只是尽职尽责地履行着“人”的应尽职责,包括用自己的尽职尽责,用自己负责任的行动、温暖的话语,去温暖周边的人们──尽管人们可能因为不经意,因而不一定能够马上从他们这些似乎再平常、再普通不过的行动、言语中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向真向善向美底色;而一旦遇到危难,需要他们挺身而出时,这些普通人则会马上变身为奋不顾身、赴汤蹈火的英雄。
人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面对经历的诸多不如意,我们很容易放大人间的阴暗面,包括很容易满眼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但是,第一,前已说过,要相信人心向善这一真理,向真向善向美的底色其实始终就深藏在人们内心中,就像小佩老师满心都是爱、都是温暖却平日里并不显山露水一样。若不相信人心向善,不有意识地去深探、发现、感受这一美好底色,整个世界在我们的眼中就会失真,就会变得黑暗无比,我们也就不会对未来充满希望,对他人充满爱,就不会有好的心情。第二,人是社会的人,社会的风尚、氛围对单个人的影响也是极其巨大的。当全社会都被大爱、被良好的社会风气、氛围所覆盖时,人们内心对真善美的向往就很容易在这种风气、氛围下更加强烈地被唤醒、被激发,人人都能变得更加地向善,社会风气能变得更加的美好──就像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全社会学雷锋时期简直人人都变成了活雷锋一样。相反,当全社会充斥着精致的利己主义,歪风邪气甚嚣尘上地张狂地碾压着堂堂正气时,整个世界的空气就会被污染、被毒化,堂堂正气被碾压得几近窒息、难以生存,也会让好多好人一时间沉默下来乃至随波逐流甚至受到影响,有的也会变为坏人。这就是环境的影响。但即使是这样,人心向善却是总的方向、总的趋势、总的潮流,任有多少社会性历史性的曲折、反复、变异,也改变不了这一人类社会的真理,社会的由乱到治、人的由孬变好只是时间问题──这也反复被历史发展所证明。
正由于以上两点理由的存在,所以,我们要相信真善美存在于人世间,存在于我们周边。我们的人世间有关爱、有温暖,我们身边那些普普通通平常人能够传递爱、传递温暖;人们也正在用自己普普通通不起眼的劳作,托起我们不平凡的宏大事业。
更进一步说,每个人也都应把自己视为我们所讨论问题的主角来思考问题──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千万普通人中的一员,也都可以用自己的做好了普通人应该做好的平凡小事去温暖到身边的普通人,用点点滴滴自己的付出去积土成山地成就伟大的事业。
小佩老师看似普普通通的报站,努力地用心地去做好了它,就能够温暖到了那么多人;我们不是也能够如小佩老师那样,用我们的尽职尽责,用我们的凡人小事,去普通人温暖普通人吗?
说到普通人“去积土成山地成就伟大的事业”,就不由得联想到今年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中“9·3大阅兵”现场直播中普通人所作出的无可替代、不可或缺的贡献。
当“9·3大阅兵”的实况通过电视直播展现在全球亿万人眼前时,其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极其盛大场面及中国军人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精神风貌立刻在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影响深远。
是全国、全军上下一致,从统帅到普通士兵的共同努力成就了“9·3大阅兵”自不待说,单就电视直播的帧帧不同画面能够如此趋近完美无缺地最精彩展示、全视角展现、无缝隙切换来说,就离不开太多普通电视工作者协同一致的努力。
只说一点:在大阅兵过程中,要能够高质量地播出大阅兵画面,中央电视总台派布在170多个不同摄制点位的拍摄人员就都得要拍摄好其镜头前捕捉到的画面,且导播人员必须同步、瞬时从这么多的不同画面中选择此时最合适展示的画面切入到向全世界展示的电视直播荧屏中,必须根据现场情况,及时不断地从某一个机位的画面切换到另外一个机位的画面,这就需要涉及到的所有人协同努力才能办到、办好。
有一个视频展示的就是大阅兵时的一台电视转播车内,导播员等一众工作人员紧张而又有序地适时、精准切换电视播出画面的场景。这些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就是成就这次大阅兵直播辉煌大业的幕后英雄:
包括你、我在内的千万百姓和小佩老师一样,和转播车内外的电视工作人员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但也都可以如他们那样,用踏踏实实的努力、兢兢业业的奉献来成就伟大的事业!
我们也都可以是既平凡又伟大的人!
向平日里尽职尽责、温暖他人,危难中临危不惧、挺身而出的丁小佩老师致敬!她既普通,又不普通。
向亿万普普通通内心都有着向真向善向美底色的普通人致敬!他们也既普通,又不普通。
让我们都努力地当好亿万普通人中的一员,去温暖亿万他人,去成就不凡事业!
【作者简介】周文庄,男,汉族,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老三届学子中(19)66届高中生,1968年首批上山下乡知青,文革后首批(77级)大学生,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数十年从事电力专业技术工作,曾鏖战工程设计主战场,百多次参加大、中、小型火力发电厂初可或可研、初设、施工图设计,获设计院及省公司、国网电力规划设计协会各奖项;多篇论文在全国大型火电机组学术会议/《电力勘测设计》刊物等会议/刊物上宣读/发表;曾获全国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系统优秀青年工程师称号。自中学开始的词、曲创作为一辈子挚爱,在单位、省电力公司、全国电力系统等各级多次获奖。创作词、曲的歌曲《托起共和国大厦有你也有我》、《生命交响──大自然徜徉》等数部作品在“放歌中华”、“唱响中国”等全国系列活动中获金、银奖,并入选国家一级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编纂的歌曲集,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今日头条《红月亮诗画艺苑》头条号创办于2018年6月18日(1月9日注册),百度《桃花艺苑》创办于2020年4月3日,都市头条《晓犁文化传媒》头条号创办于2020年10月5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余禄珍(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