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
秋雨如诗
作者/筱林
今年的秋天,雨是常客。尤其进入九月中旬以后,它更成了这几日的主角——不像夏日骤雨那般急吼吼地闯来,倒像位性子温和的故人,携着一身潮润的气息,连日徘徊不去,将层层楼宇都笼在一片朦胧的水色里。
我总爱坐在那扇玻璃窗前。窗外的桂花树被雨洗得愈发青翠,叶尖垂着的水珠颤巍巍的,像诗句里坠着的韵脚。案头摊着半摞旧书,风从窗缝溜进来,掀得纸页簌簌响,倒像是在应和檐下的雨声,成了天然的节拍。偶尔起身整理那堆泛黄的线装本,指尖划过纸页,竟想起诗里“闲对芸窗理旧帱”的意趣——此刻虽无旧时雕窗,这雨雾中的玻璃窗,倒也藏着几分相似的静。纸页间还留着那日晾晒时阳光的余温,被这雨气一浸,生出种温润的凉,像触到了浸过墨香的宣纸。
雨势时紧时慢,敲在空调外机上的声音也跟着变调:有时是密集的“沙沙”,像谁在耳边轻吟短句;有时是疏朗的“嗒嗒”,倒像是诗行里的停顿。索性烧了壶茶,看水汽在玻璃上凝成白雾,伸手一抹,便露出对面屋顶的青瓦——被雨泡透了,竟泛着乌润的光,像块被摩挲多年的砚台,藏着墨色的静。拂去窗台上的薄尘时,忽然懂了“拂尘始觉轩棂净”的妙处,指尖触到的凉意里,藏着说不出的清爽;茶烟袅袅中,也品出了“煮茗方知夜气柔”的温润。
原来这雨哪里是冷寂的?它把叶尖的绿洗得发亮,是诗里的碧;把灯影的暖揉得绵长,是诗里的温;连案头旧书被风翻动的“簌簌”声,都裹着与檐雨相和的韵。正如那首《秋雨如诗》所写:
连朝阴雨锁层楼,闲对芸窗理旧帱。
案上残篇随叶坠,檐边絮语伴灯浮。
拂尘始觉轩棂净,煮茗方知夜气柔。
莫道清声多冷寂,细微皆入韵中收。
夜渐深了,雨还在落。茶盏里的热气与窗外的雨雾缠在一起,恍惚间竟分不清,是雨丝洇透了书页,还是墨香漫过了雨帘——反正这秋夜的一切,都浸在诗里了。
(二零二五年九月二十二日于武陟)
【作者简介】
刘小林,笔名筱林,河南焦作人,中共党员,公务员,先后在焦作、济源、鹤壁等市从事公安政法工作至退休。现为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焦作市诗词曲联学会会员,芜湖市楹联学会会员,武陟县诗书画研究会会员,紫罗兰文学社入驻诗人。作品散见《紫罗兰文学》《中州诗词》《黄沁诗声》等纸媒及有关网络平台。著有《静远芸香》一书。
——————————————————————————
静远文学编辑部 2025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