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里的文友相聚
作者:耕读客
编辑:美丽
2025.9.8秋阳把孟津区的街道浸成了暖金色,风从临街的梧桐枝间溜过,卷着叶缝漏下的细碎日光,又绕着桂花树的枝丫打了个转,捎来墙根下晒秋玉米的清甜。这样的午后,我和秦玉梅老师坐车往洛阳去拜访潘朝铎老师,车窗外的店铺招牌在斜光里晕着软边,像极了秦老师手里那本《情系故园》的书脊——在斜斜的日光里,字迹都泛着温软,那是她把孟津的秋、家乡的烟火、儿时的嬉闹,还有村里老人们的碎语,一瓣一瓣揉进纸页里的念想。302在北关路口刚停稳,一辆白色轿车就缓缓靠了过来。车窗降下,潘朝铎老师探出头笑,白布衫的领口沾着点淡墨痕,像不小心落了片松针:“刚在办公室改《洛邑风物》的后记,算着你们该到了,早来候着呢。”秦老师笑着应着,手里的书又往怀里拢了拢,仿佛那不是一本书,是要捧给老友的一捧孟津秋光。坐进潘老师的车,往瀍河方向去。路边的法桐抖落几片碎金似的叶子,落在车窗上打了个旋,又被风卷向远处的街巷。几分钟后到了律所,潘老师领着我们进他的办公室,陈设简洁,几个书柜的书架上不但摆满了法律典籍,还摆满了中医中医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千金方,一半是唐诗宋词、名人传记......在另一个特殊的书架上则专门收藏了洛阳本土作家王鼎三、唐益舟、齐红光、宁少斌、李金河、张文豪、张建芳、梁志立、许宣知、赵树辉、贾红松诸老师的大作......文学名著的温润,倒像他这个人,既有法理的规整,又有文心的柔软。办公室的墙上,一面面锦旗上书:文笔口才好,办案水平高;口笔赛孔明,待人如雷锋;雄才胆略办案二十年,不惧凶险胜诉载报端......两位省作协的老友没多余寒暄,先各自捧出案头的心血。秦老师递上《情系故园》,潘老师双手接过,转身从书架抽出自己的文集《北邙飞歌》——封面上淡墨勾勒的邙山,正覆着一层和窗外同款的秋阳。他翻开扉页,提笔落下“秦玉梅老师雅正”,笔锋苍劲,像邙山上扎了根的古松,每一笔都藏着对文字的赤诚。我赶紧举起手机,镜头里,《情系故园》的温润纸页,刚好和《北邙飞歌》的清劲封面叠在一起,两位老师的手在书脊上轻轻一碰,那一刻的暖,竟让手机屏幕都漫开了柔和的光晕。
![]()
潘老师引我们在沙发落座,取来汝瓷茶杯沏茶。热水注进杯里,茶叶慢慢舒展,茶香混着窗外飘来的不知名花香,悄悄漫了一屋。茶雾袅袅中,两位老师从写作构思,灵感,技巧聊得十分默契,话题从《诗经》里“蒹葭苍苍”的秋意,滑到《北邙飞歌》里“邙山秋日照松影,洛水西风送雁声”的句子。秦老师听得频频点头,也说起《情系故园》里“上河图,下河图”村名和“龙马负图”的传说,还有“老宅里的传奇故事,”比任何华丽辞藻都鲜活。她轻抿一口茶,七十多岁的脸上神采飞扬,眼角的笑纹像洛河的秋波在漾:“写作哪有啥诀窍?不过是把心贴在孟津的土地上,日子过着过着,就成了诗。”后来聊到AI,潘老师先开了口:“这东西是真方便,上次整理《洛邑风物》的创作手记,让它帮忙归类资料,几年的手稿、笔记、不同版本的电子文档,一会儿就理得明明白白,换我自己来,没两三天下不来。”秦老师听得入迷,语气里带着惊奇:“我真不知道这些啊!往后可得向你多请教。”茶续了一轮又一轮,杯沿的茶渍晕出浅淡的圈,窗外的秋阳也悄悄挪到了窗棂下方。秦老师抬手看表,忽然惊觉已过六点:“呀,得回孟津了。”潘老师执意要送,车子驶上朝阳路时,夕阳正把路面染成暖红色。路过朝阳饭庄,我执意要请两位老师吃顿便饭,点了招牌的炒面、清爽的小菜,还有一碗冒着热气的鸡蛋汤。饭桌上的话题没断,从写作时的灵光一现,说到文学圈里的趣闻,聊到热闹处,手里的筷子停在半空,只顾着听对方讲,等反应过来,彼此都笑了,笑声撞在窗玻璃上,又弹回来,和着饭菜的香气,格外暖心。晚餐过后,车子朝着孟津的方向驶去。秋夜的风从车窗缝里钻进来,带着晚桂的香。后视镜里,洛阳的灯火渐渐远了,但午后的秋阳、案头的两本书、茶雾里的闲谈,还有饭桌上的笑声,都像被秋光浸过似的,温温地留在了心里。原来最动人的相逢,从不是刻意的安排,而是秋光正好时,文心与文心的轻轻相碰,便撞出了满世界的暖。
【作者,主播简介】,原名乔利珍,网名耕读客,生长在美丽的牡丹之乡洛阳,爱好文学,热爱朗诵。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用声音给文字插上情感的翅膀,用真诚赢得友谊,钟情自然恬淡的生活方式,学习用文字与声音诠释、感受、传递生活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