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太阳
马文菊
我自认为我是一个非常乐观,爱说爱笑,大大咧咧的人。然而,当我遇到单小花时,我才知道她的乐观远远大于我,见人总是乐呵呵的,好像在她那里永远没有烦恼,没有生活的苦涩。她的笑容就像一个大大的太阳,让人觉得很温暖,很舒适,更能把人的心照得豁然开朗。
和单小花认识是一七年吧,那时我已经学写了两年文章。文友杨剑说西吉有位写文章的女人,而且写得很好。于是,他推荐我加了单小花的微信。我们在微信中聊了几句,也就表示认识了。后面,突然有一天,她打电话说她来固原了,给我带来了一本书,这让我受宠若惊。觉得,我们之间并不怎么熟悉,她却费心费时地送我一本书,真是意外,也很感动。电话里我邀请她去我家做客,她说顾不得去,要给什么人随情去。于是,我放下手中的活,从单位里高兴地出去,去取。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单小花面带笑容,头戴回族人的特色白帽子,身上穿着红色的风衣,在这样的天气里,十分显眼,给人一种很暖和的样子。她眼睛不大,却炯炯有神。瘦脸,且气色也不好。其实,她整个人都是消瘦的。她满脸堆着笑容,说:“姐,这是我们几个人合集的一本书,送你一本,我写得不好,您别见笑……”她随手递到了我的手里。我接过书,捧到手里一看,书名《就恋这把土》。我们相互问候之后,她就急匆匆地走了,说是赶时间。 这也是我和单小花的第一次见面。望着那亲切的,鲜艳的一抹红远去,我大声嘱咐她:“下次要是来固原,到我家浪来”
她大声回应:“好的姐,我一定会来的。”
回去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里面有西吉的单小花、王雪怡、康鹏飞、王秀琴等人的作品。当然了,那时候的我根本不认识书中的任何作者。不过现在,尽管我写文章的水平不行,但却一直在作协这个圈子里混着,我也就逐渐认识了他们这些人。而且还认识了很多的文学爱好者,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马金莲作家,郭文斌作家,还有火仲舫作家等,他们不但文章写得好,人都特别善良,很有爱心。
在《就恋这把土》的这本书里,有单小花和一条狗“欢欢”的故事,有一只羊的故事,都流露出单小花的生活和我一样,是个农村妇女,也在地里辛苦地劳作着,日子过得非常艰辛。她也写了和苏小桃老师去北京鲁迅文学院学习的事情,以及她怎么在文字中升华自己的情况。这让我在她身上看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有着坚韧不拔,艰苦耐劳的品德,和她对文字的那种执着,让我心生敬畏。也是我在潜意识里面认识的单小花。
说起我在固原市作协的圈子里混着,这当然还是经过单小花的推荐,我才加入的。那时,我已在《固原日报》《女友》《大众文化》等发表了数篇文章。单小花得知以后,说我能加入市作协的。我半信半疑,也没有自信,觉得加入作协恐怕有些困难。但单小花鼓励我说:“姐,你的文章写得好着呢,也发表了这么多,你要对自己有信心,一定能加入的。这样吧,我带你去市作协,看能不能加入。”于是,阳光明媚的一天里,她来固原了,带着我去了固原市文联。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了马金莲主席,且认识了她,这也是我文学生涯中的第二个贵人。当然了,在单小花的大力推荐下,在主席的照顾下,后面不多的几日里,我顺利成为固原市作协会的会员。当我拿着会员本的那一刻,真是万分的高兴。想想,我一个很平庸的农村妇女,竟然有一天能加入市作协,和一群文化素质很高,修养很高,文章写得非常好的人在一起了,这是多年的幸运呀。果然,在之后的日子里一大群文学爱好者感染着我,鼓励我,帮助着,带动着我前行。
一来二去,我和单小花的关系越来越亲近,她要是来固原一有时间,都到我家来看我。我也就亲切地叫她小花。我也了解到了她的生活状况。小花姊妹七个,她是家里最小的那个。从小父母就对她特别疼爱,哥哥姐姐对她也是百般地呵护。可以说她在娘家的十多年里,过的是无忧无虑地生活。然而,命运却和她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她的不幸都源于婚后。十八岁那年,她结婚了。本来梦想着要开启一段美好的生活,好好相夫教子,勤劳持家,两口子齐心协力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可事不愿违。刚开始她们相处的也很融洽,老公也对她很好。随着几个孩子的出生,家里的负担加重,丈夫不得不出门打工赚钱养家。谁知,这不出门还好,出了门,倒是被外面的花花世界迷了眼和心。他染上了赌的不良恶习,还有了外遇。小花拿他一点辙都没有,不和他闹吧倒还好些,要是闹,换来的便是拳打脚踢。那时她想过要离婚,但因为孩子们还小,想着就这样先凑合过着,兴许过上几年丈夫就收心了,也就变好了。小花在这样的日子里煎熬着,痛苦着,辛劳着,坚守着,期待着。丈夫不给家里给钱,但是家里的人情世故还是要走的,孩子们还得吃喝花销,日子还得一天天的过,怎么办呢?于是,她一个娇娇女被迫学会了做甜醅,拿到城里去摆摊。她还在大街上煮着卖过玉米,果然收入还算行,在加之地里每年辛苦劳作的收成,她们母子也能勉强度日。可另她没想到,输红了眼的丈夫,一但没钱便回家向她索要,她要是不给,就对她拳打脚踢,家里家外搜个遍,非得把小花赚的钱全拿走他才罢休。后来有一天,当小花知道时,丈夫竟然把她们家里最平坦,最好的六亩地卖了,用来还赌债。这让她非常气愤,但还是没办法。老百姓当然是以地为天,没地了这日子怎么过呢?小花的心都空了。但日子还得过呀!她又擦干眼泪,东凑西借地凑了些钱把地赎了回来。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丈夫又把那块地给卖了。还乘着她回娘家的当空,又把她们家的粮食也卖了。这让小花万念俱灰难以接受,一味的忍让,却并没有换来自己想要的日子。她看不到前途,看不到希望。她在思考她还在这样的日子里坚守着什么?思来想去,她下定了决心要离婚。和丈夫商量不通,她就去法院起诉,在几番周折下,她终于拿到了离婚证,那一刻她感觉轻松了不少,也感觉终于解脱了。法院判给了她两个孩子,两个孩子由丈夫抚养。她出门时,带走了一只皮箱,两个孩子,这便是她全部的家当。
她在西吉街上,租了一间平房便是她们母子的栖身之地。楼房太贵,当然是租不起的。她又开始了她的打工之路,去手机店工作。她一边打工,一边带孩子,闲了时她就写作。记录生活中的苦涩,记录生活中的幸福。当然了,在那段悲惨的婚姻中她就已经开始用文字来解闷,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痛苦了。现在,出租屋的日子虽然苦,但是她的心情是平静的,是愉悦的。她一有空就写,睡到半夜就写,不知觉也写了很多文章。她把文章发表到了许多纸刊和报社。由于小花的文章朴实,接地气,充满着生活的气息,这引起了西吉作协的高重视和支持。2016年时,中国作协的铁凝主席来西吉时,专门去出租屋看望了她,这让她的小屋蓬荜生辉。铁凝主席的到来,给她带来了安慰,带来了希望,带来了自信,让她在文学这条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努力,更加发愤图强。之后政府给她们母子给了套廉租房,这便让她有了一个安定的住处,一个安稳的家。
她那不成器的前夫竟然也不好好管他带去了的那两个孩子,一出门好多天不回家,留两个年幼的孩子独自在家。身为人母的小花怎么能眼看着自己的孩子受这样的罪呢。她又把两个孩子接回来和她们一起居住,供他们上学。有苦大家一起受,有福母子一起享。为这小花身边的亲人对她意见很大,嫌她心太软,自己给自己找负担。小花说,她能理解亲人们,那是出于对她的关心,疼爱才责怪她,要不然别人才懒得管她那事呢。但是,那毕竟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她不管谁管。她不光照顾孩子们,还隔三差五地去照顾年迈的公公。有一次我打视频问候她,她说,她在公公家,给公公买了些吃的用的东西,也把卫生给打扫一下。当时我很惊讶,想着都离婚好多年了,怎么还跑去照顾前夫的老人呢,她没有这个义务呀!但小花笑着说,老人家一个人独居,可怜着呢,再怎么说,那是孩子们的爷爷,那些年老人对她也好着呢,对孩子们也都非常疼爱,就冲着这份情意,她还得照顾。这让我的内心触动很大,觉得小花的胸怀真是太宽广了,这要是换做我,我能做到吗?
2018年的秋天,她铜铃般的声音在电话里给我说:“姐,阳光出版社征集草根族写作者的稿子,免费出版一套丛书呢,你把你的稿子整理一下,我给推荐过去,看能不能选上。……”当我怀疑我的稿子能否用时,她鼓励我说,我的文章写得真的很好,不要迟疑,赶紧整理出来发给出版社试试,不试怎么知道呢?她还说,她推荐了王雪怡等好几个人的作品呢。都是咱们这里的草根族作者的文章,希望他们的稿子都能够被征用,都能够出版在这套丛书中。于是,我让我的二女儿耐心细致的,把我的稿子整理成翻阅起来如书本似的整齐。有目录,还一章一章的分开。有写景的,有写亲情的,有写生活琐事的。当然了我们这样整理的目的,是非常希望能够被征用。当出版社的张妤老师给我打电话说我的稿子被选用时,我真的是特别兴奋,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多么好的机会,也许这辈子只有这么一次。我感谢了张妤老师之后,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花,我得感谢她的推荐,不是她,我连出版社的门都摸不到。视频那边的小花也非常开心,她也为我感到高兴,并祝福我。
2019年的11月份,我们的丛书出版了。里面有单小花的《苔花如米》,我的《幸福》,王雪怡的《村事》。这本书的出版让我感觉很自豪,当时有很多亲戚朋友以及文友都夸我很厉害。而我知道这离不开单小花的推荐,和阳光出版社的支持。单小花也因这本书的出版,名气越来越大。但她不忘初心,依然努力地写作着,努力地生活着。去年她的《樱桃树下的思念》又出版了。在我们宁夏文学圈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也给一大批文学爱好者,起到了影响和带动作用。也让我们这些草根族写作者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与信心。
如今的单小花已经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大儿子已经参军四年了,报效祖国。大女儿大学已经毕业,三女儿大学三年纪,小女儿今年已经上了大学。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一点不假。她的儿子非常争气,和单小花共同供养着几个妹妹上大学。单小花今年的书买得相当不错,到处都请她去讲座,她一天忙得不亦乐乎,生活过得充实而快乐。
都说善有善报,小花的前途无量,而他的前夫却患了不治之病,整日靠药物和氧气来维持生命,善良的小花也隔山岔五地跑去照顾他,给他大包小包的买东西去送。上次小花的文学创作基地成立挂牌,我也去捧场祝福她了。因为小花的人缘非常好,来了好几十人,一些文学爱好者,一些亲门当家子,院子里热闹的像是给儿子娶媳妇似的。小花满脸的笑容,做了很多好吃的来招待大家。那天我见到了她的前夫。最后在拍照环节,马维磷老师拉来他前夫一起拍照,他前夫有些唯唯诺诺,有些不好意思,或者不敢靠近的样子,小花却指着她身旁,大大方方地说:“来吧,来吧,来站到这里!”
之后,我夸小花真大度。问她当时怎么想的。小花微笑着说:“他人都没几天活头了,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再不计较那么多了。就算是别人,她也得帮帮,更何况那是我孩子的爸爸呢!”
西海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时,我也有幸被宁夏作协和固原市文联选去了,小花也是其中的一位。当我们在鲁迅文学院开座谈会时,院长问我们有什么对文学院想说的,想提的意见吗。小花笑着说:“我希望文学院能给予像李成山,李成东,康鹏飞等农民写作者,都到文学院免费学习的机会。”在场的人掌声如雷,目光都投向这个胸怀广阔的女人。
看吧,这就是我所认识的单小花,她用自己的光芒照亮别人,更让自己的生活褶褶生辉。她就是我心中的太阳!
作者简介:马文菊,笔名若菊飞雪,女,生于1977年,宁夏固原人,农民。热爱文学,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也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充实和精彩。2015年开始学习写作。文章大多数来自农村的人和事,内容朴实无华,简单易懂。作品曾在《朔方》《六盘山》《葫芦河》《固原日报》《宁夏文艺家》《大众文化休闲》《女友》等杂志发表。2019年出版作品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