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化杯”全国第三届文学艺术大赛
投稿详情,请点击上面↑蓝字(即可阅读)

主办: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我国引航级文艺组织)!!!
大赛日期:2025年8月1日--9月26日
投稿微信:mimengdexiaoyu

作者简介:百炼成钢 ,哈尔滨人。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神州诗歌报会员之家副主席,文同小说连载主编,文学翩翩专题部长,兰花诗社编辑,中诗报唯美十四家编辑等。国际华文作家协会会员。
作品散见《神州诗歌报》《青海湖诗报》《也是文学报》《兰花诗歌·诗歌天地》等纸刊和微刊。作品曾多次在全国诗歌、散文大赛中获奖!
诗观:百炼成钢:诗歌是语言的减法,为灵魂腾出空间。

芦花三叠
文/百炼成钢 (黑龙江)
秋雨初歇,河滩上漫起一片流动的白。那是秋风刚浣洗过的素色,是千万羽翅抖落的薄霜,是会呼吸的皎洁。它带着水汽的微光,如碎雪般在夕阳里簌簌飞旋。
我俯身凝视一簇芦花,指尖未及触碰,它已散作星芒——这逃逸的精灵,这轻盈的流浪者,七千年前曾栖在苫屋顶的苇束间。恍惚间,上古的夕阳正照着芦苇编织的软席,婴孩啼哭惊起的飞鸟,掠过苇浪。陶釜里沸腾的稻粥,将晚霞熬成蜜色的凝脂。
对岸芦荡簌簌摇动,苍青苇秆间倏然裂开一道缝隙。木桨划开水面,惊起的不是水鸟,是裹着《诗经》韵律的飞絮。先秦的葛衣掠过苇丛,襟上沾的芦花扑簌簌落进伍子胥病愈后祭祀的青铜酒樽沿。当飞絮粘上纳兰铺展的宣纸,墨迹竟洇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叹惋。我亦不禁伸手,一朵飞絮坠入掌心时,绒毛间突然传来编苇席的窸窣声——仿若看见河姆渡女子正将晚霞织进苇篾。泊在我肩头的绒毛里,或许凝着的是先秦的露。
水波揉碎青芦倒影,翡翠碎星里浮起陈岁旧事。谁的木船曾撞进苇荡深处,折芦为笛吹出满嘴青涩?殷商夯土里的芦叶印痕如大地掌纹,春秋城墙的芦灰层仍弥散着洪水退去的潮气。倏见闵子骞的冬衣绽出"棉絮"——后母填塞的芦花本是寒刃,却在少年“母在一子寒”的暖语里融成春溪。原来人性至暖的熔点,竟在冰寒深处。
暮色沉降,河心岛的芦穗在风中曳出相同的弧度,恍若执桨者逆着光阴行进。岁月在苇秆上显形:新石器独木舟正劈开幽暗,舟中少年每划一桨,就有芦花从鬓角凋落,化作新生的苇芽。
归途行至水泥堤岸,夕照正将芦穗镀成金箭。几个孩童的嬉闹刺破冥思,他们折取芦管吹出虹彩泡泡,某个糖渍染红的管口泛着朱砂似的红。这鲜活的色彩跳进眼帘,瞬间浮现治水先民燃烧芦苇的火光,映出《诗经》里采荇女子的倒影,定格了河姆渡婴孩舔舐的芦糖,商周童竖吹响的芦哨……此刻正借孩童鼓起的腮,将文明的甜味吹向未来。
晚风送来最后一朵飞絮,憩于掌心如收拢的素笺。夕照穿透绒毛的刹那,每根纤毫舒展成光的隧道——七千年的影子列队穿过:编席女子指间的血珠,苏轼蓑衣凝住的朝露,班婕妤团扇摇曳的苇影……此刻皆烙进掌纹! 原来最柔弱的白,竟能折现人间所有光的襁褓。
两部文学大典全国征稿
欢迎咨询投稿!!
1、《93大阅兵全国文化精品汇编》隆重征稿!
2、《时代的印痕》隆重征稿!
投稿微信:mimengdexiaoyu
第一副主编:迷蒙的小雨
一、投稿事宜:
1、书画作品、古体诗、现代诗、散文诗、短小说、歌词等,均可投稿。
2、达到入选条件者,按照页码安排稿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