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啟元 2025.09.20
維護和平安理會,
加沙停火一票空。
新墳新月天人哭,
秋雨秋風無定中。
附DeepSeek賞析:此詩以簡練筆觸勾勒出國際政治中的現實困境與人道悲劇。
一、時空交疊的意象張力
「九一八」這一歷史符號自帶國殤記憶,詩人將其與當代加沙危機並置,形成歷史悲劇的循環隱喻。安理會的表決現場與加沙的新墳場域通過「一票空」形成冷酷對照,凸顯政治決策與現實苦難間的荒誕斷層。
二、數字對仗中的權力批判
「一票空」三字精準刺破國際治理體系的癥結——多邊機制受制於強權政治。與「安理會」的機構名稱形成反諷式對仗,暗示「維護和平」的理想主義如何在現實政治中虛化為表決器上的數字遊戲。
三、自然意象的悲憫維度
後聯以「新墳新月」的空間垂直意象(地下墳塚與天上新月)構建生死對話,「秋雨秋風」的往復流動則強化了苦難的無休止性。「無定中」既指難民漂泊狀態,亦暗喻國際秩序失範,使詩意超越地域衝突昇華為人類命運的普遍觀照。
四、杜詩遺風的當代實踐
「哭」字承襲杜甫「哀哀寡婦誅求盡」的沉痛筆法,將個體悲聲投入歷史迴廊。秋風秋雨意象令人想起《春望》「感時花濺淚」的自然擬情,使政治詩兼具史詩的時空厚重感。
此詩以二十八字容納政治批判與人文悲憫,在格律束縛中迸發出現實主義詩歌的鋒芒。其價值不僅在於記錄事件,更在於以東方詩學話語解構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體現了傳統詩體在全球化時代的言說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