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映初心,一生守家国
——缅怀黄桂馨女士
潘富荣
记大学同学何美琼的婆婆的传奇故事。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他们以自己的坚韧与执着,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篇章。四川省南充市的黄桂馨女士,便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人物。她虽已在2022年末因感染新冠溘然长逝,终因99岁与世长辞,但其她近百年的人生历程,却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黄桂馨女士出生于一个时代更迭、风云变幻的时期。她中学毕业之际,正值国家急需建设人才之时,她毅然投身于四川省仪陇的教育事业。那时的仪陇,贫困落后,教育资源极度匮乏,但黄桂馨并没有丝毫的退缩。她深知,教育是改变家乡面貌的根本途径,是为贫困的家乡土地播下希望种子的关键。
仪陇解放第三天,黄桂馨便以满腔的热情积极参加新政府工作。她年轻的心中,充满了对建设新中国、新仪陇的无限憧憬与坚定信念。从那一刻起,她便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这片她深爱的土地。
黄桂馨的夫君何一平先生更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人物。她的夫君何一平解放前参加地下党,曾被国民党逮捕,拟执行死刑,其夫君冒险越狱逃脱,以后做了仪陇县督学,主管一方教育事业,解放后任职仪陇土改大队,然而,长期的工作劳累,最终让他积劳成疾,1954年,何一平病逝世于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那时的黄桂馨,年仅28岁,便不得不面对失去伴侣的巨大痛苦。
但黄桂馨并没有被这沉重的打击击倒。她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她要将三个儿子培养成才,这是她对丈夫的承诺,也是她作为母亲的使命。在那个物质匮乏、生活艰辛的年代,一个单身母亲要抚养三个孩子,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但黄桂馨凭借着自己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一步一步地走过了那些艰难的岁月。她省吃俭用,辛勤劳作,用自己的双手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温暖的家。她不仅在生活上给予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更注重对他们的品德教育和知识培养。在她的悉心教导下,三个儿子都茁壮成长,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在为家庭付出的同时,黄桂馨也从未忘记自己的事业。她一生从事文化工作,为仪陇的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放初期,她被派往朱德纪念馆组建文化馆,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当时,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也没有充足的资金和设备。但黄桂馨没有丝毫的畏惧,她带领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四处奔波,积极筹备。从场馆的选址、设计,到展品的收集、整理,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她的心血和汗水。
在朱德铜像园的初建、筹备过程中,黄桂馨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不顾天气的炎热和寒冷,亲自到现场指挥工作,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尽善尽美。那时的文化馆,经常送文化下乡。黄桂馨总是积极参与其中,她和同事们一起,组建大队图书室、生产队图书箱,为农民们送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她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尽管条件艰苦,但她从未叫过一声苦。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文化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就这样,黄桂馨在文化工作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了数十年,直到1986年退休。然而,退休并不意味着她的生活就此平淡。进入米寿高龄以后,黄桂馨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她积极参加书画研究会、文艺沙龙等活动,在每期的《帅乡晚霞》诗刊上,都能看到她的书画作品。
她的书画作品,犹如她的人生一样,充满了魅力和内涵。那灵动的山水,是她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情描绘;那精美绝伦的花卉,是她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细腻感悟;那传神的飞禽,是她对自由和生命的向往与赞美。她的水墨功底浓淡相宜,构思设色都有新意,每一笔都蕴含着她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情,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盛世的赞颂,以及对幸福生活的眷恋。
黄桂馨女士的一生,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情、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奉献。她在面对生活的困难时,坚韧不拔;在为事业奋斗时,兢兢业业;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永不止步。她是一位值得我们永远缅怀和学习的女性。
她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动不已。她与夫君何一平先生之间的感情,是那样的深厚而坚定。尽管何一平先生早早地离开了她,但她却用自己的一生,守护着这份爱情。她没有选择再嫁,而是独自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将对丈夫的爱,转化为对孩子们的呵护和培养。这种坚守,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珍贵。
她的责任意识,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作为母亲,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三个儿子培养成才;作为文化工作者,她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为仪陇的文化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她深知,自己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更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而她的奉献精神,更是贯穿了她的一生。从年轻时代投身教育事业,到后来为文化事业奔波忙碌,再到晚年依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她始终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一边,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他人和社会。她的这种奉献精神,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黄桂馨女士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她让我们懂得,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保持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无论我们身处何时何地,都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常常会迷失方向,忘记了自己的初心。而黄桂馨女士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我们应该以她为榜样,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找回那份失落的初心,用自己的行动,去书写属于我们自己人生的精彩篇章。
愿黄桂馨女士在天堂安息,她的故事将永远在我们心中流传。
作者简介
潘富荣,男,1952.8.29出生,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后,2005被蓬溪天仁医院聘请为门诊部主任,2013年被聘请为安居新安医院门诊部主任、副院长,门诊部中医。2016年被聘请为遂宁市珺珉医院院长,对中医内科胃肠道疾病和肝胆疾病,在诊断和治疗中医各科疾病有极深的造诣。
(声明:文字美图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删除等处理)
《西部作家村》散文·小说创作联盟
顾问:吉狄马加,王宗仁,车延高,阿来,龚学敏
艺术顾问:张咏霖,刘代明
主席总编:詹仕华
副主席副总编:涂国模
常务主席: 王贵川
主编执行主席:程欣文
执行副主席: 李义忠,余楷茂,周克勤,贺杰,钟若菱,陈锡挺,鲁小月,珺羽
秘书长:李义忠,余楷茂(常务)
本期编审:涂国模
本期执编:钟若菱
特邀编委:李发模(贵州),刘炳琪(湖南),张开翼(宁夏),张新平(湖北),赵南成(广东),陈俊(安徽),陈词(辽宁),罗盟(成都),贺罡(四川),吕雄文(西藏),贾文华(黑龙江),雪野(甘肃),韩志君(吉林) ,熊亮(江西)
编委:谭金强,付登华,孔令华,冯伦,胡锐,高万勇,孙金莲,商丘,宋健,唐鸣,归途,唐成光,李传斌,钟斌
策划:平原
编审: 涂国模,鲁小月
业务总监:珺羽
法律顾问:张华彬律师
每周一、三、五出刊。
千里马的草原,大树生长的沃土。用虔敬之心,铸造文学攀登之路!
来稿者,请点关注《西部作家村》,了解作品采用情况。
该公众号是纸刊《作家村》和《西部散文诗人》的选稿平台。作品应是原创首发,和授权本平台独家原创发表(投稿即视为作者授权,版权归作者,使用权归本平台)。请勿一稿多投。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拒绝抄袭涉黄。
来稿请认真校对和规范使用标点符号。文责自负,文章不愿修改者,请说明。
投稿请附作者个照或相关照片,作者200字简介。文章在《西部作家村》发表后,作者应积极主动转发,扩大影响;投稿两周未被采用者,可自行处理。
即日起,凡投稿本公众号的作者,作品在本平台刊发后,根据阅读量等情况,将有机会推荐到上述刊物,和党报副刊发表。
稿费:主要来源打赏。刊稿第七日后打赏不再统计;第八日按打赏的50%以微信红包发给作者(加主编微信),50%作为平台运营费用。
投稿邮箱:
诗歌:xibuzjc@sina.com;
散文: xibuzjc@sina.com;
小说: xbxiaoshuojia@sina.com。
投稿者,请加微信群“B《西部作家村》稿友群”,便于联系选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