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拙政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虽然是一句民间俗语,但足以说明苏杭之美。去苏杭旅游是我多年的心愿,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达成。这次女儿们看我年纪一天天大了,身体也没有以前硬朗了,三姐妹一起商量,决定工作再忙,也要陪老妈完成心愿。于是,提前一个星期就预订了住宿酒店,购买了往返联程车票。在春和景明,人间四月天的美好日子,向目的地出发了。一路上女儿们叮嘱我,什么都不用操心,只管吃好、玩好、开心就好。我连连点头,突然感到其实幸福很简单,女儿们的陪伴,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在说笑声中,不知不觉就到了杭州。入住杭州五星级希尔顿大酒店。总台服务员,笑脸相迎,暖如春风,很快就办妥了入住手续,走进窗明几净的房间,一种到家的舒适感油然而生。
女儿们知道我参观拙政园的心切,在杭州只停留了一天一晚,游览了西湖和雷锋塔。西湖很大,湖面宽阔,湖水清澈,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环湖大道上,游人如织,三三两两的人群,边走边拍照。有老人有小孩,更多的是情侣,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母女四人在静静的西湖也留下了倩影。
我们马不停蹄的直奔苏州拙政园。远远望去,人山人海,女儿们分头排队购票,安排我在一旁等候,大约等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来到检票口。拙政园的正门不是很大,略显古韵,也很别致。走进园内眼前一亮,别有洞天,仿佛进入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之中。高大古老的树木,虽然参次不齐,却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坚守着园林的宁静。路边的花草,姹紫嫣红,在微风的吹拂下朵朵花儿点头微笑,迎接南来北往的客人。亭台楼阁、水榭回廊,像一条时间的丝带,串起园内各个景点,每一处景色都让人感到古人的智慧和情趣,展现了江南园林的精妙与绝伦。跟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慢步在曲曲折折的循环小路上,每一步都能发现不同形态,不同颜色,不同结构的美景,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拙政园以水为中心,水是它的灵魂,水面占公园面积的三分之一。宽阔的水面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弯弯曲曲的水道,相互连接,购成一个完整的水系网络。飞檐翘角,古朴典雅的亭台楼阁,临水而建,形成疏朗自然的山水格局,与四周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可供游人观赏和休息。
我们是个体自由游,没有导游,便跟在参观队伍的后面沾沾光。听导游讲解:中国四大园林,分为两类,一类为皇家园林,北京的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另一类为私家园林苏州拙政园、留园。拙政园内共有18个景点,分别为远香堂,雪香云、芙蓉榭、听涛阁等。我们走进了有代表性的听涛阁,只见阁内装饰华丽,镶嵌着各式各样的琉璃窗花,图案丰富,有棱形、圆形、多边形和动物图案,透过图案的窗孔,可望见清澈的水面,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着,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远处的山峦倒印在水中,云雾缭绕,约隐约现,变化莫测,好似人间仙境。拙政园一步一景,来到了一棵400年的紫藤树下,粗大的树干,被褐色的皱褶的树皮包裹着,树上开满了一串串白色的紫藤花,散发着阵阵芳香,树枝像垂柳,随风摇曳,整个形态就象一把大雨伞,可为游人遮风挡雨,因而引来众多围观者,一边欣赏一边感叹,紫藤树老骥伏沥的品德。
拙政园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人一头扎进去,就忘记了时间,总感到看不够,拍不完,做了一场穿越500年时空的美梦。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如苏区东北街178号,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9年),总面积为78亩(约52000平方米)。园内的建造与明代御史王献臣的仕途经历密切相关,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辞官归隐苏州,购得唐代诗人陸龟蒙的私人住宅和周边荒地,聘请画家文徵明参与设计,历时16年建成。园名取自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的“拙”者之政也,暗喻王献臣以“拙”为“政”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在历史的长河中,拙政园几经易主,历经沧桑,鸦片战争后逐渐衰落,直到新中国成立,经多次整修,才得以重现往日的风采,既有江南水乡的柔美,又有皇家园林的气派,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现为国家5A级景区,1997年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拙政园不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怀,一种生活态度,它让我们在忙碌中找到一种宁静的港弯,在喧嚣的城市中找到一片清新的绿洲,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人虽然是渺小的,却又是勇敢的,坚韧的,智慧的,既可以改造自然,又能从大自然获得人类所需的一切。
回程的路上,和女儿们感叹着,赞美着,拙政园是一个充满诗意和画境的地方,它像一本厚重的史书,写满了故事,园内的建筑就是史书的文字,雕梁画栋是在讲述它的过去与繁华,更像一杯纯酿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愿将这份美好永远藏在心中,期待有缘再次与你相遇。
江南水乡乌镇
彭福华
乌镇是我们苏杭之旅的第二站。
人人都说江南好风光,乌镇也不例外了。它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北端,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至今有6000多年的文明积淀,1300多年的建镇史。经历无数沧桑变化。却一直保留着原有水乡古镇的风格和建筑,是国家5A级旅游景点,素有中国枕水人家之誉。是形容枕着水睡觉,整个乌镇仿佛漂浮在水上。
乌镇分为东栅和西栅两大景点,因为时间关系,我们选择了生活气息较浓的西栅游览,踏入景区。仿佛步入一幅古雅的水墨画中,脚下的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的很光滑,每一步都是与历史相触,放眼望去,一条条河道与古镇融为一体,曲折蜿蜒,乌篷船悠悠划过,船桨撩起的涟漪,晕开水的柔情。水是柔软的,它是一条银色的飘带,缠绕出一个柔美的乌镇,水又是强劲的,它是强劲的骨骼,支撑起一个富庶的乌镇。有水才能把握交通的命脉,也带来了商业贸易的繁荣。随着大运河从春秋时期开始不断开拓和完善,漂浮在京杭大运河上的乌镇,因为水路四通八达,满载着丝绸、茶叶、粮食的船只沿着蛛网密布的水路,从乌镇出发,驶向四面八方。
乌镇之美,美如水,有了水,才有一座座彩虹卧波桥,有了桥,才有了“傍桥依水”人家,也才有了慢慢行走在桥上南来北往的游客,以及在桨声里慢慢行驶的乌篷船。可以这么说,没有水就没有乌镇今天的繁华。
徜徉在乌镇小街,看街上的店铺和古老陈旧的房子,一律都是木质结构,房子前面临街,后面临水。雕花的窗棂,斑驳的门板,吸引着我们进去探秘。厅堂里,一位老者悠闲地坐在躺椅上,面带笑容,虽然满脸皱纹,满头白发,却很精神。看见我们进去,立即起身,热情的向我们打招呼、让座。于是我们随意闲聊起来,老人很健谈,告诉我们他儿孙满堂,大都在外地工作,只有小儿子留在镇上开了一家店铺,经营本地特产,生意不错。她说,我们几代人都生活在这个镇上,不愿意离开,要坚守住祖辈们留下的这方风水宝地,离开时老人依依不舍,脸上堆满了幸福的笑容。
我们拾级而上,来到彩虹桥。桥上人很多,川流不息,有撑着油纸伞穿着汉服年轻漂亮的姑娘,有坐在童车上的小孩,更多的是老年人,他们穿着时尚,成双成对,三三两两,边走边拍照,说说笑笑,享受着乌镇的宁静与美好。
站在桥上看远方,水乡风光尽收眼底,看桥下碧波荡漾,河道上那些熙熙攘攘的乌篷船,吸引着你去感受,去体验,于是我们匆匆来到船码头。本想包一艘船,饱揽水上风光,可这里规定只能合租,而且每条船只能乘6人,船老板安排我们母女四人坐在船舱内,两位年轻小伙坐甲板上。船老板是一位中年男子,身体健壮,技术熟练,反复叮嘱大家注意安全。
我好奇的打量四周,船虽不大,但很干净。船舱有一个用竹篾制作的弧形深红色的顶棚,不仅美观,还能遮阳挡雨。船在弯弯曲曲的河道上慢悠悠的行驶,我们在桨声和两岸倒影中穿行,如诗如画。突然发现前方河边有一位老妇人在洗衣服,并用手中木制的雷锤在石板上一上一下,反复用力捶打衣服,洗出来的脏水顺着石板直接流进小河。听说两岸居民还直接取用这河水淘米做饭,我问船老板,这是真的吗?他爽快的回答,流水不污。我想这大概是千年古镇的传统与习俗吧。
乌镇还有很多传统产业,老作坊、印染坊、酿酒坊、制扇厂等,不经意间,我们走进了宏源泰印染场,只见场内从离地10多米的竹竿上径直垂落下来一匹匹花布,像云朵,像布帆,起风时自由摆动,在空中飞舞。更像一个印花布的蓝色海洋,我们在花布中穿梭,花布上的图案千姿百态,清晰明快,让你流连忘返。从前听我母亲讲过,我们江西老家农村都是用土织布机纺织花布,做出衣服穿在姑娘们身上,不仅素雅而且漂亮。现在乌镇的印花布不禁让人回味,更让人欣赏。传统衣食文化在古镇继承和发扬得这样原汁原味。
乌镇不仅是繁忙富饶的高埠重镇,更是名人辈出的文化之乡。现代文学家五四运动的先驱茅盾先生在这里出生,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与少年,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茅盾纪念馆,感受了茅盾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还有国学大师汤国梨也出身此地。作家木心晚年也隐归于乌镇。
匆匆一游,乌镇留给我的印象是真实的、诗意的、美妙的、文化的。乌镇的美在于它是活着的历史,黛瓦青砖古代建筑中住着现代居民,居民也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任凭时光荏苒,风雨变幻,依旧过着悠然淡雅的生活。可惜没有机会在乌镇久留,只能匆匆的来,又匆匆的走,心中充满了一份不舍,瞬间想起海子曾说过,“我有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自己多么希望在乌镇也有一所房子,面朝小河,炊烟袅袅,看夕阳西下。在这里度过余下的时光,那是不现实的,就让乌镇的美好永远留在心底吧!
高峡出平湖
彭福华
每一个辉煌的时代,都会诞生伟大的奇观,古埃及铸造了金字塔,古罗马塔建了斗兽场,中国古代秦汉时期修建了万里长城,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年代,创建了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大坝。所谓长江三峡,是矍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叫三峡。
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是万里长江中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50年代初,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时,提出”截断巫山的云雨,高峡出平湖”改造大自然造福万代的远景设想。
1992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关于兴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决议》,1994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开工,2009年三峡工程全部竣工,历时17年。大坝总长3035米,高185米,面积1084平方千米,总容量393亿立方米,三峡大坝建成凝聚了几代中国人“高峡出平湖”的梦想,包括了全体建设者的智慧和辛劳。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壮举。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江,有着丰富的水利资源。过去在带来富饶与文明的同时,也带来频繁的水患。因三峡暗礁无数,惊涛骇浪,浪打船翻死人的事常有发生,大坝建成后,大大提高了防洪能力,使10年一遇的水灾,现在100年也难遇了,有效地保护了长江下游平原区数千万人民和数百万耕地免受洪水的威胁,使人民安居乐业。同时极大地改善了长江上游航运,降低了运输成本,每千吨公里平均耗油,由蓄水前7.6千克,降为2千克,并在枯水期间向下游补水,平均增加航道水深1米左右。提高了下游通航标准及船舶航行的安全度。2024年货运量高达2081万吨,创历史新高。三峡发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年发电量为988亿千瓦,创造了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的世界记录。水利资源利用率达到100%,电力覆盖湖南、湖北、河南、重庆、上海等十多个省市,而且电力能源优质清洁,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优化了生态环境,为缓解中国能源瓶颈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峡大坝两岸、山峦叠嶂,葱翠欲滴,风景如诗如画,让人赏心悦目,令人满心陶醉。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一次次前来打卡,拍照留念。仅2024年接待游客就突破了100万大关。可谓是“万里长江一三峡,浩渺烟波天地间。”
下午,我们登上了坛子岭,这里海拔262.8米,是三峡工程制高点,也是饱揽三峡水利枢纽全貌的绝佳观景台。还是一处镇邪除恶的风水山岭,承载许多传奇故事。更是贮藏了不少宝贝。1997年大江截流之后,从长江底部取出了一块奇石,是三峡地区地貌变迁的“活化石”,站在坛子岭顶上,极目远眺,三峡大坝,像一道巨大的屏障,橫卧在江面上,又象一座钢铁长城,坚不可摧。四周水雾潦绕,仿佛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汹涌的江水如同千军万马,从八个泄洪口喷涌而出,像八条白色的巨龙般咆哮,又像银色的瀑布一泻千里,无限壮美。紧接着我们登上了三号游轮。站在甲板上远眺,江面是那样的辽阔,水是那样的清澈,岸边的树木葱笼,倒映在水中,阳光是那样的妩媚洒在江面上,水波潋滟,如同一颗颗珍珠明亮璀璨。江水不停地拍打着两岸的岩石,发出悦耳的声响。仿佛在演奏着美妙的乐章。山衬托着水,水依托着山,水绕山行,山因水而灵,山水之间总有看不完的风景。抬头望去天边的晚霞五彩缤纷。太阳慢慢地落到山后,约隐约现。
突然船上广播传来清脆的声音:“各位游客朋友,邮轮马上就要通过三峡大坝了,请大家到前后甲板观光——”顿时大厅、餐厅、游艺厅的客人象潮水般涌向甲板,观看邮轮过闸,游轮过闸的方式很奇妙。先将水闸上游的闸门关闭,下游闸门打开,等水槽里的水位和下游一致时,船开进水槽,关好下游闸门,接着上游底部闸门再次打开,水槽从底部灌水,等水槽的水位和上游一致时,再打开上游闸门,如此这般逐级而上,经过5级船闸,最后驶入113米高的三峡大坝上游段。随着水位一点点上升,邮轮也随着慢慢上升,不一会前方闸门洞开。虽然不可思议,但我们已经顺利地通过三峡大坝,很快邮轮靠岸了。
回头望,夜色苍茫,远去的三峡大坝更显朦胧、神奇。让人心驰神往,感慨万千,三峡大坝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是一首大自然与科学交织的赞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智慧和力量,更是人类的瑰宝,中华民族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