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修志 鉴往知来
《六汪镇志》评审会隆重举行
9月18日,《六汪镇志》评审会在六汪文联会议室隆重举行,工委党史研究中心(区地方史志研究中心)原主任刘洪亮、山东科技大学副教授宋开金、工委党史研究中心(区地方史志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海燕与会指导。六汪镇党委书记楚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宁聪,镇人大副主席井宏杰,《六汪镇志》编纂顾问刘洪亮、王群、葛春臻、张明俊及全体编纂人员参加会议。
会议由镇人大副主席井宏杰主持。六汪镇党委书记楚冰首先致辞。他指出,编修镇志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修史修志”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六汪镇文化建设的大事。镇志是一部记录六汪发展历程的“地方百科全书”,也能承载乡愁、凝聚共识、启迪未来。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宁聪就《六汪镇志》编纂工作情况作汇报。他详细介绍了自2023年7月启动编纂以来,镇党委、政府在组织保障、资料征集、质量把控等方面所做的努力,竭力打造一部可信、可读、可用的精品良志。
刘洪亮、宋开金两位专家从专业角度对志稿进行评审,充分肯定了编纂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就史实考证、结构优化、特色彰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修改建议。工委党史研究中心(区地方史志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海燕传达了市委党史研究院(市地方史志研究院)相关专家的审读意见,指出对志稿要严把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和文字关,确保志书质量。顾问也各抒己见,对镇志的修改完善提出了许多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黄岛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六汪镇党委政府于2023年7月启动《六汪镇志》编纂工作,成立编纂委员会,设立由六汪文联牵头的编辑部,到2025年7月,利用两年的时间,先后三易其稿,编纂完成了六汪镇志送审稿。全书共23篇、102章、340节,计100多万字。整部志稿,体现了古今贯通、民生为本和时代印记。
两年来,镇党委政府数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编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2025年4月,当《六汪镇志》编纂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镇党委楚书记主持召开了由党委政府相关领导和镇直有关部门参加的调度会议,重点就各单位审稿问题进行了具体安排。领导重视是编纂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全镇上下广泛动员,凝聚修志工作合力。编纂《六汪镇志》,在六汪历史上是第一次,无经验可以借鉴,资料缺乏更是最大的问题。因此,全镇各村和镇直部门一齐行动起来,献计献策,积极与编辑团队对接提供史料。这是六汪镇志编纂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 区直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为修志工作解难题、添助力。在编纂过程中,区委组织部、史志研究中心、档案馆、图书馆及一些业务部门,提供了全力支持。特别是区史志研究中心的领导和专家,更是不遗余力,在编纂业务、资料查阅等许多环节上,提供了大量的指导和便利。区史志研究中心吕海燕副主任先后组织专家和顾问三次到六汪镇检查指导工作,听取汇报,解决我们在编纂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区史志办特聘专家宋开金教授,根据史志办的安排,几次独自驱车到六汪,就篇目设置等具体问题,与编辑部的同志逐篇逐章逐节进行研究探讨,处理了一些原篇目存在的设置不规范、不合理的问题。还应该提到的是,由王群、刘洪亮、葛春臻、张明俊、宋开金等同志组成的六汪镇志顾问团队,时刻关注着六汪镇志的编纂工作进展,及时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编纂工作的具体问题出谋划策,做出了突出贡献。
编纂团队担当作为,合理规划,有序推进。镇志编纂,篇目先行。篇目的科学合理设置、体现六汪历史人文特色,是编纂的首要一环。我们认真学习了相关镇街的一些好的设置做法,同时又最大限度地体现六汪特色,并进行了大胆创新。比如,上级文化部门认定的六汪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塔桥全羊、胶河大白菜、安氏脉学、祝兹陶瓷制作技艺、铁橛悬泉传说、五凤楼和荆梁寺传说、大沟婚嫁习俗、六汪大集等八项,可以说是面广量大。对此,我们专设了一篇,其下设了传统技艺类、民间文学类和民俗类三章若干节。此外,个性化的设置,还体现在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观、遗迹、人物、艺文等诸多方面。
攻坚克难,破解难题。编纂六汪镇志,上下几千年,古今纵横,而又面临资料严重缺乏的困境,其难度可想而知。有编辑同志说,两年走过的路,不堪回首,凭添了许多白发。面对诸多难题,编辑团队咬牙坚持。到部门,翻箱倒柜,从海量的“故纸堆”里查找点滴有用的信息;翻山越岭到村庄与长者交流,从历史长河的碎片中撷取一朵浪花;到区史志研究中心、档案馆、图书馆查阅文档资料,废寝忘食。针对文体文风等方面的经验不足,我们与铁山、灵山卫、大村、王台等镇等多次沟通交流,学习他们的编纂经验,丰富我们的编纂实践。为了早日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编辑同志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白天晚上,夜以继日,高速高效运转。攻坚克难、无私奉献,这是六汪镇志完成的基础。
精益求精,严把志书质量关。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我们坚持质量至上的原则,在内容上,对搜集到的含糊其辞的资料,我们不错过一个疑点,反复核查求证,使用的资料力争做到完整无误。在编纂工作的最后阶段,我们带着打印出的文稿,到村庄和部门,请专业人员审核,或通过微信,传送文稿,让他们通过电子版的形式,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同时,我们深知,任何小的瑕疵都会影响志书的整体效果,因此,一个标点、一个空格,我们都再三斟酌,规范使用。
编纂团队将认真贯彻本次评审会议精神,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各位领导专家的评审意见修改落到实处,并以此为契机,把志稿质量提升到一个新台阶,保证在春节前,《六汪镇志》与读者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