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镌刻在民族血脉里的不能忘却
作者:小格
诵读/编辑制作:小格
九.一八:镌刻在民族血脉里的不能忘却
作者:小格
当每年9月18日的防空警报划破天际,那急促的声响总能瞬间拉回1931年的那个夜晚——日本关东军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炮轰沈阳北大营,短短数月,东北三省全境沦陷。这场事变,不仅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的深重创伤,更成为刻在每个中国人心头的“不能忘却”,因为它藏着苦难、浸着热血,更连着民族的未来。
不能忘却是铭记山河破碎时的锥心之痛。
侵略者的铁蹄踏过东北平原,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无数家庭妻离子散,
千万同胞在故土上沦为“亡国奴”。
从沈阳到长春,从村庄到城镇,
昔日的家园变成人间炼狱,
这份苦难不是泛黄史料里的文字,
而是无数同胞用血泪写就的真实,
容不得半点遗忘。
不能忘却是致敬绝境中奋起的不屈脊梁。
面对侵略者的肆虐,
东北大地从未沉寂:
杨靖宇率抗联将士在冰天雪地里食草根、嚼棉絮,
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赵一曼身陷囹圄,面对酷刑始终坚贞不屈,
用生命践行“未惜头颅新故国”的誓言;
还有无数无名战士,
以血肉之躯筑起抵抗侵略的长城。
他们的抗争是民族精神的火种,
照亮了救亡图存的前路。
不能忘却更是传承面向未来的警醒与力量。
如今,硝烟早已散尽,山河无恙,
但“九一八”的意义从未褪色。
它时刻提醒我们:和平从不是凭空而来,
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
必须烙印在心底;
它更激励我们从历史的磨难中汲取力量,
以实干强国家,
以担当护和平,
让曾经的苦难不再重演,
让民族的脊梁永远挺拔。
防空警报会结束,
但“九一八”的记忆永远不会落幕。
这份“不能忘却”是对历史的敬畏,
对先烈的缅怀,
更是每个中国人守护和平、砥砺前行的精神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