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红楼》雅韵,补自我短板
作者:陈希文
年逾古稀的我一生最大的缺憾就是很少看长篇历史小说。记得1995年在乾县宣传部长任上,因宣传工作出色,被授予咸阳市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并奖励一套“四大名著”精装夲。本应认真拜读,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曾几次搬家,名著跟着我依旧搁置在书架上。这知识的空缺也造成了我深深的遗憾。
前些天,我在书柜上看到了“四大名著”,随手翻阅欲认真再读,却看到书印字体小、卷帙浩繁、版本厚重,加之现有视力差、忘性大、精力不济、阅读难以持久等因素又放下了。进入深秋时节,近日细雨连绵,较少外出,恰逢央视回放《红楼梦》电视剧,这让我兴味盎然,正好能快捷地弥补知识短板。提到再看《红楼梦》,大家可能会说这么脍炙人口的古典名著,对多数人来说已不新鲜。但对我而言,短板还是短板,须尽量弥补可能会少些许遗憾。故秋雨霏霏之日坚持每天看几集,兴趣未减。
文学泰斗、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所著的章回体小说《红楼梦》在中华文坛影响深远,它是开天辟地、古往今来第一小说。当于日月争辉,万古不磨。它在“四大名著”中成书最晚,却被公认为“四大名著”之首。其思想深度、艺术成就和文化内涵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历来受到文化艺术界的大力推崇和深深敬仰。尤以国内的“红学会”研究成果最盛。
《红楼梦》由小说搬上电视荧屏,先后有好多版本。至今被人们看好的还是1987年由王扶林执导拍摄的36集。因此版本忠于曹雪芹的原著,系经典之作。
《红楼梦》起缘于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话说这块石头遇到了两位老神仙,一位是神瑛侍者,一位是绛珠仙草。两位神仙交给它下凡观察和记录人间生活的任务。所以《红楼梦》又叫《石头记》。可见,曹雪芹的小说一起笔就以神话色彩先声夺人。说两个神仙之间有一段特别的缘份。神瑛侍者曾给绛珠仙草浇过水。后来,绛珠仙草修行成了仙女,神瑛侍者成了直男,两仙爱昩,动了凡心,一起来到人间。神瑛侍者幻化成出生时口衔宝石的賈宝玉,绛珠仙草转生成了林黛玉,想用眼泪报答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情。于是两个主角的演绎拉开了故事的序幕。后来的金陵十二钗也跟随两位神仙转生来到人间。看来古典小说传达的故事,多是由于老天的安排,神仙的教化,颇为离奇和神秘。
《红楼梦》共120回,前80回由曹雪芹著,后40回由高鹗叙写。浩浩章回体,洋洋百万言,电视剧以原著为蓝本,立体、鲜活、多维度地展现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活百态与人性世情。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封建社会大家庭中众多人物的生存状态及命运浮沉,最终以世事变故、家族由盛转衰、主角人物离散的悲剧收场。
统观剧情,主要展现在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
前期,盛极一时的家族图景。开篇交代了灵通宝玉的来历及四大家族以联姻和绑定官场利益的共同体关糸。贾家是四大家族的纽带,其中两人封为国公,贾宝玉的姐姐贾元春为皇妃,是大家族的皇权靠山。贵族和皇权的结合,家族势重位显。林黛玉因母亲去世投奔外祖母贾府,与衔玉而生的贾宝玉相遇, 二人渐生情愫;薛宝钗随后也因父去世、哥哥惹事,随母进府居住,形成“宝、黛、钗”三人的情感羁绊。通过元妃省亲、元宵夜宴、海棠诗社等情节,展现贾府的奢华生活。同时穿插刘姥姥进大观园等片段,以外部视角凸显家族气派。家族表面繁华却暗流涌动。如王熙凤暴露的管理问题、赵姨娘等人的暗中算计、贾赦、贾珍等子弟的腐朽行径,为后续衰败埋下了伏笔。
中期,由盛转衰的悲剧酝埌。宝黛爱情愈发真挚却充满阻碍,“共读西厢”与“黛玉葬花”等情节凸显二人精神共鸣与悲剧性;薛宝钗则凭借性格端庄获得贾府上下认可,形成“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对立。贾府危机渐显,家族经济开始亏空,王熙凤放高利贷,贾府成员挥霍无度困境加剧;外部官场牵连不断,贾玉村落井下石,为贾府后续被抄家埋下隐患。家族死亡阴影笼罩,一系列悲剧接连发生。秦可卿病逝、金钏儿投井、尤二姐吞金、尤三姐自刎,这些死亡事件不仅是个体命运的悲剧,更预示着家族的颓势。还有,抄检大观园是由盛转衰的关键事件。内部搜查暴露了贾府的腐败与人心涣散,晴雯等Y环被害致死,导致了宝玉与封建家族的矛盾彻底激化。
后期,家破人亡的悲剧结局。元妃暴毙,失去皇权庇护;贾府被抄家,贾赦、贾珍等获罪被抓,王熙凤因积怨抱病而亡。这些对家族整体都是重大打击。在贾母、王夫人的安排下,宝玉被骗与薛宝钗成婚,黛玉得知后心碎焚稿,香消玉殒。爱情悲剧落幕。贾府彻底败落,幸存者各奔东西。宝玉在经一系列打击后,看破红尘,出家为僧。家族结局悲惨凄凉。
由巜红楼梦》封建家族的兴衰史不难看出,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贵族,表面奢华实则内部腐朽、矛盾重重,其衰落是封建制度的必然缩影,体现了“盛极必衰”的历史规律。主要人物的悲剧各有所向。贾宝玉的幻灭是对封建仕途的否定;林黛玉的死亡是封建礼教对真挚爱情的摧残;薛宝钗的婚姻是封建婚姻制度下的牺牲品。这些都体现了封建体系对人的价值与情感的扼杀。
电视剧接近尾声,由于剧中人物众多,关系错纵复杂,有时还难以理清头绪,必要时须翻原著认真品味。总的来说,看剧读原著引发了我深深的思索,让我缺憾的知识得到了些许补偿。我以为《红楼梦》虽为虚构,却以“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笔法,真实映射了封建时代的社会面貌。它通过賈府的兴衰和人物命运,深刻揭露了封建家族的腐朽、封建礼教的残酷,以及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与摧残,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是中国文学史上批判封建制度的经典之作。
2025年9月18日于咸阳
陈希文,男,陕西乾县人。大学本科,高级政工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員,咸阳市职工作协顾问。一生务过农,当过铁路工人,从事党政工作四十余年。因职场生涯的需要,勤于学习,亲近文学,笔耕不辍,出版文论专集《情怀》,纪实文学《驿路心雨》,散文诗歌专集《人到中年》《品茗幽香》《青出于蓝》。5部专著共计百万余字。多年在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发表文章300余篇。现为《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多篇文章入编《白鹭文刊》珍藏板,曾在举办的最美中国年、盛世华夏杯、伟大征程杯、第二届“白鹭杯”等全国文学作品大赛中多次获奖,并授予“优质创作者”称号。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盛世阅兵•礼赞强国”(2025)文学作品大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25573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