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淅沥声半夜,何需冰雹祸京城!
文/王春
今日我穿过黄河流域的折痕
跨越鲁豫的交界
从泗水之源
子在川上曰的碑碣
路过万仞宫墙
走向滹沱河环绕的坡地
行李箱里装着未拆封的晨光----
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交融
西柏坡的晴岚
折射着粗粝的石墙
依然保持着一代为民请愿的骨气
电报机的节奏
在核桃树下
用摩尔斯电码的余温
复述一九四八年的星群
军委作战室的木桌纹路里
未干涸的墨迹正在漫游
它们穿过发报机青铜的震撼
在等高线地图上标出新的海拔
我触摸墙体时
体验到历史遗留的指纹仓穴
每个指纹都是一个公平,正义的二维码
那些带河北口音的风
正将太行山脉折成信笺 寄往所有尚未抵达的春天
院外的碾坨还在转动
金灿灿的小米从时光缝隙
落进新时代的计量单位 九月的栾树
再次绽放鲜艳的花蕾
像是七十八年前
西柏坡发出三大战役的金色天线
此刻我站在西柏坡
秋日暖阳之下
看猎猎红旗飘过
峰峦交错的太行山峦
滹沱河清澈的倒影里
走出一群进京赶考的英姿
这里每块红页岩都是活着的词典
每个前来的人都想求索真理的注解
后来才发现
由于自已的到来
也已化作这篇巨著的一个标点
文/赵峰
玉米杆子在田埂站成陪审团
谷穗低头思考答案
镰刀把账本一甩
稻草人拨动算盘
春天偷的阳光
夏天借的雨水
还有风赊的盘缠
都得折成颗粒,成色不能减
柿子早把账单挂上枝头
红了脸颊,害怕心软
那些被虫啃过的叶,被鸟啄过的疤
此刻都成了证据
就连落在地上的影子,收费
按平方计算
我蹲在田头算收成
一群麻雀嘘声一片
落花生将心思藏在土里
红薯撑开地皮露了破绽
蒲公英的借据被风吹走
蝉鸣的滞纳金堆成小山
风从粮仓门口走过
将算盘珠子吹乱
算来算去,所有的亏欠
都成了时光的大包大揽
它没收了所有的热闹
只退回来一筐霜寒
《狗🐶狐🦊之恋》
文/赵峰
大千世界 如此奇怪
狗和狐成了挚爱
不离不弃 不只代表人类
出双入对 同样适于兽界
狗恋狐慧黠灵秀
狐爱狗忠实勤快
发誓一生相守
爱得死去活来
不料惊动了死神
怒冲冲向此走来
"尔等须舍其一,
死!这是阎罗的令牌”
瞬间,狗与狐相拥恸哭
恨只恨 这无情世界
狗说:罢了,我去赴死
狐亦说:不如我走了自在
死神说:谁生谁死,我难定夺
你俩来个石头剪刀布吧,生死自裁
最后,狐狸倒在尘埃
狗哭得泪血盈腮
“说好的咱俩一起出石头
明明我出了剪刀。你怎么出了布呢?我的乖乖……
死神轻叹:有人揣着输的念头
反而赢了结局
机关算尽的,落个呜乎哀哉
谁自私算计,谁赤诚大义
狗啊!你怎么还不明白
文/曹德全
在时光的长河里
有一朵乌云,沉重而压抑
1931 年 9 月 18 日
那是一道刻在华夏大地的伤痕
夜晚,枪炮声打破宁静
沈阳城的夜空被战火照亮
罪恶的铁蹄踏上东北的土壤
无辜的百姓在恐惧中逃亡
那是怎样的黑暗啊
山河破碎,家园沦丧
鲜血染红了白山黑水
屈辱在每一寸土地上流淌
工厂停止了轰鸣
学校没了朗朗书声
侵略者的狞笑回荡在街巷
中华民族,陷入了苦难的深渊
但我们的民族不会屈服
热血在胸膛中沸腾
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中战斗
赵一曼用坚毅书写着抗争
每一次冲锋,都是对尊严的捍卫
每一滴鲜血,都在唤醒沉睡的灵魂
那是不屈的呐喊,那是抗争的号角
在黑暗中,点亮希望的火苗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
九一八的警钟,依然长鸣
它提醒着我们,不能忘记过去
不能忘记那一段屈辱的历史
我们站在新时代的土地上
回望那烽火连天的岁月
先辈们的精神,如璀璨星辰
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铭记九一八
是铭记那份伤痛,那份耻辱
是铭记民族的苦难,国家的沧桑
是铭记我们肩负的责任和担当
让我们以史为鉴,奋发图强
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筑起新的长城,守护这片土地
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东方
《 倚窗听雨》
文/曹德全
倚窗听雨声,
那细密的音符,
自灰蒙的天空洒落。
像时光的针脚,
缝补着城市的斑驳。
雨丝织成帘幕,
模糊了远方的轮廓。
高楼沉默,
路灯在雨里瑟缩,
像孤独的行者,
迷失在夜的漩涡。
我静静地靠着窗棂,
任思绪在雨中飘泊。
那些被遗忘的过往,
如残败的花朵,
在记忆的泥沼里,
散发着淡淡的落寞。
雨滴敲打着玻璃,
是岁月的叩问么?
问我曾有过的梦想,
是否还在心底闪烁;
问我历经的沧桑,
是否已将灵魂打磨。
窗外的树,
在雨中颤抖着枝叶,
似在诉说着生命的执着。
每一滴雨,
都是一次洗礼,
洗去尘埃,
留下生命的本色。
倚窗听雨声,
我在这寂静里思索。
生活的旋律,
如这雨的节奏,
有激昂,有舒缓,
有苦涩,也有欢乐。
当雨渐渐停歇,
月光穿透云层,
洒下银白的光泽。
我知道,
明天,
又将是新的跋涉。
六、挺直我们民族的脊梁
——写在九一八
文/若风
挺直我们每个人的腰杆吧
挺直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再不让
那些狰狞的面孔就如看猪狗
并指着我们说:
东亚病夫
就该灭亡
秋晨 泗水济河植物园吉安门亭上抒怀
文/若风
笛声亭台上,台阶步步升。
露珠夜早成,雀鸟晨互鸣。
天高悦心目,地阔宜人行。
极目万里外,何处不秋风。
七、狐狸与黄鼠狼
文/ 殷秀奎
臭味相投似兄弟,貌合神离鬼胎异。
狐假鸱张卑奸道,鼬佯年拜坏心机。
秋后棵稀当逃兵,夏前帐浓装牛皮。
山花烂漫不争春,临危是谁守阵地?
纪念九一八事变94周年
文/ 殷秀奎
柳条湖畔起狼烟,东瀛铁蹄犯满关。
少帅丢营弃家宁,老蒋安内引外患。
黑水白山怨载道,北赵南杨气冲天。
碧血丹心抗联勇,林海雪原把敌歼。
八、三国演义之失街亭
文/ 李德举
街亭败失痛顿首,丞相挥泪斩马谡。
用人不周害三军,悔恨未听先帝嘱。
九、七律·梦
文/赵祥友
六根清净欲成仙,身在红尘意妄然。
遥寄空灵脱俗骨,远飞世外入冥天。
忧愁化雨三江水,爱恨随风一路烟。
罗刹惊魂方梦醒,人神依旧两无缘。
七绝·草芥吟
文/赵祥友
生如草芥怜蝼蚁,纵有千般枉自悲。
但遇诚心多善待,修身无顾任风吹。
十、秋夜月下
文/赵必胜
玉露金风夜渐凉,月轮皎澈映平房。
窗前竹叶灯摇影,槛外萤虫火亮光。
桂子花开香味涌,石榴果挂鼓腮梆。
谁家音响老歌放,过眼云烟唱故乡。
文/刘雨林
夜雨漂摇霜染枫,寒虫点缀雁鸣匆。
春来秋去随风舞,梦里云开对月宫。
十二、江苏王兴伦诗歌四首
十三、千里易析字:“日(太阳)”的一天
朋友刘先生灵感撬动,找到许多与“日”有关的汉字,诚邀我为其解析一下,有关“日(太阳)”的一天活动轨迹的汉字。我也十分欣赏刘先生的考究探索态度,欣然答应,于是乎就钻进了“太阳(日)”里。
“日(太阳)”是整天的忙碌,一刻也不得消歇,我看的非常清楚,因为我也是整天琢磨它分析它,能看清它的舞步的曼妙。要想把它们解析得细致,那还得从“时辰”这个词说开去。
“时辰”,又称“时晨”,为什么?因为二字都离不开“日”。说具体点“晨”,是表示早晨的时光;“时”是表示晚上的时光。二字合起来就表示一天的时光,让人们用一个“时辰”词概括了。怎么这么奇妙?
“时”,繁体字或者说异体字为“旹”,上中下结构字,上(屮)中(一)下(日)三个字元素构成。“屮”,指草卉的意思;“一”,指地平线;“日”,指太阳。这个“旹”的意思就是太阳已经落入长着草的地平线以下了,形容时间已晚的时光。简化字“时”,左右结构,左“日”右“寸”,“寸”是手的意思,也是会意字,会太阳从手指缝里溜走了,只是表示一般的时间概念。
历(歷)”“岸”“厚”等;“辰”中的“二”,表示河岸或悬崖边的梯田(田地)的意思;“辰”中的所剩笔画是“止”的变体,表示“脚趾”的意思。“辰”的意思就是迈步走向河岸或悬崖边田地进行劳作的人。劳作的人很在意时间,如“农(農),意思是在弯曲的岸边田地里干活的人”。
“晨”,上下结构,会意字,会太阳已照射到河岸或悬崖边的田地里之意,意思是太阳升起来了,趁早下地,时辰不等人。再如“昃”,上下结构,意思是太阳照射不到悬崖下的那个人,《说文》:“昃,日在西方时,侧也。从日,仄声。”
“日(太阳)”在各个时辰段都有非凡的表现。
“旭”,会意字,由“九、日”两个字元素构成。《说文》把“旭”看成形声字,《说文》:“旭,日旦出貌。从日,九声。”
“旭”字的“九”到底是什么?
“九”,象形字,甲骨文写作“ ”,像人的长长的手臂的样子,引申为“长”与“大”的意思,如“究(伸出长长的手臂探寻洞穴中到底有什么)”,“尻(长长的大大的屁股)”。“九”当数字用时,表示个位数的最大数;“九”在古代表示吉祥数字,如“九五之尊”“一言九鼎”“九儒十丐”。“九”在《易经》中表示阳数,如“上九,亢龙有悔”。
“旭”,会意字,会人的长长手臂向上摸到了太阳之意,形容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的时刻,距离人非常近。
“旦”,会意字,会太阳刚刚脱离地平线之意。“旦”中的“一”指地平线,“日”指地平线上的太阳。《说文》:“旦,明也。从日,见一上。一,地也。凡旦之属皆从旦。”
“旦”,本义为日出天亮,引申为早晨。如“信誓旦旦”“牝鸡司旦”。
“朝”,会意字,会太阳藏在地面上的草丛里,与天空中的月亮相辉映之意,表达是早上的美好时光。但“早朝”一词应读chao,指古代皇帝召唤大臣,上朝议事的时间是太阳刚露出来,月亮还没落下的时刻。 “朝廷”一词来源于“上朝”,如“素面朝天”“只争朝夕”。
“朝”与“晚”相对应。“晚”,左右结构,左“日”右“免”,会意兼形声字,为什么“日”+“免”就是“晚”呢?
“免”,就是“兔”的简写,“兔子”这种动物擅于逃脱,跑得快。那么,什么时候最适合它逃逸呢?就是当太阳落下后的灰暗时候,是兔子寻找食物的最佳时机,长此以往,兔子与黑暗的关系不言而喻,所以,“晚”,其实是“日”与“兔”的结合。再如“冤”,指兔子因贪吃被罩(冖)住了,被骗而又心不甘才叫冤。
“早”,会意字,“日”在“十”上。其实,“早”的下部首并不是“十”,而是“艹”,是“艹”的变体。如“草”“卓”等字的下部都是“艹”。“早”,会太阳上升刚脱离地面上的小草之意。可《说文》解释不一般。《说文》:“早,晨也。从日,在甲上。”为什么说“早”是“日在甲上”?
因为小篆把“早”写成了“ ”(上“日”下“甲”)。许慎顺水推舟这样解释。
“甲”,甲骨文写作“ ”,像动植物硬壳破裂的纹路的样子;还像铠甲甲片的衔接缝纹的样子。因而“甲”就是指动植物的皮开裂的意思,会太阳从开裂的地面小草皮上升腾之意。绕来绕去,“早”还是指早晨的意思,具体指天亮至七八点钟的光景。
“东”,繁体字为“東”。有人把“東”解释为“木”内“日”,认为太阳还没升很高,还在树丛里。这是对“東”的误释,难道“日”在树丛里就一定是东方吗?但“日”也可落入西天下的树丛里,还能叫“東”吗?其实,“東”是由“木、由”两个字元素构成。“由”,在古代是装东西的布袋之类,甲骨文写作“ ”,像扎着口的麻袋的样子。如“宙”,意思是天像装进天下物体的房子,大地像能载满物体的布袋。再如“娉”,意思是用工具(丂)挑着布袋里装着的大礼,向女方求婚。
是劳动者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古代的劳作者,天一放亮,就用木制工具(扁担之类),扎捆上装有所用的东西的布袋,从家向地出发,这时也刚好是太阳升起不久,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装有物品的布袋(東),慢慢借代指太阳升起来的地方的方位词了。
“東”与“西”相对应。“西”是什么?“西”,象形字,甲骨文写作“ ”,像大口的布袋的样子。劳作者劳动一天,把成果装进“西”里掮回家,长此以往,劳作者就把太阳快要落的地方,认为就是装物品的地方,这样“西”也就成为方位词了。至今一些汉字里,还保留着“西”是装物品的布袋之意,如“贾”,意思是布袋里装着宝贝,“商贾”一词具有说服力。再如“粟”,意思是用布袋装着的小米;再如“烟”,繁体字为“煙”,意思是用布袋装着土赶紧去灭火,用土灭火才冒烟火气。
由此可见。“东”与“西”二字单从字面上看,与“日”无关。
“杲”,上下结构,会意字,“日”在“木”上,会太阳不断上升,升到树木之上之意,树木再也遮挡不住,天空更明朗。“杲”的本义就是明亮,引申为“白”,如《诗经·卫风》:“其雨其雨,杲杲出日”。《说文》:“杲,明也。从日,在木上。”
“昜”,上下结构,会意字,会正午的太阳直射到植物架正顶上之意。古代的爬秧植物一般靠墙而种而爬,“昜”字的下部就是植物架的象形,“昜”的本义就是阳光炽烈的意思。在汉字简化前,“昜”与“阳”是分开使用的,表达直射意义的就用“昜”,表达斜射意义的就用“阳(爬山坡的太阳当然是斜阳)”。汉字简化以后,统一使用“阳”,“昜”退出了历史舞台,只有在字中作偏旁时继续使用,如“杨(楊)”
“杳”,上下结构,会意字,会太阳过午,慢慢下落,直到天西落入树下之意。引申为昏暗的意思,又由“昏暗”引申为极远的意思,如“杳无音讯”。
“莫”,会意字,会太阳落入深草丛里之意,为什么?“莫”,上中下结构,上“艹”中“日”下“大”。“莫”的下部首“大”是“草”的变体,并不是“大小”的大。一般说来,“大”在字中作上中部首时,表示人或大人的意思,如“奔”“夺”等;“大”在字中作下部首时,表示木或草的意思,如“契”(古代人把盟约刻在木版上)。但“奖”字除外,为什么?因为“奖”字的下部首并不是“大”,而是“犬”,是犬的简写。“奖”字的上部首,左边为案板,右边为肉。“奖”的本义是拿着肉驱使狗,让其猛跑,引申为勉励。
“莫”,上有“草”下有“草”,再也看不到太阳了,引申为“没有”的意思。
“暮”,会意字,会太阳已落入草根以下了,天空黑暗了之意。引申为昏暗或晚的意思。
“旮”,上下结构,会意字,会太阳落入草根以下的不知哪个角落了,即使用长长的手臂向下也够不着了。
汉字也像大千世界一样繁杂缭乱,决不能说带有“日”偏旁的汉字,一定与“太阳”有关,如“旧”字。“旧”,左右结构,左“丨”右“日”,繁体字为“舊”,上下结构,上“萑”下“臼”,会意兼形声字。“萑”,就是“鸮鸟”,这种鸟的最大特征就是懒惰,自己不筑巢(窝),而是用其它鸟废弃的巢(窝)。“萑”的“艹”头,并不是“艹”,而是“鸮鸟”头上的美丽羽毛。“舊”的下部首“臼”,既表音又表意,鸮鸟的巢(窝)的形状很像“臼”。而简化字“旧”,看不出“新旧”的意味,意思更看不出与“太阳”有关,虽书写简便了,意义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总之,以上林林总总地解析了“日(太阳)”的一天的活动轨迹:旭∈旦∈朝∈早∈東∈杲∈昜∈杳∈莫∈暮∈旮。因而,我们可以说太阳是炽烈的光明的,而又是勤奋的永不懒惰的活动家,是人类的忠实朋友,给人类带来了温暖与幸福!
本期制作人
张燕
图文编辑
刘友朋
《鲁源文苑诗词汉字解析选粹》作者/鲁源文苑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