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巷,我的根
赵長民(旭东)
我姓赵,家在李后村的赵家巷。这巷名并非赵家人自封,原是李姓聚居之地,后来从县城的赵家巷迁来三户赵姓人家,李家有人便随口叫出“赵家巷”的名号,周边村人也就这般叫开了。虽只三户赵姓,中间有个南北向的约8米宽的巷子,却不想这名号竟落地生根,成了正式村名。
赵家巷地处蓝田川道北边,距县城东北三里半。此处属三里镇李后村,东接樊家村,南邻门家庄、桂张村,西连小刘村,北边坡上耕地之外便是焦庄和小寨。李后村原有五个自然村,赵家巷居其一。这地方有三多:大户人多,读书人多,在外做事的体面人也多。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之墓就在李后村,民国时蓝田中学的何子云校长也出自此地。
我家原是耕读传家。祖父除了农事,还做得一手好纸匠活,金童玉女、奠纸围桌,供不应求。祖母也识字,老两口和睦默契,将日子过得殷实快乐。祖母早逝,祖父续弦,得了我父亲。大伯与父亲虽非同母,却兄弟情深。大伯在家务农掌事,父亲年轻时便去了西安德懋恭学做糕点,他识字、擅算盘,不久便成了店中骨干,人称“赵达”。
父亲面冷心慈,村里人到西安,总去找他,他一概留饭留宿,尽力相助。店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他怕被划作资本家,竟不辞而别,归家务农。从此兄弟重新团聚,一大家子和睦度日,直至我们这一辈成家立业,才各立门户。
家中重视读书,自我一九六五年考上汉中大学(现陕西理工大学),成为家族第一代大学生起,书香便未曾断绝。我女儿上西北工业大学,直至博士毕业做博士后,美国伯克利,洛杉矶访问学者,西工大教授;侄孙辈中亦不乏大学生、侄子赵平刚陕西工业技术大学毕业,侄孙女赵婷,孙女赵心语陕西科技大学毕业……门楣生光,竟成三代书香之家。耕读之脉,至此绵延不绝。
赵家巷虽只小小一隅,却是我的血脉所系。这里山环水绕,地处绣岭南部,风调雨顺,土地肥沃。蓝田八景中的“绣岭春芳”就在村后的横岭,又爱称绣岭,远山如黛,草木繁茂,天高云淡,别是一番锦绣风光。
如今赵姓已从三户发展到十八户,散居兰州、咸阳、西安各处。但我们的根始终在这黑土地里,在赵家巷的晨雾晚霞中,在祖辈耕读传家的遗风里。
故乡是魂牵梦绕之地,任岁月流转,赵家巷永远是我心之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