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卷藏珍,一弦寄情 —— 梁林生十三次捐赠,评剧文脉载初心
据来自吉林省磐石市最新消息:
2025 年 9 月 17 日的磐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梁林生锯琴工作室》的红木案几上投下斑驳光影。当梁林生指尖抚过那封来自滦南的信函,证书上 "第 13 次捐赠 77 件,总计 1041 件" 的鎏金字迹,在空气中漾开一圈圈时光的涟漪 —— 这个数字,已然在全球评剧资料捐赠史上刻下第一名坐标。
此次捐出的 资料,有80 岁高龄的高绍盛先生珍藏的《江城晚报》三期九份报纸尤为瞩目。都是梁林生捐赠往事的报道依稀可辨,墨迹里浸透着两代人对文脉的执着。而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的现场照片更显厚重:镜头里,梁林生持锯琴而立,身后是苍劲的松柏,身下是滚烫的黑土地,他谱曲的评剧《靖宇到咱磐石来》的旋律仿佛仍在山谷间回荡,将英雄气与戏剧情织成经纬。
更令人动容的是评剧名家张俊玲、罗慧琴的亲笔手迹,笔墨间既有 "薪火相传" 的嘱托,亦有 "弦歌不辍" 的期许。那些密密麻麻的评剧练习曲手稿,纸页边缘已泛出毛边,却字字珠玑,记录着一位匠人用时光研磨技艺的虔诚。
今年12 月,在滦南的《梁林生第三锯琴工作室》该满周岁了。 梁林生望向窗外,目光掠过案头待整理的资料,那里堆叠着今年年底将启程的心意,又一大批评剧资料已经备好。梁林生说:“这是献给滦南人民和2026年元旦礼物”。当锯琴的颤音与评剧的韵脚在岁月里交织,这场跨越山海的文化接力,早已不是简单的数字累加,而是一颗赤子心对文脉最绵长的叩问。
编辑制作:老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