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计英
追彩虹的人,
要先学会在雨中跋涉——
风轻声的和我说:
“光,永远属于抬头的人。”
多年以后,
当重逢让花瓣垂泪,
我才懂得,
思念是虹,
短暂,却能让天空永远记得。
人生啊,要追逐自己的光,
努力耕耘自己。
以汗水为墨,
谱写成功的篇章。
若彩虹是天空的信笺,
我愿是那南飞的雁,
驮一羽思念,
飞往你化作星辰的岸。
2025年9月16日于上海
The Rainbow Chaser
By Feng Jiying
He who chases the rainbow,
Must first learn to trek through the rain—
The wind whispered to me softly:
"Light always belongs to those who hold their heads high."
Years later,
When reunion brings tears to the petals,
I finally understand:
Longing is a rainbow,
Ephemeral, yet etched forever in the sky's memory.
O life, one must chase their own light,
And strive to nurture their true self.
With sweat as ink,
Compose the chapter of success.
If the rainbow is the sky's letter,
I wish to be that wild goose flying south,
Carrying a feather of longing,
Toward the shore where you've turned into a star.
Shanghai, September 16, 2025
🌹🌹 作家简介🌹🌹
冯计英,笔名:御风,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鸟虫篆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云天文学社、中国华语精品文学作家学会签约作家、诗人,一枝红莲文学诗社总顾问,一枝红莲文学诗社签约作家诗人,世界作家澜韵府诗社总监审、签约作家诗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伊春市诗词学会会员,上海武夷源文学社会员。
🌷🌷Author Profile🌷🌷
Feng Jiying, pen - name: Yufeng, is a member of the China Democratic League. He is a researcher at the Bird-and-Insect Script Art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Art Development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He is a contracted writer and poet of the China Yuntian Literature Society and the China Chinese Boutique Literature Writers Society, the general consultant of the Red Lotus Literature Poetry Society, a contracted writer and poet of the Red Lotus Literature Poetry Society, the director - censor and contracted writer and poet of the World Writers Lanyunfu Poetry Society. He is also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Poetry Society, a member of the Heilongjiang Poetry Association, a member of the Yichun Poetry Society, and a member of the Shanghai Wuyiyuan Literature Society.
点评词
虹影织就的生命锦缎——冯计英《追彩虹的人》深度解构
点评词作者/柴永红
第一滴雨珠砸向干裂的土地,第一缕阳光刺破厚重的云层,天地间正在进行一场隐秘的炼金术 —— 那些破碎的水与光,终将在某个瞬间凝结成跨越天际的七彩拱桥。冯计英的《追彩虹的人》,便是这场自然奇迹的精神注脚。不像寻常咏物诗那样匍匐于意象的表面,而是以近乎考古学家的耐心,逐层剥离彩虹的物理属性,光谱的褶皱里,发掘出关于苦难与坚守、思念与永恒、自我与超越的生命密码。这首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将宏大的人生命题,都收纳进一道虹的弧光里,每个读者都能在那转瞬即逝的绚烂中,照见自己跋涉的身影。
一、雨幕中的哲学:追逐者的生存语法
诗歌开篇即以暴烈的坦诚撕开浪漫主义的伪装:“追彩虹的人,要先学会在雨中跋涉”。这里的 “雨” 绝非文人笔下诗意的霖霖,而是裹挟着寒意的生存真相 —— 可能是梦想路上的荆棘丛生,可能是现实给予的迎头痛击,可能是无人问津时的漫长孤寂。诗人用 “跋涉” 一词,精准传递出追逐过程中的沉重感:那不是轻松的漫步,而是深一脚浅一脚的挣扎,是泥浆沾满裤脚仍要前行的倔强。这种对苦难的直面,整首诗有了坚实的地基,避免了沦为空泛抒情的危险。
紧随其后的 “风轻声的和我说”,是这首诗第一个精妙的转折。风作为自然的信使,在此刻化身为精神导师,它的 “轻声” 与雨的 “喧嚣” 形成对比,仿佛在嘈杂的现实中,总有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声音在指引方向。而 “光,永远属于抬头的人” 这句箴言,更是将 “抬头” 这一简单动作升华为生存哲学的核心。“抬头” 不是无视苦难的盲目乐观,而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保持的向上姿态;不是对眼前泥泞的逃避,而是在泥泞中始终望向云端的清醒。这里的 “光”,既是彩虹折射的物理之光,更是支撑人前行的精神之光 —— 它可能是理想的召唤,可能是信念的烛照,可能是对未来的笃定。诗人在此完成了从 “雨中跋涉” 的具象描写到 “抬头向光” 的精神升华,为 “追彩虹的人” 奠定了坚韧的人格底色。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节的叙事视角带有明显的亲历感。“风轻声的和我说” 中的 “我”,既是苦难的承受者,也是真理的领悟者,这种第一人称的介入,让诗句有了强烈的代入感。读者仿佛能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在雨中踽踽独行的人,任凭雨水打湿脸颊,却始终没有低下头颅,这时一阵风拂过,带来一句足以支撑他走下去的话语。这种画面的在场感,抽象的哲理有了可触摸的温度。
二、时光里的虹:思念的永恒悖论
如果说第一节是对追逐过程的理性认知,那么第二节则转向了情感的幽深地带,探讨了一个关于 “短暂与永恒” 的永恒命题。“多年以后,当重逢让花瓣垂泪”,诗人以时间的跨度为轴,将视角从当下的跋涉拉向未来的重逢。“花瓣垂泪” 是极具东方美学的意象,避开了直白的情感宣泄,通过物的共情来传递人的心境。花瓣本是无情之物,却因 “重逢” 而 “垂泪”,这种移情手法的运用,重逢时的复杂心绪 —— 或许是久别重逢的喜悦,或许是物是人非的怅然,或许是时光流逝的感慨 —— 都变得含蓄而深沉,如同水墨画中的留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我才懂得,思念是虹”,这一核心比喻的出现,将第二节的情感浓度推向高潮。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了思念与彩虹的相似性:它们都是非实体的存在,却都能被清晰地感知;它们都具有绚烂的色彩,却都难以持久。虹的 “短暂” 与思念的 “即时性” 形成巧妙的呼应 —— 思念往往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涌上心头,可能是看到一件旧物,听到一句熟悉的话,闻到一种相似的气味,如同虹在雨后天空短暂的停留。但诗人并未止步于此,而是进一步挖掘出二者更深层的共性:“短暂,却能让天空永远记得”。这里的 “天空” 是记忆的隐喻,那些短暂的思念,如同虹的光影,虽然会消失在现实的画布上,却会在记忆的天空里留下永恒的印记。
这种 “短暂中的永恒”,构成了思念的悖论,也触及了人类情感的本质。我们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分离后才体会到思念的重量,而那些曾经的瞬间,正因短暂而显得格外珍贵。诗人通过 “思念是虹” 这一比喻,将这种普遍的情感体验上升到哲学层面,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反思自己生命中那些如同虹一般短暂却永恒的情感瞬间。第二节在整首诗中起到了情感缓冲的作用, “追彩虹的人” 不仅仅是一个执着的理想主义者,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懂得思念的情感个体,丰富了人物的精神维度。
三、耕耘中的自我:人生脚本的书写艺术
第三节从情感的幽微转向人生的宏大,诗人以近乎训诫的口吻,道出了生命成长的本质:“人生啊,要追逐自己的光,努力耕耘自己”。这里的 “光” 与第一节的 “光” 形成呼应,但内涵更加丰富 —— 不仅是外在的理想目标,更是内在的自我价值。“自己的光” 强调了个体的独特性,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彩虹,不必羡慕他人的绚烂,只需专注于自己的追逐。这种对个体价值的肯定,当下浮躁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
“努力耕耘自己” 中的 “耕耘” 一词,极具农耕文明的智慧。它将人生比作一片土地,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收获果实。诗人没有用 “奋斗”“拼搏” 等充满激情的词汇,而是选择了 “耕耘”,更强调过程的持续性和耐心。这种对过程的重视,与当下追求速成的社会心态形成鲜明对比,提醒人们人生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方能有所成就。
“以汗水为墨,谱写成功的篇章” 这一意象,将 “耕耘” 的过程具象化。“汗水” 是努力的象征,它不是廉价的付出,而是书写人生的宝贵颜料;“成功的篇章” 则是耕耘的成果,不是偶然的幸运,而是用汗水一点一滴浇灌出来的花朵。这里的 “谱写” 一词用得极为精妙,将人生视为一部可以由自己书写的作品,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为 “追彩虹的人” 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 —— 追逐彩虹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用汗水和努力去践行的承诺。
第三节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第一节 “雨中跋涉” 的回应 —— 只有努力耕耘,才能在雨中坚持前行;也是对第四节情感抒发的铺垫 —— 只有实现了自我价值,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传递思念。这一节的语言风格更加直白有力,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力量,让整首诗的思想深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四、雁影下的信笺:思念的跨时空传递
诗歌的结尾,再次回归到情感的主题,但与第二节的内敛不同,第四节的情感更加奔放而浪漫。“若彩虹是天空的信笺”,诗人赋予彩虹新的象征意义 —— 不再是思念本身,而是承载思念的媒介。“信笺” 这一意象,带有强烈的古典情怀,人联想到古代鸿雁传书的典故,为诗歌增添了一份悠远的历史感。
“我愿是那南飞的雁,驮一羽思念”,诗人将自己比作南飞的雁,这一意象的选择极具深意。雁是候鸟,有着强烈的方向感和使命感,它们每年都会准时南飞,从不迷失方向。这象征着诗人对思念的执着和坚定 —— 无论距离多远,无论时间多久,这份思念都不会改变。“一羽思念” 中的 “羽” 既与 “雁” 的身份相呼应,又将思念写得轻盈而珍贵,仿佛一份小心翼翼的牵挂,需要用整个生命去承载。
“飞往你化作星辰的岸”,这句诗将思念的对象推向了遥远的天际,赋予了思念一种浪漫而略带伤感的色彩。“你化作星辰” 暗示着 “你” 可能已经逝去,或者与 “我” 相隔遥远,如同星辰般遥不可及。但即便如此,诗人的思念依然要飞向那个 “岸”,那里是思念的终点,也是情感的归宿。这种跨越生死、跨越时空的思念,让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顶点,也让 “追彩虹的人” 的形象更加丰满 —— 他不仅追逐着理想的彩虹,也守护着情感的彩虹。
第四节在结构上与第二节形成呼应,构成了情感的闭环。如果说第二节是对思念的领悟,那么第四节则是对思念的践行;如果说第二节的思念是内敛的、深沉的,那么第四节的思念则是奔放的、执着的。这种情感的递进,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完整而深刻。
五、意象的织锦:诗歌的艺术特色
《追彩虹的人》在艺术上最显著的特色,是意象的巧妙运用和有机融合。诗人以 “彩虹” 为核心意象,衍生出 “雨”“风”“光”“花瓣”“汗水”“信笺”“雁”“星辰” 等一系列辅助意象,这些意象如同一个个精美的织线,共同编织出一幅绚丽的生命锦缎。
彩虹作为核心意象,诗中经历了多次意义的转换:是理想的象征(第一节),是思念的化身(第二节),是自我价值的体现(第三节),是情感的载体(第四节)。这种多义性的意象运用,让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也让读者有了更多的解读空间。每个意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意象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意象体系。例如,“雨” 与 “光” 的对比,突出了追逐过程的艰辛与希望;“雁” 与 “信笺” 的结合,强化了思念的传递性;“汗水” 与 “篇章” 的关联,强调了努力与成功的因果关系。
语言风格上,这首诗兼具质朴与华丽的特点。诗人没有使用生僻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式,语言简洁明了,如同白话般通俗易懂,如 “追彩虹的人,要先学会在雨中跋涉”“人生啊,要追逐自己的光” 等诗句,读来亲切自然,易于理解。但同时,诗人又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语言充满诗意和想象力,如 “思念是虹”“以汗水为墨” 等比喻,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诗歌的节奏也十分鲜明,四节诗如同四个乐章,有着不同的节奏和旋律。第一节的节奏较为急促,如同雨中跋涉的脚步;第二节的节奏较为舒缓,如同思念的绵长;第三节的节奏坚定有力,如同耕耘的决心;第四节的节奏轻盈飘逸,如同雁影的掠过。这种节奏的变化,让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六、精神的回响:诗歌的现实意义
当下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追彩虹的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内心深处对理想的渴望和对情感的珍视;像一盏灯,为我们在迷茫和困惑中指引方向;像一股力量,激励我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放弃。
对于那些在梦想路上艰难跋涉的人来说,这首诗是一种鼓励。告诉我们,追逐理想的过程必然充满艰辛,但只要我们保持 “抬头” 的姿态,就一定能等到属于自己的那道彩虹。对于那些被思念困扰的人来说,这首诗是一种慰藉。让我们明白,思念虽然短暂,却能在记忆中留下永恒的印记,这种印记是情感的财富,也是生命的意义。对于那些在生活中感到迷茫的人来说,这首诗是一种启示。它提醒我们,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评价,而在于对自我的耕耘和对 “自己的光” 的追逐。
冯计英作为一位有着丰富阅历和深厚学养的诗人,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情感的体验融入到这首诗中,使其具有了超越个人经验的普遍意义。他的诗歌不仅是个人精神世界的写照,更是时代精神的回响。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 “追彩虹的人”,都在追逐着属于自己的那道彩虹,而《追彩虹的人》这首诗,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们的追逐之路。
七、跨越语言的虹:译本的艺术张力
冯计英的《追彩虹的人》不仅在中文语境中绽放光彩,其英文译本《The Rainbow Chaser》同样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如同彩虹跨越语言的鸿沟,另一片文化天空中架起沟通的桥梁。译本在保持原诗精神内核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英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实现了意境的有效传递。
词汇选择上,译本精准地把握了原诗的情感基调。例如,“雨中跋涉” 被译为 “trek through the rain”,“trek” 一词比 “walk” 更能体现出跋涉的艰辛和漫长,与原诗的意境高度契合。“风轻声的和我说” 译为 “The wind whispered to me softly”,“whispered” 一词生动地描绘出风的轻柔,与 “轻声” 形成完美对应。“光,永远属于抬头的人” 译为 “Light always belongs to those who hold their heads high”,“hold their heads high” 不仅准确传达了 “抬头” 的动作,更蕴含了 “昂首挺胸、保持尊严” 的深层含义,丰富了原诗的内涵。
在句式结构上,译本兼顾了原诗的节奏和英语的表达习惯。原诗多采用短句,节奏明快,译本也基本保持了这种特点,如 “He who chases the rainbow, Must first learn to trek through the rain”,与原诗的句式结构相似,读起来同样富有节奏感。同时,译本也根据英语的语法规则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诗句更加流畅自然,如 “当重逢让花瓣垂泪” 译为 “When reunion brings tears to the petals”,将主动句改为被动句,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文化转换上,译本巧妙地处理了一些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意象。例如,“南飞的雁” 在中文语境中象征着思念和迁徙,译本译为 “wild goose flying south”,虽然 “wild goose” 英语中没有 “雁” 中文里的丰富文化内涵,但通过 “flying south” 这一具体的动作,依然能够让英语读者理解其象征意义。“你化作星辰的岸” 译为 “the shore where you've turned into a star”,“star” 在英语中同样具有 “永恒、遥远” 的象征意义,与原诗的意境相契合。
总的来说,《The Rainbow Chaser》这个译本不仅是对原诗的语言转换,更是对原诗艺术魅力的再创造。《追彩虹的人》这首诗能够跨越语言的障碍,被更多的人所理解和欣赏,也让冯计英的诗歌创作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八、结语:虹影永存,追逐不止
冯计英的《追彩虹的人》是一首充满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诗歌。它以彩虹为核心意象,串联起苦难与坚守、思念与永恒、自我与超越等多个主题,通过精妙的意象运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生命画卷。
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在雨中跋涉却依然抬头向光的追梦者,看到了一个在时光流转中懂得思念之美的有情人,看到了一个在人生路上努力耕耘自我的践行者,看到了一个跨越时空传递牵挂的执着者。这个 “追彩虹的人” 的形象,既是诗人自身的写照,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缩影。
彩虹虽然短暂,但它在天空中留下的虹影却能被永远铭记;生命虽然有限,但我们追逐彩虹的过程和其中蕴含的精神却能永恒。《追彩虹的人》这首诗,就像一道永恒的虹影,照亮了我们的生命之路,激励着我们永远保持追逐的勇气和热情。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 “追彩虹的人”,雨中跋涉,向光而行,用汗水书写人生,用思念温暖岁月,自己的生命如同彩虹般绚烂多彩。